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2-04-29张春红
张春红
在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小学语文学习如何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母语和中国文化的丰富底蕴和内涵的感知,在课堂上注入新的元素,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是一个亟须从教学实践中理清的重要问题。那么,作为新时期的语文学科教师,如何使自己的阅读教学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本质呢?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触颇深,故成此文,以期与广大教学工作者共同研究探讨。
一、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
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咀嚼、推敲语言文字,探究语言文字的美妙神奇之时,并没有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要不断地在调整,教学非常真实。教师或通过句式的变换训练来体会重点词语,或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品词品句,体会词句的细微差别,学会准确地运用词句,或在想象体验中感悟品味语言……反思我们的做法,为了追求把课文讲透,围绕情节内容进行提问、分析和讨论、谈话,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这些琐碎的提问和多余的分析,取代了我们的语言文字的反复训练,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成效。所以,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的点。具体来说,就是在一篇篇课文中选定几个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我们没必要教学生学习课文中所有的知识,只能根据既定的训练目标精选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逐渐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二、要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落到实处
我们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就能完全看得出学生由表及里的理解,看得出学生对语言品味的提高。我们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学法指导,才能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课文,教师要少講少问,将活动时间多留给学生。确实,教师再高明的教也代替不了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教师的讲也不能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练习,所以我们不妨将时间留给学生多读一些、多说一些、多议一些,哪怕是说得不够好、不够完整,这有什么呢?这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啊!那么如何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落到实处呢?
1. 要明确目标,紧扣单元训练点
我们要让学生关注课文的导读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随时注意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让学生要用心。其次是步骤环节要到位。
2. 要注重课堂上的细节
我们的评价语言要真实、不做作,要充满“语文味”,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解读,即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偏差,也不可直接给予否定,而是让学生继续探究文本,在文本中主动获得答案。我们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辅导、帮助孩子们学习,语气、语调要儿童化,让孩子们觉得非常亲切,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语言充满童趣,能贴近儿童的心理。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情感的渲染,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一定的境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另外,我们要注重个人形象,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是一个表情,都应赏心悦目。我想,在我们的农村小学教育中,也应该追求这样一种端庄的教态。对于我们的学生,尤其是那些被我们遗忘的弱势群体,我们的一个抚摸、一个握手、一个鼓励的眼神,对他们是一个多么大的呵护!教师们不仅仅领悟到了“以生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并且他们已将这种理念化为了一种实际的行动。
三、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将课文教给学生,还要思索
如何让课堂生成更多的东西?在这个问题上,有人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这个简单,是指教学内容要简约,教学环节要简化,教学方法要简便,教学态度要亲和,教学语言要质朴,教学鼓励语言要灵活多变、百花齐放。同时,语文教学要依托语文教材,落实语言训练,讲究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加强语言运用,关注语言形式。
我想,引导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从中获得阅读知识,培养阅读能力,把重心放在阅读能力培养上,让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上掌握的学习方法并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学会如何去阅读,这才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的终极奋斗目标。
总之,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教学,心中时刻装着学生的成长和求知,努力地加强业务素养,不断地充实自己,一定会探索出更新的教学方法来。
(阜蒙县泡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