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
2012-04-29万可
万可
德育对学生所具有的塑造心灵、完善人格、修身养性的作用,在理论和教育实践中一直备受重视。学校教育必须首先做好德育工作,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着特殊的作用,教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呢?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挖掘教学素材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有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关键是寓教于史,结合教材,不空洞说教,不搞简单化和片面性。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骞的矢志西域,百折不挠;班超的投笔从戎,立威边塞;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谭嗣同的快哉赴死,等等,无不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正气。如讲到钱学森、华罗庚等一批留学国外的科学家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纷纷回归祖国时,让学生讨论:“假若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做?”学生在讨论中深化认识。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使学生认识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中国人始终要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使学生联想到,假如我处于祖国危亡的紧急关头,也应该像他们那样挺身而出,救国救民,建功立业,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升华。
2.培养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创造和发明的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之所以连绵不断,正是因为其以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为依托。尤其是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成就向世界昭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四大发明及其传播推动世界向前发展的速度,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还有在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建筑、医学、天文历法、科技创造方面的成就,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因此,历史上,每个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既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最好教材,又是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形成开拓创新精神的重要资料。
3.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如《三国演义》中给我们描写了一个重情重义、义薄云天的关羽的形象,我们在给学生分析为什么千百年来,关羽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上到天子,下到市井小民的推崇,这与他信守桃园三结义誓言是分不开的。
历史教材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内容能够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中。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亲和力,走近学生并与他们和谐相处,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师要热爱历史教育事业,以蓬勃的朝气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努力创设趣味化、活动化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喜爱课堂并积极投身于英语学习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进行心灵接触。”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体现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养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是终生受用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专心听讲,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排除干扰,不开小差;课后要教育学生及时复习,系统整理,透彻理解,牢固掌握;要使学生把作业作为复习、巩固、运用知识的手段,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独立、按时完成。此外,还要不断引导学生注重实践,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树立严格、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要做到既有趣味性,又有思想性,避免向学生讲大道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会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强化课堂德育的效果。
1.采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注意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片、妙趣横生的影视片段等直观手段组织教学。如在为学生展示故宫、长城等图片、影像资料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入细致的体会,让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课堂上变得形象生动。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成立学习小组,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互教互学、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不仅如此,研究性学习还把小组合作推向广域的学习情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这就为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四、以身作则,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
道德存在于生活,生活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或者说,道德就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就如杜威所说,它是“对一种生活方式而非另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绝对不可小视,我们应该注意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历史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做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经过不懈的努力,要在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方面日渐规范、成熟。温文尔雅的举止,得体大方的言行会为校园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也应该越来越高。教师应该时刻记着自己的身份,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历史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每年都有很多适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纪念日,如“一二九”、“七七”、“九一八”,等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纪念日搞一些主题活动或专题讲座,让同学参与其中,充分体会这些纪念日的历史意义。在活动前应做好充分准备,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言谈感想,交流沟通,最后做好总结,写学习心得,出黑板报,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如开展“学习心得”演讲比赛,通过此类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革命热情,产生对家乡、祖国,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树立远大理想。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除了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有计划地“育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中,培养出更具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正是今天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蒋一之.“生活化”: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研究,2002,(5).
[2]孙俊三,尹艾华.论德育的回归[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6).
[3]戴胜利.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9).
[4]赵连贵.切实加强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吉林教育:综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