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晰课程性质 凸显重要概念

2012-04-29杨孝如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3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探究性生物学

杨孝如

《江苏教育研究》:在第八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既是一门新的课程,也是一门老的课程。说它新,是因为此前初中并没有一门被称为“生物学”的课程;说它老,是因为生物学是整合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这三门课程,而这三门课程在初中课程序列中存在已久。作为一门既新且老的课程,初中生物学在过去十年的课改历程中取得了哪些进展?

修订工作组:2001到2011年,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沿着新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标志性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课程理念的变化和课程内容的更新上。

首先来看课程理念的变化。经过文献分析、国际比较研究以及对我国中学生物学教育发展史的研究,课程标准研制组确定了初中生物学课程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三个理念分别对应了生物学课程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和实施策略,涵盖了课程的主要方面并有可操作性的指向。

再来看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内容的更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十大主题勾勒内容框架。《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选取了10个一级主题构成了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考虑到让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本身的特点,课程标准研制组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确定为课程内容的主线。从课堂教学的情况和大范围调研的数据看,新的课程内容得到了教师的高度认同和学生的喜爱。

二是强调探究和学生动手实践活动。《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中的一个独立的主题,这不仅是将科学探究作为生物学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将其作为一个学习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和科学探究。“内容标准”中有许多活动建议,建议的活动大多是需要动手、动脑且是使用低值耗材的实验。这样的建议,既指导了教科书的编写,也影响了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

三是将生物技术纳入课程内容。在新技术和新技术产品充斥我们生活的今天,技术素养对于公民来说愈发重要。因此,《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强调发展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也对他们技术素养的形成给予高度关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的“生物技术”主要是经典的、与发酵相关的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表现出了热情,对生物学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四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和情景开展生物学教与学。《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学习生物学,让学生将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的学习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现象、经验联系在一起,在关注、思考和决策的过程中巩固和应用知识、促进科学思维习惯的形成、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新课程实施后的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中都注意贯彻、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江苏教育研究》:这次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课程性质”部分的内容作了比较大的改动和扩充,为什么?

修订工作组:在这次修订过程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性质”部分的第二自然段是完全重写的。其中,一开始的一段话是这样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我国中学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教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却总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或者说在学者那里是清楚的,但在中小学并没有解决,那就是生物学科归属的领域问题。《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一个“既要”,一个“又要”,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如果是专业的生物学教师执教,在“既要”上做得较好,即知识目标落实得好一些。而在“又要”上就不一定做得好。“既要”,要求的是科学的基本观点、科学研究的方法,还有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这些,很多时候并不直接反映在具体的“内容标准”的条目中或教科书的知识描述中。抓住了知识要点,并不就能“自动”地完成这些重要的教学任务。如若没有落实好上述的“又要”,那么就反映不了自然科学的本质了。

《江苏教育研究》: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是由10个一级主题构架起来的,这些主题是怎么确定的?

修订工作组:对于课程标准的编制者和修订者来说,最揪心的一件事,就是“内容标准”部分选取的10大主题及其设计思路中突出人与生物圈的考虑等,能否得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生物科学专家学者和广大生物学教师的认同和支持。原来初中生物学课程是植物学、动物学、人体生理三门课并列,现合并为一门课程——生物学。如此大的变化,内容的取舍、组织就很艰难。十年前,在制订《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时,课标研制组曾为此作过大量调查研究,参阅过许多国家相应的标准或大纲,征询过许多专家学者的意见,特别是听取了广大一线教研人员和教师的意见,最终决定走自主创新之路,从而形成了我国《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学习内容的10个一级主题及相关说明。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初中阶段生物学的综合课程,不再分科,应属首创。这次在修订意见征集和专家审议的过程中,大家仍一致肯定了10个主题框架,因此未作修改。欣喜之余,希望教科书的编制者能更深入地探讨这10个一级主题的相互关系、各自在教科书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如何衔接、轻重如何、如何有利于教学和学习等问题。

《江苏教育研究》:我注意到,10个一级主题之下都有要求老师帮助学生形成相关“重要概念”的要求。“重要概念”是什么样的概念?“重要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什么?

修订工作组: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全部的知识,哪怕是大部分的知识,都已经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精选最重要的内容,从而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就成为必须。重要概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首先,重要概念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其次,学生在理解这个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地需要用到对重要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而不是靠记住一两件孤立的和零散的事实。最后,如果学生依靠自己头脑中的重要概念构建起一个知识框架的话,那么这样一个知识框架可以比较长时间地留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而且有了这个框架,学生能够更好地把一些事实性知识有条理地储存在这个知识框架当中,这样他的知识就不是零散和孤立的,而是有逻辑编排的。这对学生稳定地保持和调用他们学到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基于这样的研究和认识,越来越多的科学课程设计人员开始依据重要的主题,按照重要概念来构建课程框架、组织课程内容,同时也要求老师参照这样的设计思路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吸纳了国际上的这些研究成果,以及最近五六年时间里我们自己的团队在国内开展的相关研究,在这一次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采用重要概念来构建课程框架、凸显重要概念传递,就成了我们修订的重点工作。还需要说明的是,这样修订也是响应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号召。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要求在理科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要凸显重要概念,这个号召和要求跟国际上科学发展的动态和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是正确的,是对我国科学教育影响深远的重要决策。我们是积极地响应和实践了这个号召的。

《江苏教育研究》: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生物学课程标准是怎样认识和理解探究性学习的?

修订工作组:“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可以说,十年生物学课程改革,一线教师教学的专注点、兴奋点,大都聚焦于此。但也存在着一种倾向,就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把探究性学习当作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

《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个定义包括了三层意思:

首先,科学探究是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式。在生物学课程内容中,无论是科学事实的真实描述,还是科学原理、规律的揭示,以及科学概念的形成及其应用,都是一代代科学家辛勤劳作、深入探究的结晶,它们构成了璀璨辉煌的历史画卷。因此,科学史或科学发现中的重大事件,是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最好素材,在课程标准中、在教科书中、在教学实践中都要精心选取。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不可能事事都亲历探究。间接地了解科学探究的历程,领悟科学家工作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渠道。教学中精心选取科学史中的材料和现实中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并将之有机地、自然地组织到教学之中,就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方面内容。

第二,科学探究“也是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这应如何理解?首先,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包括10个一级主题,第一个主题就是科学探究,因此,它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这次修订后的《生物学课程标准》,在“理解科学探究”的标题下明确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具体包括:“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经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这些都是“重要概念”,要求的水平是“理解”。因此,科学探究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第三,科学探究也是“有效的教学方式”。《生物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里讲的是“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注意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内外结合。”“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完成和交流。”“探究性学习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

总之,教师要通过科学探究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式,理解科学探究包含的重要概念;要在教学中选取合适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正确的科学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有些是全程式的,有些是局部的。这样做,才是全面地、正确地落实“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要求。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探究性生物学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