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2012-04-29戴碧星
戴碧星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广大学校而言,一方面是学生生活经验与所学课程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学生理解和接受国家统一课程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是各地区潜藏着极度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但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着困难;面对诸多矛盾,开发利用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是当前学校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政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首先,校本研究的开展为广大一线政治教师带来发展的契机。由于这一课程体系的建立围绕“本校”实际,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现实的可操作性,不囿于传统的教材和教法,更有教师自身直接参与课程的设计、制定与开发,从而更能凸显自主、探究、创新、互动的课程特点,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完善。
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能有效地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表现为: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得信息资料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为今后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沟通与交流,增强合作意识与能力,形成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首先,校本课程开发在目标上强调了培养创造性,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而政治课与实际紧密联系的鲜明特征,正是这一功能的有效载体。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的培养更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助推器。
其次,校本课程在实践中突出了学校“德育”功能的完善,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而思想政治课本身便蕴涵了较强的德育功能,可以结合课程实际,通过正面灌输、价值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社会道德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建立起以社会为本位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此外,思想政治课在树立学生正确的政治观、法纪观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内容正切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
三、政治校本课程设置的构想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教师的自主申报,必须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和专业特色,尤其将学科的专业优势转化为课程资源。结合思想政治课自身特点,我认为可以有如下课程设置构想。
《社会调查》: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分工协作和对社会信息准确及时收集和处理,可以使学生真正深入社会、认识社会、学会调查,促进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时事沙龙》:通过讲授、阅读、辩论、小论文等形式,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分析现实社会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并初步培养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提高政治素质。
《公民与法律》:通过提出问题、专家访谈、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现代管理》:通过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社会调查、模拟创业等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初步树立科学决策、有效组织、计划控制等现代管理理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开放、竞争意识。
四、政治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素养有新的提升
在课程开发中,学校是自主决策的主体,而教师是参与设计的主体,他们能够体验到自己所享有的课程权力和运用这种权力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广大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应该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打破那种传统的课程执行者的观念,真正意识到自己作品课程编制的参与者与制定者的主体地位,突破那种将课程理解为一种固定的、静态的文本复现,从而类似于工人操作过程的旧思维。尤其在课程开发的起始阶段,更要注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参与作用,依照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和学生身心特点,再融合政治学科自身特色,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与开发。
其次,在课程开发中,要认识到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过程。就技术层面而言,应着重解决下列问题:学生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课程纲要的编制、课程的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和课程的反馈与沟通、协调与合作,以上都要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教材与教法。在这一基础上,应当加强学科内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互助合作,及时开展专业切磋、经验共享,形成集体参与的研究氛围,真正将教学行为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从学科组内扩散至全校。此外,结合校外积极因素,包括诸如教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当然教师也应在这一过程中加强理论学习,加强自我素质的提升。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它真正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全面更广泛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广大政治教师应不断提高教育研究素养,充分利用政治学科优势,对课程开发实践情境不断反思,积极促进以校为本的课程建设与政治学科建设的资源整合,以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