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生英语成绩好与差的归因初探

2012-04-29王闻伟

考试周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归因中学生英语教学

王闻伟

摘要: 在英语教学中,归因理论可指导学生正确归因,找出影响学习成绩的真正原因,有的放矢,提高成绩,也可帮助教师分层次教学,区别对待不同情况学生,帮助学生取得理想成绩。

关键词: 高中生正确归因英语成绩

高考在我国备受关注,而英语作为一门主要学科,受重视的程度逐年升高。因此,对高中英语成绩好与差的归因研究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

我一直从事一线的外语教学工作。英语在高考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分值很大。每一次考试,学生的英语成绩都千差万别。有的学生的英语成绩非常高,其他科目可能成绩一般。也有的学生其他科目都很好,唯有英语成绩怎么都上不来。面对这种情况,我一直努力思索:怎么办才能帮助参加高考的学生提高英语成绩,才能让英语不再成为学生的软肋?我班的一个学生急于提高英语成绩,他妈妈每次家长会后单独找我了解孩子学习的时候都会说:“孩子很想学好英语,可是不知道如何下手。”这个学生的英语成绩始终是60—70分,而其他科目的成绩都可以。英语成绩不高,使他的总分偏低。我觉得有责任帮助这类学生。选择归因研究,就是想通过进行教育硕士学习的这个机会,认真研究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找出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真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英语。找到了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想出办法真正解决些问题。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要,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行动的原因及预言如何行动。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如他人的影响、奖惩、运气、工作难易等,或者在于个人,如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环境,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就可以不负什么责任。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就应当负担责任。无论归因于环境还是个人,都对自己今后的行为有一定影响,其影响的性质和作用因归因的倾向性不同而异。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开始了对归因理论的关注,也开始了利用归因理论开展大量实证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从范围上看,涉及学业、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从内容上看,涉及自我归因、他人归因、群体归因偏见;从研究对象看,有学生、城市居民;从归因因素看,有能力、努力(持久努力、及时努力)、运气、命运、神灵、因果报应、事情难易程度、他人帮助、心境、家庭背景或出身、社会关系网、天赋、受教育水平,等等。特别是关于学业成就的归因,涵盖各年龄段学生(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在各种情境下(课堂、考场、日常学习)与各种因素关系(焦虑、个性特征、竞争情境、预期与意外信息)的归因情况,并且有广泛的归因训练实验,研究报告可谓汗牛充栋。这些研究成果对促进教师加深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归因特点认识、改进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归因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和训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归因。只有正确归因,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我班学生因为初中学习的很多方面不同,现在的英语水平也千差万别。学生如果有正确归因能力,能意识到成绩是自己主观原因决定的,他就会有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情况、积极进取:相反,如果只是一味怨天尤人,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和不足,往往就会永远没有进步,没有积极的解决方法,也就不会有改善和提高。正确归因对从事中学英语教育的工作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帮助他们了解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归因倾向,给予中学生正确的归因指导和训练,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成绩。利用韦纳的三向度归因理论,从多方面、不同的角度,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归因进行调查研究。在大量的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出中学男女学生归因的异同和英语学习相对较好与较差学生归因的异同。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利用归因的原则,对他们进行归因指导和训练。

总之,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归因进行实证研究,能了解当代中学生归因的倾向,了解产生这些归因的原因,并摸索适当方法,对中学生进行归因指导与训练,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归因和合理英语学习的动机,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对中学英语教师了解高中生和归因倾向和原因,指导他们对学生进行正确归因训练和指导,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也有一定的作用。

归因理论结合现行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影响课堂教学成绩的要素进行详细的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归因能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能和学习成绩,这是初衷,也是目标。

猜你喜欢

归因中学生英语教学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