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人性做教育
2012-04-29顾泳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和作为,学校也一样。百年老校如何才能持续获得持久的敬重?如何做到百年基业兴盛?在我接过老校长传给我的接力棒时,我知道,这个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便是我要面临的最大课题,这也成了压在我心里最沉重的石头。
美国一家咨询公司的调查数据给了焦虑的我以理性的启发:公司花了20年时间跟踪了500家世界大企业,发现一个共同点,即他们始终如一地坚持四种价值观: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
对应学校工作,我意识到,坚持这四个可贵的价值观同样是有积极意义的:校园里最重要的就是“人”,有人的校园才叫学校,否则就只能是一堆空空的建筑而已,无论它的装备何等高级。而学校的“人”也绝不仅仅是狭隘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更应是有血有肉,有喜悦有烦闷,活生生的成人和儿童。古人说“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一群人唯有建立共同的价值信仰,才可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凝心聚力做好“人”的工作,若非如此,即使个个是能人,也未必能成好事。所谓文脉相传,大概更多地在于理想主义的穿越百年,在于对“教育乌托邦”的永恒追求。一所学校如果有愿意为集体谋福祉、利他心的团队,就一定是最诚挚且坚定的团队,而一所学校如果有一支“目中有人”、团结上进、富有教育理想的团队,则一定会是全心全意把目光、智慧、心思用在儿童成长上的学校,这样的学校,何患基业不长青呢?
这些启发和思考,让急切担心着“如何接好棒”的我,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朗。于是,我开始从顺应人性需要的视角看校园,尝试以学校教育哲学的传承与持续建设为切入点,走上了建塑学校共同价值观、提升公益心、让更多教师自觉将儿童的利益与成长视作职业最高使命的办学之路。
强扭的瓜不甜——给学习来点“风花雪月”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尊重人性,就必须把校园里的教师和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必须顺应人的天性需求。
我从教师学习开始尝试改变。通常,提到教师学习就会被对等理解为举办研讨会或周末的培训,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形成”的。而我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绝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发展计划的一般程序,它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是教师本人发自内心的认同,乃至积极主动的参与。唯有内心真正的认同,才可能有真正的微变;只有内心真正的接纳,才可能有真正的投入。教师的工作是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是充满着研究与创造的,要真正树立起教师的研究意识、主体意识,唯有让教师专业学习成为他们向往的、喜欢的方式。
我们从丰富学习的形式做起,除讲课之外,还增加了对话论坛、看电影、辩论赛、项目小组、体验游戏等。丰富的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习形式单一的审美疲劳,因鲜趣而有点情趣。同时,我们也注重营造愉悦的环境。小资情调应该是大多数女教师喜欢的生活方式,学习同样需要氛围的营造,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人的创造力是最强的。学习的地理环境除了会议室,我们还增加了湖畔、草坪,学习的心理环境也注意通过主持调度,人为创设,音乐、画面、美食等一切让人有美好愉悦想象的事物来组合。
形式氛围是为内容服务的。“风花雪月”的学习,让专业成长变得柔软,让老师对教育生活变得敏感。顺着长的瓜自然熟也自然甜,顺应了老师们需要的学习,他们自然欢喜也自然悦纳。
软绳才能捆住硬柴禾——管人先要管好心
软绳子才能捆住柴禾。一个团队共同价值的培植,同样需要软绳子的柔韧,将一根根柴禾捆到一起,成为强大的团队。我认为真正的管理一定是从激发人的积极性开始的。刚性只能控制行为,柔软才能触到内心,并由心自发地影响行动。它不可能完全依靠权力、制度、考核所赋予的外力,必须依靠人性的顺应、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位教师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追随学校发展的目标,持续用心,成为学校核心发展中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我尝试以 E(教育哲学引领Education philosophy lead)、P(心理塑造Psychological shape)、P(职业增值 Professional value-added)三项工程为软绳子的支撑,传递文化价值,贯通组织战略,倾听教师心声,改善教师感受,引导教师发展,支持教师职业荣耀感增值,点燃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一)E教育哲学引领Education philosophy lead
我知道,与厚重的学校历史相比,我与管理团队都是极其单薄的,尤其是我。唯有握住虽沾满尘埃,但依旧充满了生命意义的独特的石梅历史,用校史治校,用校史育人,才是从根本上实现学校办学的石梅校本化,才有可能凝集所有石梅人的心,因为,这是石梅独一无二的,这是石梅成长文化的着落点。于是,我着手从百年石梅历史里教育哲学的提炼开始,以“一个品牌、一支队伍、三个载体”实现理念认同,将“只为石梅”的价值观不断融入教师的行为、思想中,通过每年隆重举行的“感动石梅”颁奖盛典,让百年老校的教育哲学成为更多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在引领中持久建设石梅哲学文化的大厦。
1.一个品牌
“一个品牌”是帮助全体教师站在历史长链的角度,了解百年石梅的品牌故事和品牌内涵,从内心升腾起对石梅品牌的敬畏与敬重,从而珍视就职于当下岗位的机会与荣耀,在意“今后为石梅留下什么”的责任和担当。
我发动包括退休老师在内的全体教师一起参与到校史的整理中来,学校“退协”成立了校史编写小组,团支部成立了青年教师记者团。我们怀揣宗教般的情感,搜寻学校发展史上的每一个点滴。在梳理、回忆的过程里,学校的文物、老照片、老地方、老活动、老故事开始焕发新的生命,学校精神与传统在一次次的走访,在面对面的交流,在笔下的记录里,变得真实鲜活,记忆深刻。历史的印记,让每一个石梅人不知不觉走进石梅的历史,接通文化发展的脉络,触及先贤大师的精神骨架,点亮内心的敬意,生发效法的情愫。2011年秋天,《石梅小学志》作为江苏省第一本小学志,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校园古老的银杏树下,我们举行了富有创意的首发活动,独一无二的天然舞台,充满真情的活动串联,“石梅”两个字同时重重地刻进了几代石梅人心里。
2.一支队伍
“一支队伍”也就是学校教育哲学的内训师队伍。学校的老前辈,学校的党员和干部就是一支属于石梅自己的内训师中坚力量。这支队伍是点燃和传递学校理念的星星之火,在教师中形成燎原之势,有力推动了“只为石梅”哲学认识背后全体石梅人“爱石梅”的情结,“爱石梅是一个动词”在现代石梅的校园里已落地生根。这支队伍通过策划组织校史文化知识抢答、我心中的石梅精神演讲比赛等活动,亮出诸如文化海报、餐厅文化台签等新点子,吸引教师的目光关注、留意乃至留恋,从而让学校的教育哲学、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3.三个载体
“三个载体”是指学校传媒《石梅苑》杂志、《同心桥》校报和石梅网。学校的教育哲学要有生命力,必须形成有效的实践载体和抓手。借着“三个载体”,将教师融入到学校教育哲学的建设过程中,促进教师主动思考石梅教育的特质和气质,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观点。
2007年11月,我们恢复了上世纪80年代初创刊的《石梅苑》,成立编辑部,从普通教师中邀请喜好读书、善于思考、勤于动笔的成员加入团队,由美术教师担纲美编进行排版。刊物的内容很是丰富,有国内一线专家学者的“大家来稿”辽阔视界,有学校班子成员的“校园论坛”启发引领,有老师们的“教育故事”“博文轶事”滋养心灵……每一篇都传递着石梅的教育哲学认识,传递着百年老校责任感、使命感的气息。同时,编辑部每两年结集教师文集,如2008年《石梅故事——流金岁月篇》,真实记载年轻石梅人对前辈的采访笔记;2009年《美丽的转身》、2010年《水边的长路》,诚实记录教师阅读与实践的成长体悟。
2009年我们创刊了《同心桥》校报,编辑、排版同样由自己的老师担纲,校报的推出意在向社会和家长传递学校资讯,展示成长中的石梅教师的思考、成果与风采。每期校刊都开辟“感动石梅”年度人物的专栏故事,让微故事营造大感动的效应,将石梅教育的哲学认识,用真人真事真感动演绎,带动更多的家长了解、理解和支持石梅哲学引领下的教师工作。
我们关注网络的影响力,及时更新石梅网新闻——同样把立足点落在关注教师自身成长与推助儿童成长中的微进步、细行动上,关注向上向善团队氛围营造中所体现的石梅教育哲学。这些载体将广大教师的用心和努力,成绩和进步立体地呈现出来,他们在得到激励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石梅教育人应有的内涵。
(二)P心理塑造Psychological shape
我把心理塑造摆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因为我清楚它的意义。我关心教师成长,珍视教师的人本关怀,从积极、正面的角度,采取各种现有的以及创新的活动形式,不断塑造教师健康、快乐、自信的心理,鼓励他们承担更重要的工作。我知道,用心管理好广大教师的“心”,才能让教师们深切感受到在工作中得到的不仅是每个月的薪水,还包括工作认可、价值实现、自信、自尊等在内的“精神薪资”。
1.“成长手册”指方向
2009年我们着手设计编印《石梅教师成长手册》,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学校概况、石梅文化、成长期望等内容全方位生动地展现给所有教师。这样,既及时有效地帮助了新教师尽快适应新环境的工作需要,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同时,人手一本手册,也让不同年龄段的石梅教师懂得,成长不分年龄,每一天、每一日在自己的岗位上,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就是人生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就是我们人生中生命与事业的最美好结合——“成长自己”。
2.“智慧供给”增动能
一是“知识供给站”。本着“以书会友,坐而论道;开拓视野,荡涤心灵”这一宗旨,学校持续多年开展“心灵之约”读书活动。三年中,共组织了25期“心灵之约”读书会,推荐赠送了21种图书,先后有2000多人次参加了活动,组织了主题论坛、春天诗会、与哲学对话等主题活动。石梅“心灵之约”读书会已发展成为服务教师的有力臂膀,不仅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更增厚了教师的个人学养。
二是“心灵供给站”。构建心理互动平台,解决广大教师生活、工作上的困扰,提升环境适应能力和压力管理能力。我们创意每周工作安排,开辟“石梅金言”栏,以滴水穿石的恒心引导心灵的成长;创造儿童游戏新体验,让全体教师每学期参与一次儿童游戏,回味童心,融合情感;创新节日庆典,将红色立意给予时尚创意,给每项教育活动赋予鲜趣,吸引教师,直抵内心。
三是“体能供给站”。从教师多层次需求出发,建立一个广大教师充电加油的多功能“体能供给站”。通过建立教师兴趣团队,坚持开展爬山、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滚铁环等体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强身健体,增强集体荣誉感,做到合理宣泄,放松身心。
3.“特别关爱”暖人心
心相通、情相融,方能力相合。我们努力把对教师的关怀、关爱体现到细节,融入到办公室。教师节,学校给每位教师赠送一株小绿培,告诉大家,生活中处处蕴藏着美和惊喜,只要我们有一颗愿意发现的心和乐于照护的行动;重阳节,学校给全体教工写了一封情深意切的信,告诉大家,再微的成果,再小的进步都是每一个父母长辈心中最大的荣耀。用发现生活和感受亲情柔化每个教师的初心,让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亲情的期盼敲击每一个教师坚定做好老师的梦想,教师们的“心力”更趋融合而有力。
(三)P职业增值Professional value-added
有了内心对学校共同价值取向的认同,学校进一步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搭平台、筑讲台、摆擂台、建舞台,多层级催化广大教师的职业增值,成就了教师自愿、自觉卷入的“成长—成器—成才”三部曲。
1.赢在起点——成长
老校有众多老前辈,他们是帮助校园内青年人快速成长的丰富资源。我们盛情邀请他们参与学校“1+1导师行动”。“1”是帮助青年教师寻找适合自身的导师(导师均为常熟市班主任工作和各学科教学的前辈泰斗),签订“导师带徒”协议,除了平时和结对教师一起集体备课、说课,相互听课外,每个月导师深入课堂指导两次,并开展现场式教研活动;“+1”则是为每位新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工作伙伴”,开展同伴互助。
同时,以“石梅青年夜校”为依托,通过每月一次下班后的夜校学习,开展班主任工作艺术培训、教学“六认真”要求培训,课堂观察、演讲与口才、书法技巧、有效沟通需要怎样做等专题学习,由富有经验的本校教师为年轻教师提供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以此达成同伴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2.内在修炼——成器
学校注重教师思想增值,开办“石梅智慧讲堂”,活跃“石梅博客空间”。学校邀请魏书生、郑杰、张文质、袁卫星等专家学者解读种好心田的意义,体悟付出与收获的辩证关系,理解个人成长与团队成长的紧密纽带关系,加深大家对“建设者就是享受者”、持续建设学校教育哲学的认识和理解;聘请王崧舟、李镇西、孙双金、俞正强、武凤霞等特级教师开堂授课,使教师汲取教育思想精髓,学习教学艺术,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我们知道,有效的反思最好能伴有文字的记录,因此,在辽阔眼界的同时,我们敦促、鼓励并带头开展叙事记录,将思、想、悟及时进行整理。打开学校博客,你能读到老师们在文字中尽情书写的思考、体会与感悟,也能读到老师们用心记录的教育故事、生活百态。一个学校能留下师生自己的故事,就是学校教育哲学的传续,博客使全体教师得到了二次成长。
3.实现双赢——成才
引导教师以审视的目光,开展学科研讨。我们开展“课堂模仿秀”、“党员团员示范课”、“辩课进校园”、“我与特级同台上课”等多样形式,鼓励教师立足课堂,立足儿童学习心理的把握,不断厘清教与学的关系,并在实践上不断创新,不断增强职业自信。
心灵上的用心呵护,业务上的真心帮助,职业上的细心引领,三个路径的“软绳子”捆住了所有石梅人,发挥起了“孵化器”、“调配器”和“驱动器”的作用。老师们学习发展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提高,江苏省教学评优课连续两年一等奖、四省教育厅联合组织的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第一名……一个又一个成长的捷报,让百年老校弥漫着宁静却昂扬、低调并厚实、意守平常而志存高远之气息,让这所独具江南书院风味的百年老校拥有了全心全意把目光、智慧、心思投向儿童成长的最坚实的力量。
(顾泳,常熟市石梅小学,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