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表象与实质之乖离
2012-04-29吴昌林陆海银
吴昌林 陆海银
《醒世姻缘传》中果报模式之误读
自《醒世姻缘传》问世以来,意外受到人们的冷落和指责,被视为一部宣扬因果报应、鼓吹封建道德的消极作品。有学者就认为《醒世姻缘传》“不仅不能较深刻地揭露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反而成为一部提倡封建道德和宣扬宗教迷信的作品”。对于《醒世姻缘传》中的因果报应,笔者将其界定为小说文本的一种叙述模式,因果报应在小说中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传统道德说教之功能,更揭示了超脱果报模式的进步人性观。
第一,
《醒世姻缘传》的文本叙述框架并不等同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意旨。
纵观学界中对于《醒世姻缘传》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持这样的一个观点,即认为该小说的主要思想倾向是因果报应。然而透过这部小说的表面现象,加以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这部小说的主题并不在于表达因果报应。因果报应构成了小说的基本架构,在全书中占有很突出的地位,但是,全书的中心意旨并不是宣扬因果报应观念。
第二,将小说中的一系列果报故事简单地视为作品所要传达的总体思想倾向。
《醒世姻缘传》中穿插了一系列果报小故事,构成了文本的叙述框架,然而这一系列的果报小故事并不等同于作品的主体思想,我们不能将其视为《醒世姻缘传》的主题思想。由于小说的这种结构特点以及作者所运用的叙述手法,因此容易使人误解。不少学者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才将小说中的果报思想误认为是小说的主题思想。那么小说中这一系列因果报应的小故事与小说的总体思想价值追求有什么关系呢?其内在关联性在于,通过这一系列故事模式的具体论述,进一步突出作者的主导思想:基于新时代,现实社会中所出现的进步新思潮,凸显人的主体性,抒写倡导真正的人性观。因此将《醒世姻缘传》中所出现的众多果报故事简单地看成是整个作品所要传达的总体思想,必然属于一种主观的误读。
第三,对于小说中男女阴阳颠倒之误读,忽略了阴阳颠倒乃是全书描写的重要意境。
除了上述的两种情况之外,目前还存在的另一种误读,表现为:对《醒世姻缘传》中前世与后世,男女阴阳颠倒错乱的错误理解。事实上,《醒世姻缘传》中男女阴阳颠倒错乱是整篇小说所描写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意境,透过这一叙事意境,我们看到的是作者所要传达的对于传统封建制度,尤其是封建旧道德中父权、男权对于女性无情摧残现象的一种猛烈的抨击。简而言之,《醒世姻缘传》中男女阴阳颠倒只是小说中的重要意境,阴阳颠倒的最终落脚点仍然在于作者所要论说的人性和人情,而非仅仅为了说明因果之报应。
第四,将小说中的情节线索与思想意图相混淆。
因果报应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情节线索,而非作者所要说明的最终目的。前世、后世构成了小说的时间脉络,将因果报应这一情节加以跨时空贯穿。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在《醒世姻缘传》中主要是作为辅助性的、穿针引线之线索,而不是小说作者所要真正阐述的终极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情节线索,整篇小说在叙事上不成体系,前世与后世也将无法合理、明了地连接起来。通过这样的线索,作者的真正意图在于批判赤裸裸地违背人性的丑恶现象,所以我们不能将这一结构线索推入误区。
剖析文本表象与思想实质之乖离
《醒世姻缘传》在后世被视为一部宣扬因果报应、鼓吹封建道德思想的消极作品,然而这种果报模式之所以被误读,有其内在之根源。作者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人性观,在于凸显人性,为何还要采取这种有较大覆盖性的果报模式呢?
一、文本表象与思想实质之乖离
第一,
《醒世姻缘传》文本的表象就在于以一系列的因果报应故事贯穿全文。
而这一系列的故事只是小说的表象而已,任何一种文人创作如果没有特定的时代历史意义,则必然是文人精神和思想的表现与流露。小说历来不是正统文学的代表,从它的渊源、发展的历程中就表现得很明显。小说是没有正统思想意识形态的属于文人的精神世界。因此,透过小说的表层,这只是文本表象而已,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醒世姻缘传》的内在本质之所在。
第二,前世与后世姻缘的报应也只是构成小说文本的叙事形式。
《醒世姻缘传》中最为明显的则是,前世与后世的姻缘报应。这让读者以及部分学者认为是小说,是作者的主要思想意图所在。对于这样的一个果报模式,我们不能否定它流露出了一定的道德说教意识,但这是一种无形的流露。在构筑小说的过程中,作者采用的叙事模式带来的是一种容易让后人误读的倾向。因此,笔者认为:前世与后世的姻缘报应是小说的文本叙事模式,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非作者的真正思想意图。
第二,市民特征与文人思想意识的冲突、背离。
从文学本体的角度来看,世情小说是真实地反映世俗、市民生活。这种市民特征与文人思想意识的冲突表明作者冲破因果报应的叙述模式,已经开始自觉地关注人生、探求人性。
《醒世姻缘传》真实地再现社会中的丑陋和黑暗,对于市民家庭生活的真实刻录,同时也具有沉重的讽刺意味。文本内容是市民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而文本内涵则是作者辛辣的讽刺和沉重的感叹,市民意识特征与文人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冲突与背离。社会中人性的扭曲,作者对于人性的追求和呼唤,这就是对西周生果报模式与进步人性观二者关系的最深刻的理解。
二、文本思想实质——人性思想之历史必然性
第一,明代万历以后资本主义萌芽,人们对于金钱的过度追求,社会道德风气腐败,人性之丧失。作者不是在简单地反映社会现实,而是要透过这一现实对人性、对人的灵魂加以拯救。
《醒世姻缘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晚明思想解放高潮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享乐主义的出现,崇拜金钱、崇拜享乐的现象更加严重,世俗人们都千方百计追求金钱。在追求金钱的热情和迷醉中,封建主义价值观念的光环、人际关系的温情都渐渐趋向消失。于是,“父子君臣皆是幻,弟兄朋友总如仇”。然而这不是作者的最终目的,文人对于人性的呼唤,回归人性,成为文人文本创作中一种历史的必然要求。
第二,社会的转型对文人思维方式的转变,精神境界的提高有极其重大的冲击作用。
新时代文人思想的转变,也对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新型的思维方式使得文人的精神境界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文人将这种新型的思维模式在作品中大胆流露。
《醒世姻缘传》通过塑造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她们的思想、言行等方面加以反抗,这种反抗达到了一种顶峰,而不是温柔敦厚的反抗,表现为一种质的张力,极具爆发性的新时代人性观。作者通过因果报应的叙事模式和框架,将文人思维中新的东西融入其中,最终的目的是在于表现新时代的人性观,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道德说教之肤浅的层面。女性不再是封建思想堡垒中的受害者,不再仅是有反抗的精神和思想,而且有了最为强烈的行动上的抗争和反击。
文人新型的思维方法开创了逆向敘述模式,阴阳颠倒,男女角色地位的互换,在道德上,以因果报应作为依据,在精神上,将男性封建传统的霸道权威彻底摧毁,而女性追求
自我,追求平等的价值观。作者倡导的人性观,人本精神脱颖而出。
第三,文学是人学,人性是世界闻名的精神遗产,具有永恒性、普遍性。八股取士对文人思想意识的限制,而人性思想在文人独创小说中的出现有极强的历史爆发力,不可阻挡。
文学是人学,具有最大表现力的是小说。无论是西方文学还是东方文学,倡导人性是文学永恒的具有历史高度的主题。西方哲学家、美学家费尔巴哈就主张反映人性的人本主义,马克思反对压迫人性,扭曲人性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文艺复兴也好,启蒙运动也罢,都离不开人性的主题。同样,经典的东西总是反映人性,具有人性的特质。
《醒世姻缘传》本身就是具有人性,反映的就是人性的文学,是一种人学。因此这部小说一直流传到后代,至今还为我们所喜爱,表现了体现人性的文学之永叵性。
反观文本果报模式与作者的人性观
《醒世姻缘传》中的果报模式框架如此之明显,给读者造成如此明显之表象:道德说教,因果报应,事实上是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根源。首先,这种果报模式是传统世俗文化对于文人意识的深层次渗透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其次,是宗教思想,尤其是佛教对于普通百姓、市民阶层的精神灵魂之最原始的影响。最后,这种果报模式在文人世情小说中所占据的文本空间是市民文人继承传统世情小说中这种较稳定的文本叙事模式的必然结果。
第一,传统的世俗文化观对于文人的思想观念具有深刻的渗透作用。
在社会文明发展的初期,由于祖先对于社会现象以及大自然的认识之有限,又加之科学知识的缺乏,对自我乃至外在环境中出现的神秘现象无法解释,因此就出现了各种原始而又混沌的想法,将各种奇特之现象归结为“超现实的神、鬼怪”等,这就出现了前世与后世的因果轮回、因果报应等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观念也不断成为世俗文化,对世俗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世俗宗教对文人影响之深刻,而这种影响在文人作品中得以反映。例如,佛教中的因果报应观。
第三,传统文学中因果报应这一道德说教模式,对清代世情小说的影响。
文学作品是作家创作的精神产品,是其所处时代的产物。因果报应模式的出现与发展,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
第四,作者的人性观是时代社会新思潮对文人无形渗透的表现。
文本的果报模式在小说文本中有一定的力度,然而,文人作者的思想主旨,思想意识却是小说的主导部分,是小说真正的思想价值,是文人精神灵魂、思想价值观所在。而这样的思想价值不是文人的凭空捏造,而是时代社会新思潮对文人的一种无形的渗透。同时也宣告了封建腐朽的伦理道德体系之崩溃与瓦解。
结论
反观《醒世姻缘传》中果报模式之误读,揭示文本表象与实质之乖离,透过《醒世姻缘传》中的某些表象,挖掘小说的深层次内涵,显然作者的根本意图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传统的道德说教层面,而是上升到了时代社会人性新思潮的更高层面。
参考文献:
[1]胡适,冲国章回小说考础[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66.
[2]魏文哲,果报思想与《醒世姻缘传》的主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1):71—74.
[3]付丽,善恶之谈:《醒世姻缘传》的叙事框架[J],学术交流,2006,(11):177—180.
[4]田同旭,反笔写人情颠倒论男女——《醒世姻缘传》新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2):10—14.
[5]邹宗良,《醒世姻缘传》因果报应思想新诂[J],蒲松龄研究,1996,(02):123—124.
[6](明)西周生著,李国庆校注,醒世姻缘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5,252.
[7]李弘历,《醒世姻缘传》研究[D],辽宁大学。2007:63—66._
[8]卢兴基,《醒世姻缘传》——宣告封建倫理崩溃的一部小说[J],古典文学知识。1990。(05):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