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整青春期学生心态
2012-04-29黄胜华
黄胜华
由于物理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此很多学生对物理有一种畏惧感,考试时总是陷入考前害怕,考时糊涂,考后才清醒的怪圈。青春期的学生上课时不动脑筋,不深入思考,思维经常游离课堂,回答发言不积极,课堂上兴奋不起来,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思维经常游离课堂之外,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课堂上学习状态,是教学中应该关注的一个普遍问题。许多教育学家都说,课堂上要有一种紧张感,课堂上要有一种愉悦的氛围,教师要在紧张和愉悦中间,创造一种张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投入紧张的思维状态,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学会幽默,让课堂不断发出笑声;学会真诚交流,让学生感到一种亲和;学会演戏,让学生感到一种紧张;学会变化,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艺术,以神圣的态度对待课堂,让课堂成为我们享受生命的地方。如何调整青春期学生心态,使他们建立学习物理的信心是每个物理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调整学生心态
1.关注”每一个”。
课堂上的“疲沓”行为,一般表现在学习困难学生身上。学生学习总存在差异,学习态度的差异,学习习惯的差异,学习兴趣有差异,学习基础也有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接近“每一个”,走进“每一个”,让“每一个”念,让“每一个”说,让“每一个”领,观察“每一个”,关注“每一个”,表扬“每一个”,激发”每一个”,指导“每一个”,让“每一个”动手,让“每一个”张嘴,让“每一个”手口心并用,让“每一个”特殊一下,让“每一个”惊喜一次,让“每一个”心灵震撼一回,让“每一个”一点一点得到改变。
2.引领学生用阳光的心态走过青春期。
面对孩子敏感而稚嫩的心理,要用一颗敏感的心去聆听和调试,与孩子的那根独特的琴弦对准音调。当老师与学生的心灵产生了共鸣,爱情教育的目的就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老师不是教学生回避恋爱,也不是教学生怎样谈情说爱,而是平静地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这份人生很自然的感情,根基在于“怎么做人”。另外,在陪伴学生一起思考面前的困扰时,用的不是媒体或“学习资料”里常常喜欢用的字眼,而是很具体地引导学生试着思考自己不得不思考,不得不去做选择的其他具体的人生内容,如学业压力,高考需要,等等。通过思考让学生懂得如何在做人的过程中拥有人世间这份美好的感情,获得幸福的人生,引导他们思考爱情这样一个严肃的情感课题,区分感情的层次。
二、建立学习物理的信心
1.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份主人的信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达自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初中生对人诚恳,好表现自己的看法,不会抑制自己的感情,也不会隐瞒自己的思想,这些都是自信的表现。他们生性好奇、好强,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因此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时的插嘴”。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允许的,它被认为是一种违反课堂纪律的表现,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会遭到批评和指责。实际上,他们的插嘴是一种思想活跃,有自信心的表现。因此,教师切不可粗暴地横加指责。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正确理解学生的插嘴,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看法,并尽量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教师还应该鼓励这种主动思考,热情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种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中,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自信、自强、自尊。
2.注重实践,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心,茁壮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在《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我总是竭尽一切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我们要积极为他们的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健全人格。在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存在的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就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实验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高低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地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以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粒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如提问时,尽量做到估计该生能回答正确再提问他。万一答不上来,教师要相信他能答对,不要急于请别的学生回答或自己进行解答。此时可作适当提示,让他得出正确结论。再如某生作业错误时,叫来面谈,先让他分析错误原因,教师略作引导,让他得出正确结论再给予适当赞许。又如当学生测验成绩不佳,与他一起分析试卷,让他说出当时解题的思路,先肯定他思路正确的方面,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告诉他:他其实是会做的,只是其中的某小点没注意而出错,让他觉得有实力考出好成绩。这样做,他们能充分体验到信任,增强自信。在课堂上及平时接触中教师通过语调、表情、体态语、目光等向他们传递了信任和暗含的期待,学生从教师身上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即感觉到教师始终认为他是聪明的、能干的。久而久之其学习行为也变得积极,自信心大大增强。
3.合理成功期望法。
人的潜力很大,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生只用了潜力的10%。所以,只要充满自信,努力奋斗,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成长,在某些领域有所成就。但人们的天赋及后天条件毕竟存在差异,不能期望人人都拿世界冠军,都获得诺贝尔奖……对中学生来说,也不能期望人人都成绩优异,出类拔萃。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合理、成功的预期,教育他们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期望过高而又难以实现而遭受心理挫折。现在的中学生往往耐心不足,急于求成。教师在让学生看到美好前景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不经踏踏实实、点点滴滴的艰苦努力,甚至是多次的挫折、失败,再美好的愿望也是难以实现的,使其不寄过高期望,而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
有些后进学生经过教育引导,可能树立了自信心,但在具体行动中又往往容易急于求成。教师一定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耐心,消除其急躁情绪。同时,使他们认识到改变自己的落后面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期望在短时间内摘掉后进的“帽子”。另外,还要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进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现象,做好应付失败的心理准备,使他们不能只期望成功,更不能有过高过快的成功预期。
4.调节心理,使学生保持自信。
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有自信心,加上经过入学选拔,开始时可以说每人都有信心,但大多数人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经验。到了高年级,同学成绩参差不齐,各方面能力强弱不等,若在学习中总是受挫,则必然会消沉,总认为升学无望,导致信心逐渐丧失。若加以引导,使其尽快走出阴影,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时,克服困难的信心也就会增强。教师的引导,主要是教会学生自我调节。此时引用物理学史上科学家的故事能起到较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在介绍了法拉第经过10年的努力,进行了无数次实验才得出电磁感应现象后,教育学生:“相比之下,你这点挫折算什么?”让学生适当淡化目前的困难,淡化挫折感。有的学生对物理学家的故事感兴趣,但他们觉得离自己很远,可能会触动不了心灵,他们对自己身边的故事会更感兴趣,更容易引起共鸣,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收集学生身边通过调节获得成功的案例,在适当的时候讲给学生听,他们更容易转变为自己的行为,逐渐学会调节,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另外,自我调节还包括自制、自立。有的学生厌烦计算题,有的学生厌烦实验。遇到这种问题时,教师要强调计算(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要学会“强迫自己”认真按教师指导的去做。一段时间后,当学生会做一部分时,就会体会到乐趣,消除畏惧和厌烦心理,保持信心。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自信心就能得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