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阅读 哲学的沉思
2012-04-29曹爱东
我喜欢周国平先生的作品已有20多年,一直欣赏他简洁的文字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更欣赏他文章中透露出对生活的从容和淡定。最近几年,我不仅经常浏览周先生的博客,而且将《周国平文集》这套书摆放在自己案头,时常反复翻阅,细细品读领悟,并且摘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名家谈教育”中的一本,将周先生最近几年与教育有关的文章汇编而成。也许是喜欢周先生作品的原因,在大夏书系所有书籍中,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
关于阅读,周先生在书中认为读书要阅读经典,千万不要跟着媒体跑,把时间浪费在流行读物上,不读对不起人家,读了败坏了精神胃口。他引用歌德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半年不读报纸,结果发现与以前天天读报纸相比,没有任何损失。周先生的话虽然有些偏激,那是对于沉迷读书的他而言,对书的档次要求很高,阅读的胃口也比较高。他认为,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所以,他读书有个重要信念,世上书籍不计其数,非最好的书不读,倘若不做筛选,就会浪费有限的生命。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大众来说,我以为阅读首先要养成阅读习惯,喜欢读什么就去读什么,阅读总比不读书要好得多;其次才能有选择性的阅读,当阅读成为自我需要时,阅读的品位才能逐步提高。一旦我们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就会发现自己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再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我真正意义上喜欢深层次阅读,获得自我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回想自己的过去,儿时的阅读是为获取故事情节而读;求学时期的读书是为学习成绩而读;工作以后一段时间的阅读有时是为打发时间而读,有时是为教育教学而读,这些用周先生的话来说,都属于功利性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对阅读的渴望变得越来越迫切,这种迫切完全不是为了某种功利,也不是装点门面、做给外人看的,而是自我精神成长的内在需求。有时读完一篇经典美文,让我内心受到触动,似乎有种本已存在但沉睡着的东西被唤醒的感觉,真有周先生所说“被他偷了我的观点”之感。而正是这种触动内心的阅读,往往能够让我记住阅读的内容,并常常借以引用,生成我的认识和我的思想。我常常反思自己,在三、四十年的生涯中读了不少书,也曾经背了许多经典美文,但从来没有现在如此这般强烈的共鸣和美妙的感受,从来没有现在如此这般精神的愉悦和满足。我都怀疑:自己以前算读过书吗?
回头再想想现在的孩子们,他们在读什么书?读书时有精神的愉悦吗?是否还在重复着我的读书之路?难怪周先生说:“我要和萧伯纳一起叹息:全世界的书架上摆满了精神的美味佳肴,可是学生们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价值的乏味的教科书。”有鉴于此,我要告诉我的学生,读书要有心智生活,死记硬背的东西不能在精神世界中刻下烙印,没有尝到读书后智力的快乐和心灵的愉悦,没有精神享受和灵魂升华的阅读,都不能算作真正的读书。
周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他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判断和质问,源于自身的哲学基础,以哲学作为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在《周国平论教育》“序”中,他说,我在哲学上对人生问题做了大量的思考,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周先生甚至说,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语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教育家的观点往往没有哲学家的观点深刻。显然,周先生是经过深入思考的。在教育问题上,他始终保持“少言”状态,他说:“少言是思想者的道德,唯有少言才能多思。舌头超过思想,那超出的部分只能是废话。”由于少言,他往往陷入“沉思”状态,即亚里士多德称为“哲学的沉思”。这时也许是人生最高的幸福、最完美的幸福,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在我们之中的神过这种生活,这是神性的生活,是在做合于我们身上最高贵部分的事情。
周先生通过“哲学的沉思”,在《教育的七条箴言》这篇文章中道出最为欣赏的七条教育理念:一是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二是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三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四是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五是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六是大学应该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七是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以上七条箴言,在周先生看来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而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第四条:不要爱惜时间,而要浪费时间。这句话简直是谬论,但这句话是借法国哲学家卢梭之口说出来的,表达自己对当下教育生态的不满、对学生身体健康的痛惜。他认为,误用光阴比虚度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越远。
细细想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下的应试教育虽不能称越演越烈,但许多家长和老师唯恐孩子虚度了光阴,驱使着他们做无穷的功课或参加各类培训班,不给他们留出一点儿玩耍的时间,自以为这就是做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学生睡眠时间少,身体素质差,高比例的近视率还是显而易见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教育不是在误用学生的光阴吗?300年前,卢梭就说,什么是虚度?快乐不算什么吗?整日跑跳不算什么吗?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虚度,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
正如周先生所说,我们的教育是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在这本书中,他还涉及了语文教育、家庭教育、生命教育和灵魂教育等多个方面,从哲学的视角剖析,反反复复传达这些最基本的教育道理。
这些最基本的教育道理,说到底就是人性的基本道理。让人性回归教育,是周先生编写这本书的夙愿。
作为一校之长,面对当前教育中的诸多困惑和矛盾,有时我们的双眼常常会被迷惑,有时我们的内心也会非常纠结。我想,多读一些哲学方面的书,做一些哲学思考还是非常有益的。用周先生的话来说,哲学是“观”全局的活动,最重要的特征,一是独立思考,二是思考根本问题。有些教育问题唯有经过哲学的思考,才能寻到问题的根源,引领我们按教育规律来办学,按学生的成长规律来施教。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找到正确的出路,我们所做的一切才能经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量。
(曹爱东,如东县实验小学,2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