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农村资源,让科学活动“活”起来
2012-04-29陆彩燕
陆彩燕
农村中有很多丰富的、可操作的、蕴含教育价值的自然资源材料,它不仅能为幼儿的思维活动提供有效的载体,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应有效地利用农村中的自然资源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一、亲近大自然,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兴趣是学习知识、探寻疑难的原动力。适时适当地提问能激起幼儿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把他们引入“兴致勃勃的学习”的境界。我们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有利条件,设计一些系统的观察活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你瞧:秋天到了,校园里的草坪上到处飞满了各式各样的树叶,有大的,有小的;有黄的,有绿的,还有红的……煞是好看。每次带孩子们在校园里散步时,这些漂亮的树叶常常是孩子们追逐的对象,他们一会儿追着树叶跑,一会儿蹲下来仔细观察树叶,更多的孩子会在转了一圈后,手里偷偷地抓着一大把形状各异的树叶。“你看,我找到的这片树叶怎么是一半黄一半咖啡色的啊?”“为什么有的树叶大,有的树叶小呢?”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有的还三三两聚在一起争论着。于是,我给他们找来了篓子,有大有小。渐渐的,孩子们在热烈地讨论后又开始进行分组活动,你瞧:有的在找比较大的树叶,有的更喜欢找小树叶;有的找到的都是一种颜色,但也有孩子在努力寻找着各种颜色的树叶;有的三五成群,有的独自行动,还不时地嘀咕着什么……
就这样,在轻松的散步活动中,我和孩子们都得到了不同的意外收获。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带领幼儿观察大自然,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开阔他们的视野,而且可以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探索奥秘。在如此自然、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习观察周围事物,收获更多的自主探索的快乐。
二、多角度探索,提高探索能力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拥有丰富物产的农村,到处都是探究材料:种子、秸秆、一个脚印、一块石子……均可作为幼儿的操作材料。在科学活动的时候,我们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材料一一提供给幼儿,别样的探究材料让孩子兴趣大增,他们的兴趣点也随着材料不断地深化。如在科学活动《发芽了》中,我让幼儿亲自种植,每天让幼儿自己给种子浇水,并观察种子发芽—小芽慢慢长大—长出嫩绿的叶子—大叶子的过程。在这种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丰富了对植物生长过程的了解和认识。
秋天的农村常常会被早晨的雾气增添更多的湿度,软软的泥土留下了各种各样的足迹,孩子们常常会被这些大大小小的脚印所吸引:“这是谁的脚印呢?”“对啊,这是谁的呢?”“那看看这个脚印是什么样的呢?”“大大的!”“长长的!”……“应该是爸爸的吧!”孩子们马上下了结论,“真的吗?那等爸爸来接你们的时候,请爸爸看一看,比一比吧。”“好的!”小小的脚印留给了孩子们一个神秘的悬念。孩子们观察的兴趣也逐渐高涨了起来,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了。“快看,这里还有一个圆圆的脚印呢。”“这是小狗的吧。”“好像是小猫的。”……“那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脚印的资料吧,看看小猫、小狗的脚印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们欣然答应。一个小小的活动中让我们有了新的感悟:在抓住教育的契机,给予孩子帮助的同时,为孩子留下思考的余地。这同样会给科学探索活动增色不少。
农村的自然资源丰富,到处都是游戏材料。幼儿在与这些日常可见的材料、多变的自然环境互动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的特征、作用。皮亚杰认为,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幼儿才能调动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将自然资源渗透到探索活动中,为幼儿的探索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
三、营造自主氛围,养成探究习惯
爱因斯坦说:“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因此,为幼儿创设探索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探索,直接进行体验、感知,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
首先,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怎样保持课堂纪律,怎样教会幼儿,虽然教学活动中的每句话、每个要求都交代得非常清楚准确,但幼儿始终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比较低。而现在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怎样使课堂氛围和谐,怎样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感到宽松、自由。所以,教师不必提出过多的要求和限制,重要的是在幼儿探索的活动中多观察,多给幼儿一些挑战和鼓励,并进行适时的点拨。幼儿的探索欲望常常是靠教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而诱发的。比如科学区的镜子孩子们已经冷落了一段时间了,一天思怡过去拿着照了照,觉得没什么好玩的,就放下了。我提醒她:“你可以到太阳下玩一玩。”过了一会,我发现一群幼儿手里拿着镜子在阳光下把反射的太阳光照到墙壁和天花板上,热闹极了。
其次,准备丰富的探索材料。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投放的材料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在投放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并且把握好操作材料和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使材料的投放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比如幼儿自制降落伞,我不单单提供布和线,还在材料上有变化,添加树枝,塑料袋剪成的方块,轻重不一的下坠物,如树叶、石块等,这样,当孩子们把自制的降落伞往上抛时,就发现有的降落伞还没有张开就很快掉下来等,孩子们自己找原因,自己讨论修正。
四、家园互动,拓展探究空间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育的大环境,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一致、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到同步、共育的作用,即家园共育,这是建设高质量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幼儿园运用农作物资源丰富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研究,离不开农村家长朋友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在新学期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我们便和家长们明确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要求,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和家长们达成了共识。首先,我们通过家长朋友的配合,收集各类的农作物资源并一一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