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生物学课堂注入生命活力

2012-04-29严锦石

中学生物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营造生物学创设

严锦石

课堂是师生在学校共同生活的中心舞台,是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建适宜有效的教学情境,给生物学课堂注入生命活力。

1 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师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解读。阅读学理论指出,阅读活动是一种主体(读者)和他的对象(教材)对话交流的活动。教材如果不经过读者的阅读理解,它只是一种有待实现的未定性的“召唤结构”。生物学课堂应让学生这一阅读主体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走进教材,解读教材,挖掘教材。如“生命活动的调节”,编者在对这部分教材的编写中采用了大量的图和图群,如兴奋传导模式图、反射弧模式图、脑结构示意图、甲状腺功能调节示意图、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等;图群有动物激素应用举例、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等。图和图群不仅使本节中一些复杂的概念、生理过程等抽象内容直观化,让学生易于理解,还使知识简约,生动而易于记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读图、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逐步揭示图和图群中所包含的信息。

(2)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建构,还要重视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时,教学若能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则会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接受新知、综合运用、全面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结合鸟类生殖等相关内容,让学生探究“双黄蛋、软壳蛋的形成过程”。

(3)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习就是人的潜在性的现实化,这种现实化来自学生的自我活动。正像医生治病不是直接去除病症,而是帮助病人自己去除病症一样;同样,教师要帮助学生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使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发展。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教学“细胞分裂”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① 人体每天都有大量的皮肤角质层脱落,如果没有新的细胞产生,人的皮肤会怎样?② 一个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多细胞人体的?

2 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安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生物学、享受生物学,让生物学学习充满勃勃生机。

(1) 营造安全的课堂。生物学课堂应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的附庸和工具,每个学生都能坦率地呈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都享有“自己说话”的权力,拥有“说自己话”的自由。教室里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允许学生怀着“挑战”进课堂,允许学生带着“不满”出教室。在这里,学生的天性得到了保护,人格得到了尊重,创造天赋得到发挥。

(2) 营造愉悦的课堂。心情愉悦是和谐课堂最为基本的特征。这种课堂富有情趣和乐趣,给人以愉悦。生物学课堂应让学生始终感到轻松愉快、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乐于探索,乐于分享,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而不是处于紧张、压抑、沉闷之中的精神折磨。教师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要善于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情绪体验。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时,一开始就引导学生从探寻刚摄入食物的足迹开始展开场景教学,用情景导入法在开课时就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及时鼓励和指导,使他们在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下获得成功,以此增强他们学习信心。另外,教师的教学话语要充满真情,教学态度要饱含激情,始终以和悦的教学态度互换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3) 营造宽松的课堂。在生物学课堂中,师生双方都作为真实、完整、独特的主体而相遇,具备不同个性、不同思想、不同情感的教师和学生处于“我——你”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思想上的冲突和观点上的分歧。因此,师生之间要有一种包容精神,包容对方,理解对方,“把对方作为完整的个体来对待”,“在彼此敞开的心灵中保持各自的独特性”,“彼此设想对方的经验、体验”,从而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心理氛围,使每个人都在课堂上获得理解和支持。

(4) 营造平等的课堂。课堂教学活动,除了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之外,教师还应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从人的发展来看,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和能力是不同的。一个学生记忆书面知识要点的能力超强,可是语言表达能力或者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许就远远不如一个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实际上这两个学生,并不存在孰优孰劣,就像这两方面的能力不能进行简单的优劣对比一样,在不同的领域,可能都有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因此,教师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优等生和后进生,进而厚此薄彼,重视优等生,歧视后进生。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尤其是对待那些暂时学习有困难的所谓“后进生”要更加体贴,充分信任,热情帮助,让他们平等地参与一切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才智和潜能,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体现自己的价值。

(5) 营造温暖的课堂。美国学者里德等认为,课堂应成为“温暖的、学生彼此熟悉的、互相接纳的学习场所”,要求“在教学里创造家庭般的环境和规则”。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建立互助关系,使同学互相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构成学习共同体,师生一起分享理解,分享成功,分享喜悦。使课堂充满家庭般的温暖。

3 创设适宜有效的情境

学习的过程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后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而学生的积极体验,需要适当地教学情境来激刺、引出和培育。只有创设适宜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从而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因此,生物学课堂教学要努力创设适宜有效的教学情境。

(1)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走。如,教学“水分的吸收”一节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① 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其重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放在盐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其重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②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价值,所选择和设计的问题要对智慧产生刺激和冲击,对学生智慧活动构成挑战,要有利于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再“因疑而学,因学而疑问”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2) 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生物学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所以与生产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可以讲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这些生物学现象或事件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例如,在农村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或事件:由于过渡捕杀青蛙、枪杀鸟类、滥捕各种蛇类以及大量使用农药,导致虫害、鼠害增多,农作物受损情况越来越严重,其品质也受到影响,环境越来越恶劣。

在讲授“生态平衡”时,有位教师利于这一生物学现象创设了如下情境:组织几个学生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小组,就“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展开调查。假期中的一天,课题组的学生首先到农贸市场对出售青蛙及蛇的情况进行调查,经初步观察统计,每天将由30多公斤的青蛙和十几条蛇类被出售,假如每公斤按12只青蛙计算,每天就有几百只青蛙在地球上消失,如果大到一个县、一个市……又该有多少青蛙、蛇被捕杀,其数量是相当惊人的。由于大量的青蛙、蛇、鸟类被捕杀,虫害、鼠类大量繁殖,农作物受损情况越来越严重,农业成本也不断上升。从上述现象中,我们能发现什么问题?……由于教学情境具有真实性,引起学生对生物学高度的关注和兴趣,并能促进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3) 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并结合这些实践活动针对性提出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营造丰富的活动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生物学课堂有着多种多样的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营造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采用实物、标本、教具、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如育种的教学、养殖的教学、生态调查、标本采集、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可在活动环境中进行,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安排,让学生直接接触自然、融入生态环境,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将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不完全的知识变成完全知识,把课本知识变成实践知识。

猜你喜欢

营造生物学创设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