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上机操作课的质量
2012-04-29钟方
钟方
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上机操作课属于一门具有较强操作性及实践性的应用基础课程。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教学时,上机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课所教的理论性技术操作知识,均可在上机操作课程中采用实际操作来了解、掌握和运用,以促进计算机水平的提高。笔者在此结合实践谈谈如何才能提高上机操作课的质量。
一、优化计算机上机操作课程
1. 计算机上机操作课实施优化
在计算机上机课教学时,应安排相应的上机任务,也就是作业练习。在上机操作课中,采用梯度方式对上机任务进行设计,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布置的上机任务要符合科学性与合理性这两点,才能有效地优化上机操作过程,而科学性对于优化上机操作过程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在布置上机操作任务时,应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才能进一步实施梯度设计,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对所需知识的追求。
2. 安排任务时合理划分等级
教师在安排相应的上机任务时,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等级的学生进行上机任务的布置,并科学合理地将学生分为优秀、良好、好、一般这四个等级。在对梯度布置的上机任务进行选择时,学生应按照自己所处的等级实行相应的选择接受任务和完成任务,与此同时,教师应当从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高一级别难度的上机任务,在顺利完成本等级相应梯度任务的前提下,尝试选择完成高一个等级的任务。运用安排上机任务将学生的等级与梯度任务进行合理划分,在不同程度上均使学生的上机操作水平与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3. 总结个性化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上机任务分配结束后,教师应当留在机房巡视学生开始作业,对学生无法克服的问题进行有效性指导,并对学生主动提问的问题及时作出解答。教师实施针对性辅导,并不是指一对一教学,而是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对于其相应的梯度任务所产生的疑问,进行相关问题的备课。因此,教师在实行针对性辅导时,不仅要及时解答针对性问题,还要做与之有关的记录工作,以了解和掌握不同等级学生的主要学习情况。此项工作措施不但可以解答大多数学生的提问,还能够充分把握各等级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为结束课堂的总结性回答提供有利的依据。在该项工作环节中,教师应总结与归纳学生所提出的个性化问题,以便实行备课工作。
4. 以动态模式再一次进行等级划分
教师实行的针对性辅导措施,无法满足全部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问题,因而在上机操作课的有限时间里,教师通过对个性化问题进行逐个提炼转化成共性问题,并针对这部分的共性问题实行集中性解答,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上机操作课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依照各等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再一次以动态模式对四个等级的学生进行划分,经过科学的动态等级划分,尽可能把每一位学生规划到与自己相符的等级群体中,通过完成该等级群的梯度任务,提升自身的上机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应创造一个可供学生发展的空间,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在上机操作课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
1. 在设计梯度任务时应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上机操作能力一般是随着课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获得相应的提高。这个提高的过程对于梯度任务的设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了学生动态模式的等级变化无固定的规律,因而就要对教师进行规定,要求其在上机操作课程中加强掌握和了解学生具体的个性情况,在这个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再统计分析学生的总体情况,从而才能够对任务梯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梯度,应按照课程的发展和进步相应地增加内容的难度,扩大知识覆盖面。
2. 教师从旁指引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帮助
按照学习能力划分学生等级后,在各等级中选择一位学生作为小组的辅导代表,此舉不但能够引导与激励学生,还可以不断提高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辅导代表相当于教师的小助手,在上机操作课中协助教师辅导自己所在等级的同学,不仅可以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师还能根据辅导代表对该等级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作及时的了解,同时也帮助了教师总结和归纳备课资料,促进了梯度任务进行再设计以及学生等级进行再划分的有效性工作。
3. 借助高科技工具进行辅助上机操作课程
在上机操作课中,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工具实行辅导,进而提高课堂的效果。例如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可以根据该软件在上机操作课中通过主机对学生使用机实施规划分组管理,该过程正好可以按照学生的等级进行划分,教师通过主机分配梯度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练习作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时,可以运用所使用的机器客户端对教师发送疑问,教师利用远程控制系统有效地协助学生解决相应问题。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