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美欧关系渊源回顾
2012-04-29孙晓飞王誉晔陈兵
孙晓飞 王誉晔 陈兵
回顾美欧关系的历史,不难看出美欧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十八世纪后期建国的美国,从一开始就与欧洲有着复杂的关系,“既爱又恨”的矛盾情感杂糅在实际交往的过程中,实力对比以及双方在国际政治中的处境,一直影响着二者的关系。
由于历史的渊源,对欧关系占据了美国外交的主要地位。然而早期的美欧关系并不和谐,“爱恨交加”是美国建国初期美欧关系的真实写照。美国人对欧洲的“爱”是源于立足于“新大陆”的美国人对自己的欧洲“祖国”难以忘怀,而且,欧洲的平等自由思想在“美国梦”上得以成为现实,欧洲是美国人的“根”;而“恨”,则是离开欧洲“祖国”的美国人厌恶“旧大陆”的封建专制体制以及僵化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专制。最初美国人在文化上总感觉低欧洲人一等,他们对欧洲文化充满敬畏,但又不满于欧洲人的自负。总之,美国人承认他们的“根”在欧洲,但是又要与“旧大陆”拉开距离,并摆脱欧洲权力争夺。而欧洲人对美国的“爱”主要表现在于他们对美国的政治理想充满了憧憬,被美国社会吸引主张效仿美国模式。“恨”则是当时许多欧洲人不满美国人过于直接的行为方式,批评美国缺乏社会传统以及过于强调物质主义的生活态度,同时美国快速增长的权力亦让他们担心。1796年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警告不要对任何欧洲国家抱有好感。1801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在就职演说中更加明确地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定了调,即美国要避免卷入外国特别是大国间的权力斗争。1812年第二次美英战争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对欧洲国家的不信任。因此就有了1823年的“门罗宣言”。美国虽然为维护其国家利益而竭力避免卷入与外国政府的联盟,但实际上,正是由于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导致它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外部事务。建国后至十九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保持美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完整和统一,保护美国的边界和疆域,并将外部敌对势力拒于北美大陆之外,以及确保美国在世界范围内能够自由地获得市场和资源。那么,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欧洲国家自然而然成为了靶子。在二十世纪之前,美国尚不具备足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来大规模的干预海外事务,美国对欧洲内部事务采取了一种警惕性的中立态度。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首先在经济上崛起,并且经济实力超过了欧洲所有国家。于是美国推出了“门户开放”战略,想通过获得世界市场保护美国利益,“用美元代替子弹”。1989年爆发的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向海外扩张和全球扩张迈出的第一步,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美国海外扩张的进行,美国开始对之前尚能够接受的欧洲大国关系框架开始难以容忍,美国已经卷入了欧洲政治之中,同时欧洲国家也感觉到了美国的国际存在。 进入二十世纪,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然而,在即将要发生的冲突中,美国与十九世纪大部分时间里被其视为主要政治对手的英国开始亲近并且结成了联盟以反对与之保持友好关系的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不论是社会主义苏联的诞生,还是战争的创伤及其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对世界尤其是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如何摆脱战争带来的经济衰退并且实现经济重建是二十世纪欧洲国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他们必须依靠美国的帮助。于是,一战的结果将美国推向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成为了影响欧洲政治前途的关键因素。在威尔逊看来,美国应当谋求独立运用其权力。于是,威尔逊总统带着“十四点计划”参加巴黎和会,企图扮演“调解人”的角色以谋求主导战后世界,然而这一计划最终落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欧政策不能笼统的用孤立主义来概括,而是坚持“不承担义务的卷入”立场,核心是通过经济接触把战略上不承担义务的政治需要与促进欧洲的稳定以及美国的繁荣结合起来。
1929年—1933年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给美欧关系带来了复杂的影响。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美国对欧政策该何去何从是摆在1933年初上台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但是作为外交上的决策者,罗斯福总统认识到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依赖以及德国纳粹主义的兴起对美国的威胁,随着形势的发展,罗斯福政府的外交政策向着以恢复建立以最惠国待遇基础为基础的多边贸易自由体系的国际主义路线转变。同时罗斯福政府调整了对欧政策,促使大西洋合作重现生机,并且在新一轮大西洋合作中承担了直接责任、扮演了主要角色。到1939年欧战再次爆发,虽然国内孤立主义势力比较大,但是大多数美国人重新焕发了对欧洲盟国的热情和同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为了“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在第二次大西洋战时联盟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尤其是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大西洋联盟成为了更广泛包括苏联、中国在内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一部分。与大西洋联盟内部美欧矛盾一样,反法西斯联盟内部也存在着英美与苏联的矛盾。同时,这预示着意识形态的对立从产生之日就影响而且会继续影响战后国际形势和美欧关系的发展。
(作者简介:孙晓飞(1987-),男,河南临颍人,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王誉晔(1986-),女,山东莱州人,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国际关系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近现代大国外交政策;陈兵(1981-),男,山东莱州人,硕士,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