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障碍,重拾数学学习信心
2012-04-29周宏涛
周宏涛
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1.发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亲其师,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只要教师真心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就一定能够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变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先“亲其师”,之后才能“信其道”。我们要让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演变成对老师任教学科的兴趣,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另外,在课堂上要多用赞誉之词,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要加以表扬,对思路清晰的要给予肯定。要知道,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教师的表扬是引导学生行为习惯发展最有效的手段,通过表扬,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自信心。
2.举例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有的只是定理、公式和计算,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学概念,那么学生对数学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新教材中许多数学问题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列举贴近生活的事例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集合的确定性”时,呆板地给出数字的例子会使课堂索然无味。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游戏,教师下口令,由全体学生参与完成。教师:“请我们班所有女生起立!”“请我们班所有帅气的男生起立!”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在一片欢笑中,学生不仅记住了知识,而且理解了知识,真可谓一举多得。又如,讲“指数函数”时,可引入细胞分裂的例子。教师: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细胞分裂。学生肯定会感到惊讶,不是数学课吗?怎么变生物了?学生一下子有了兴趣,注意力集中。一个不一样的开头,使得一节课学生都在轻松愉快中度过。
3.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经过精心备课,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的总是最佳的思维途径,最简洁的解题方法,给学生的印象总是解题顺理成章,无懈可击。许多学生总是在教师讲解过后感叹:“原来是这样。”“我怎么就没想到。”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是通过大量练习习题的方式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这种方式的弊端是学生虽然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又不会了,或者是教师稍微改变一下题目,学生便不会了。本以为题型见得多了学生自然就会了,其实不然。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养成了依赖性,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缺少刻苦钻研的精神,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只能不断地感慨:“我怎么就没想到。”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我们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其中引导是关键。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使更多的学生敢思考、会思考、敢提问、会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暴露”给学生,注重思维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1:点(-1,2)关于直线x+y-3=0的对称点的坐标是什么?【答案:(1,4)】
教师讲解过后,可抛出问题:若将此题改为点(-1,2)和(1,4)关于直线l对称,求直线方程,那么这道题该怎样解答?不要急于给出自己的思路,可慢慢引导学生从例题的解题过程中寻找思路,总结方法,找到突破口。这是点与点关于直线对称的问题,进而可提出问题:若是直线关于直线对称呢?
例2:如果直线l与直线y=3x-2关于直线y=x对称,求l的方程?通过对问题的剖析、分解,抽出其本质,将直线关于直线对称的问题转化为点与点关于直线对称的问题。剩下的解题过程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过程中遇到问题大家可一起讨论解决。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提出问题:若直线方程中含有参数又将怎样?例如将此题变为已知直线y=3x-b与直线y=ax+2关于直线y=x对称,求a与b的值?一步步引导,一步步将问题深化,逐步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怎样思考,从何下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二、三个阶段,强大自我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以讲解为主,多数情况下只顾自己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由于学生长期对数学缺乏兴趣,缺少自信,所以让学生在数学课上主动开口这第一步真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分为三个阶段有目的地训练学生。
第一阶段:大声说话。
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口讲话。课堂上多设置一些简单问题作为提问内容,鼓励学生主动回答,若没有学生愿意主动站起来回答也不要紧,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大加表扬,对不正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其思维中的闪光点,加以赞赏。当学生逐步接受后,可一点点加大提问难度,并设计一些技巧强,或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第二阶段:我要速度。
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平时做习题,速度都反映了一个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由于长期对数学有畏惧心理,多数学生做习题主要是针对基础题,难度不大,不能充分锻炼思维,而且,对数学没有信心,不愿意计算,即使计算也会一边算一边对答案,种种原因导致了学生速度太慢。如果把数学考试比作战场,那么速度的快慢对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不怕你错,就怕你慢。
第三阶段:提高质量。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有了勇气,具备了速度,在数学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维和方法,剩下的便是重中之重,也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质量。质量也就是准确度。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它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思维方法,还要具备把想法转变为实质,并能准确呈现的基本却强大的计算能力。这才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
总之,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起,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自信,让学生领悟到学习数学,心态要好,计算要准,速度要快。不仅要帮助学生走出对数学的畏惧感,还要让学生在数学中找到一个强大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