谈谈农村留守儿童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培养
2012-04-29杨永丽
杨永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抛家弃子”,大量涌入城市。他们常年在外,甚至多年不回家。据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是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是文盲,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重“养”不重“教”,每天只保证他们吃饱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则相应地交给了学校老师。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曾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世上只有妈妈坏,生了孩子她不带,跟着爷爷奶奶吃咸菜,根本没有父母爱,爷爷奶奶说得好,成绩不好我不怪,千万不要去学坏……”部分“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学习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呈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一部分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是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总之,“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在过失、说谎、攻击和破坏行为等方面更加突出一些。这些问题在部分“留守儿童”身上还表现得相当严重,如果不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则势必造成儿童的发展受阻,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是由乡村向城市流动。与此相对应,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占绝大多数。按照全国3亿6千万儿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1人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
二、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挫折及排解方法
1.自然情境中产生的挫折
在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自然会遇到的困难情境,家长有意识地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教会孩子解决困难的方法,形成好的习惯,体会成功。此外,还可放手让孩子做些生活里力所能及的事:简单的家务劳动,自己吃饭、穿衣、洗手、叠被子等。那些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以后进入学校的适应能力往往更好。
2.人为创造的挫折机会
(1)创造留守儿童喜欢的机会,重视游戏和早期阅读。游戏法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留守儿童在游戏中经历挫折,并战胜困难的一种方法。它是留守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活动。父母带儿童做游戏时,就可根据儿童的特点有意识地在游戏中给儿童出些难题,或与儿童玩竞赛游戏时可人为控制游戏的输赢顺序,让儿童先输后赢或先赢后输再赢等以便在游戏中学会面对挫折调整自己的心态,或把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巧妙编成有趣的游戏,儿童们在游戏中体验面对挫折情境时该怎样想办法解决当前遇到的挫折的过程,以此培养意志力,形成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思维习惯,体验取得成功的幸福。留守儿童勇敢地完成游戏的过程,亦是在快乐中克服困难的过程。尤其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较突出的儿童,无论什么事总喜欢自己来,但往往又做不好,这时家长应用耐心多鼓励,可通过游戏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有些儿童不愿意穿衣服,家长可通过边帮儿童穿衣边念生动形象的儿歌“捉领子,盖顶子,小老鼠,找洞子,东钻钻,西钻钻,吱吱吱吱上房子”,儿童会觉得这是一种有趣的游戏而喜欢穿衣服。玩捉迷藏游戏时把儿童喜欢的糖果玩具藏起来,简单介绍放的位置,晚上让儿童在游戏的快乐中寻找,不知不觉中儿童便不再胆小、怕黑了。
(2)延迟满足,让儿童学会耐心等待。
延迟满足法指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目标,主动放弃即时满足而甘愿等待的抉择取向和在等待中展示自我控制的一种能力。家长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利用一些小小的技巧来拖延一点时间,或转移儿童的注意力,或由及时满足变延时满足,顺利满足变条件满足,让儿童付出自己的努力后再满足。同时多抱抱多亲亲等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当要求没有得到即时兑现后,儿童慢慢学会了等待,从开始的一分钟到几分钟再到更长,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儿童的抗挫折能力会得到提高。
3.排解挫折的方法
首先让儿童有坦然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意识到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很常见的事情。当儿童受挫发脾气时,家长不要大惊小怪,因为这不过是儿童宣泄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其次,引导儿童重视和享受努力的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学会正确归因。引导儿童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等外部可以控制的因素,少归因于能力等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再次,帮助儿童找出失败的原因,不断提高自己,争取下次成功。还要学会欣赏胜利者,能看到和学习别人身上的长处。最后,让儿童有身心安全感。不给儿童不切实际的期望,多鼓励、关心、爱儿童,提高他们再尝试的勇气和自信心。儿童一有进步就应及时表扬进行强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儿童建立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