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2-04-29刘亮
刘亮
1.引言
对于语言理论的不同看法,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法流派。外语学界主要存在三种语言观:结构主义语言观、功能主义语言观和互动主义语言观。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选取哪种方法取决于教师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视听法是顺应结构主义语言观而产生的教学方法。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Comenius)就提出“事物先于文字(things before words)”的理念,提倡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及触觉的功能进行感官教学。基于此,20世纪50年代法国语言学家古布里纳(Gubberina)在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培训速成时提出了视听法。因为该教学法主张在情境中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故又被称之为情景教学法。
2. 视听法的理论渊源及教学主张
该教学法的语言学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还受完形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外语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将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并突出视觉性。让语言与形象直接建立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2)以日常生活情景需要为出发点,将语言和显示情景事件相结合组织语言材料。这种做法更符合学生言语交际的需要,具有实用性,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场合意识。
(3)注重整体结构感知。该法通过一组组图像和一段段完整对话,使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在对话中被整体识记。一般的教学顺序为:成段对话—句子—单词—语素。
(4)重视句型教学,进行反复的操练。在情境中进行句型操练能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在一定场合下常用的生活用语。
3.视听法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没有哪一种教学法是完美的,视听法也不例外,其不足之处和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没有一定的任务驱动,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机械化。
(2)过于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有碍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外语。
(3)排斥母语,对母语的积极因素认识不足。
(4)忽视书面语的作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过于强调口语和听力,讲求听说能力先行发展,优于读写能力,有失偏颇。
4.视听法教学的课堂实践
在教授听力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该教学法的成果。相比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听力课堂,学生易疲劳也缺乏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适合学生学习提高的英文原声材料,无论英文发音、优美的文字,还是极富美感的图像都会给学生新鲜感,调动其积极性。常规做法是:教师截取一段经典的视频→让学生反复看→提问检验是否理解,讲解视频→强调发音、节奏、词汇和语法→学生模仿实践,进行角色扮演→课后以作业形式讨论。用视听法讲解理论课,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授“this is..”和“that is...”这两个句式时,教师可以拿一个杯子说:“This is a cup.”然后放到桌上指着说:“That is a cup.”然后与学生互动,教师说前半部分,学生回答后半部分,最后让学生做替换练习。
研究中重要的一个原则导向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说多听多写,老师少说少写,不代替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表现生动,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效果更好。此外,学习过程中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不要让学生有焦虑感和不安全感,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挑战自己,在英语学习中有所进步。
5.结语
尽管视听法继承、发扬了直接、听说二法的长处,创造性地提出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以整体结构感知的教学法体系,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被世界广泛运用的教学法,但是因过于重视语言整体结构而忽略了语言结构的分解和训练,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语言意义教学,未能有效提高言语交际能力而大受批评。视听教学法具有广阔的教学研究前景,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该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有效作用,努力弥补其不足,致力于将此种教学法的优势最大化,不断优化视听法的教学模式,以期增强外语教学效果,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 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Paul Davies & Eric Pears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赫奇. 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蒋清风. 视听法与语言交际.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5]陈坚林. 现代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肖礼全. 英语教学方法论.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1.引言
对于语言理论的不同看法,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法流派。外语学界主要存在三种语言观:结构主义语言观、功能主义语言观和互动主义语言观。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选取哪种方法取决于教师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视听法是顺应结构主义语言观而产生的教学方法。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Comenius)就提出“事物先于文字(things before words)”的理念,提倡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及触觉的功能进行感官教学。基于此,20世纪50年代法国语言学家古布里纳(Gubberina)在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培训速成时提出了视听法。因为该教学法主张在情境中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故又被称之为情景教学法。
2. 视听法的理论渊源及教学主张
该教学法的语言学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还受完形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外语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将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并突出视觉性。让语言与形象直接建立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2)以日常生活情景需要为出发点,将语言和显示情景事件相结合组织语言材料。这种做法更符合学生言语交际的需要,具有实用性,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场合意识。
(3)注重整体结构感知。该法通过一组组图像和一段段完整对话,使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在对话中被整体识记。一般的教学顺序为:成段对话—句子—单词—语素。
(4)重视句型教学,进行反复的操练。在情境中进行句型操练能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在一定场合下常用的生活用语。
3.视听法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没有哪一种教学法是完美的,视听法也不例外,其不足之处和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没有一定的任务驱动,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机械化。
(2)过于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有碍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外语。
(3)排斥母语,对母语的积极因素认识不足。
(4)忽视书面语的作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过于强调口语和听力,讲求听说能力先行发展,优于读写能力,有失偏颇。
4.视听法教学的课堂实践
在教授听力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该教学法的成果。相比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听力课堂,学生易疲劳也缺乏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适合学生学习提高的英文原声材料,无论英文发音、优美的文字,还是极富美感的图像都会给学生新鲜感,调动其积极性。常规做法是:教师截取一段经典的视频→让学生反复看→提问检验是否理解,讲解视频→强调发音、节奏、词汇和语法→学生模仿实践,进行角色扮演→课后以作业形式讨论。用视听法讲解理论课,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授“this is..”和“that is...”这两个句式时,教师可以拿一个杯子说:“This is a cup.”然后放到桌上指着说:“That is a cup.”然后与学生互动,教师说前半部分,学生回答后半部分,最后让学生做替换练习。
研究中重要的一个原则导向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说多听多写,老师少说少写,不代替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表现生动,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效果更好。此外,学习过程中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不要让学生有焦虑感和不安全感,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挑战自己,在英语学习中有所进步。
5.结语
尽管视听法继承、发扬了直接、听说二法的长处,创造性地提出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以整体结构感知的教学法体系,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被世界广泛运用的教学法,但是因过于重视语言整体结构而忽略了语言结构的分解和训练,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语言意义教学,未能有效提高言语交际能力而大受批评。视听教学法具有广阔的教学研究前景,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该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有效作用,努力弥补其不足,致力于将此种教学法的优势最大化,不断优化视听法的教学模式,以期增强外语教学效果,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 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Paul Davies & Eric Pears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赫奇. 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蒋清风. 视听法与语言交际.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5]陈坚林. 现代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肖礼全. 英语教学方法论.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