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伦理视野下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2012-04-29戴秋思

高等建筑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建筑师

戴秋思

摘要:以当前建筑界两个热门的文化事件为切入点,对本土建筑师的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刻反思。通过对建筑师职业伦理的理性分析,从成为城市美化运动的创造者、可持续人居环境意识的推动者、建筑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国计民生的社会工作者4个方面对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做了诠释。

关键词:建筑师;文化事件;职业伦理;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TU-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07-05

一、引言

(一)文化事件Ⅰ: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事件的思考

两年前因部分被拆而引发激烈论战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尽管获得了“不可移动文物”的身份,北京文物局也表态将严加保护,却最终在2012年春节前遭拆除。此后,“维修性拆除”的说法受到质疑,被称玩“文字游戏”[1]。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除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回顾与梁先生有关的历史建筑保护事件,让人唏嘘:建国初期梁思成先生为保护北京古城向政府和社会杜鹃啼血般地呼吁,表现出了建筑师对民族、公众、社会的拳拳之心和高尚道德品质,是建筑师的楷模。而今,梁先生故居却遭遇了北京古城同样的命运。事件背后诚然有制度和管理的原因,但也让人看到了建筑师的社会话语权还十分有限,建筑师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责任伦理意识还相对薄弱,难以影响社会上层的建设政策。

(二)文化事件Ⅱ:王澍获得2012年普里茨克建筑大奖

中国建筑师王澍今年获得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里茨克建筑大奖。这是中国建筑界的一件大事。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托马斯?普利兹克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标志着中国在建筑方面的发展得到了世界认可。大赛评委会在表彰评语中如是说道:“关注现代与过去的适当关系问题恰逢其时,因为中国最近的城市化进程引发建筑是应当紧扣传统还是只展望未来。如同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超越了那些争论,打造出不受时间限制、深深植根于自身环境而又具有普遍性的建筑。”评价一语中的揭示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本土建筑师的责任。以中国“文人”身份自居,践行本土建筑学理念的王澍,其朴素的作品中渗透出向历史、向传统致敬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台湾建筑师阮庆岳指出,王澍不在乎西方任何潮流,这种自信赢得了西方的尊重。他的获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西方对大陆城市发展的疑虑与批判”①。在商业化氛围浓厚、“西风”盛行、城市和建筑传统文化特征渐趋衰落的当下,建筑师应以何种姿态应对,值得思考。

建筑对世人的影响和作用力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这种影响;反过来,人类对城市、建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表现出对生存环境的期盼和渴望。中国建筑正在获得世界的承认和重视,对建筑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建筑师职业伦理学涵义

职业伦理学也称职业道德学,属于伦理学的分支学科,广义是研究人们在职业活动领域中的一切道德关系和道德现象;狭义是研究各行各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关于建筑伦理学已有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研究者陈喆[2]将伦理学与建筑学结合,从伦理学角度提出了评价建筑作品的方法;秦红岭[3]从历史关联和内在逻辑角度对建筑与伦理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揭示。学者仲德崑[4]等从伦理层面反思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和建筑市场的秩序建设,分析了当代中国建筑领域的失语状态,提出伦理关怀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动力和建筑永恒的本质,并较早地将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制定建筑伦理准则所经历的修改过程介绍到了国内,阐明了这一发展历程对于当代中国建筑师职业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5]。

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应用科学技术使自然资源最佳地为公众服务的活动。建筑师工作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工程活动是服务于具体现实目标和可计算经济效益的技术操作。建筑师接受专业训练担负着社会和职业的责任,除了个人价值之外,在职业操行方面增添了更深层的价值内涵[6](表1)。

注:根据《工程、伦理和环境》[6]整理绘编

显然,第三层次是对建筑师提出的更高层次要求。建筑师的社会责任除了帮业主追求利益最大化,还应兼顾公益与环境质量,甚至推动公共事务,改善人居生活。

三、建筑师的生存境遇以及社会实践中的权利与责任

目前,国内市场采取低价竞争策略,建筑师难以保证足够的人力物力投入产品设计,收费困难、时间紧迫,导致难以产出精品;反之,设计创意的庸俗化又进一步增加了收费的难度,设计师无法获得智力劳动应有的回报。面对以利益为驱动的房地产开发,大多数项目对城市空间、公共环境以及建筑文化的贡献度十分有限。部分有才华的建筑师甚至将智慧偏离专业轨道,进入并不擅长的商场设计,以获取更多、更大的利益。建筑师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践行着自己的权利与责任,但建筑师对自身权利与责任的意识和态度有着很大差异。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在《小、中、大、加大》(1994年)中提出“类属城市”(General City)概念。他认为无论建筑师与规划师如何努力设计,多数城市最终会变成“类属城市”。他否认建筑师承担着改造社会的使命,而主张正视建筑师在迅速变化的社会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事实。相反,目前中国实行的注册建筑师制度,注册建筑师被赋予了一定权利,且权利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无理阻挠其依法执行注册建筑师业务,同时他们也被赋予了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如保证建筑设计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面对开发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以降低环境品质为代价争取销售面积,而对已通过审批的图纸做出不合理变更,建筑师应当立场坚定,维护自己的权利。世界著名建筑师Steven Holl受邀参加北京南城区一个项目设计竞赛,当他了解到该开发可能导致很多原住民被迫拆迁、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时,他拒绝了。“鄂尔多斯100项目”邀请了100位国际建筑师在严重沙漠化的鄂尔多斯郊区各建一栋小别墅。英国的一位建筑师在了解此情况后,拒绝参加。他认为这种独户住宅的开发方式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不应倡导,更不应参与。

四、建筑师承担和履行的社会责任诠释

(一)成为城市美化运动的创造者

城市之美,体现在多个层面。城市宜居,建筑美观。虽然在城市建设中,城市形象的发展走向往往渗透着城市建设决策者和投资商的意识,但建筑师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影响城市决策者和投资商,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视觉污染。

历史上,建筑师们

就曾以专业的力量改变着城市面貌。《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的作者霍华德,他是一位改革者。在他的影响下,1903年英国小城Letchworth成为世界上第一座花园城市。通过城镇税收资助后续发展,由帕克和欧文设计并最终建成的400座住房,充分花园式居住概念,现均已为英国保护建筑,成为引以为荣的文化遗产。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 1916-2006)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1961)一书中深刻剖析城市问题,将知识理性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影响决策,反抗权力机构的盲目自大,挽救了曼哈顿格林威治村被铲平的厄运,扭转了纽约城市改造、建设的方向,改变了西方城市设计思想。2007年,在位于杭州西湖边的原浙江大学湖滨校区地块规划公示中显示,该区域将要建设高达85 m的酒店。建筑师王澍等对此一针见血地表示,杭州西湖周边建筑的尺度和状态应该由西湖山水文化属性和特质决定,该属性和特质决定了建高楼是违背现状的。政府据此重新调整了设计,降低了楼的高度。这些案例都充分体现了建筑师对城市建设的卓越贡献。

(二)成为可持续人居发展环境意识的推动者

目前,可持续人居发展环境理念已成为共识。建筑师有责任和能力思考、预测、评估所设计的建筑对社会和环境的后果[7]。当前建筑师面临着如何在增加财富和破坏环境之间求得平衡。目前,中国的建筑能耗现状不容乐观。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城乡430多亿m2的存量建筑中,达到节能标准的仅占5%左右。即使是新建筑也有90%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每年建成的建筑面积约20亿m2,如果按照现在的建筑能耗,到2020年中国的建筑能耗将达到10亿吨标煤的水平[ZW(DY2B;X]我国高能耗建筑逾九成:节能待突破[EB/OL]. http://www.archcy.com/focus/duty/9241eebe2cce394b。。建造可持续建筑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美国建筑师协会明确将环境责任写入伦理规范,即“1.f:工程师应当有责任改善环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英国建筑在低碳、社会与环境的永续设计领域引领全球,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节能建筑的先锋。例如,Foster合伙人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新柏林国会大厦采用植物油作燃料,将CO2排放量降低了94%。该事务所在阿布扎比参与的马斯达尔城(Masdar City)发展计划,全部使用太阳能和其它再生能源。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领头羊——万科集团对此也做出了积极探索:为了推行绿色住宅产业化,万科集团在东莞建立了住宅产业化教学和实践基地——东莞万科住宅研究中心。其位于深圳盐田区大梅沙的新总部办公大楼,虽然只有6层,底层几乎完全架空,开辟为城市公园,面向市民开放;除此之外,室内的地板及家具全部采用竹子作原材料,较好地践行了建筑环保理念。在追求高大、前卫建筑风气盛行的当下,建筑师王澍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利用回收材料建造了为数不多的小型建筑。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谨慎使用资源和尊重传统与历史的建筑设计理念与立场。可持续建筑的实现有赖于建筑师的环境伦理素养和对当代与后代持续发展给予关照的道德水准。这是一种经济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三)担当建筑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建筑自其产生之初,就被刻上了文化的烙印,成为传播文化的载体。要让建筑与城市成为真正的文化载体,离不开建筑师把自己作为建筑布道者的角色,同时这个行业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这也是建筑师实现自身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必经之路。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矛盾,是建筑师传播建筑文化的有力方式。美国建筑师塞缪尔?克比的作品体现出对当地文化和历史文脉的尊重,被誉为是“植根于南方文化的当代现代主义”。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德胜尚城”商务办公建筑组团(崔恺大师设计),探讨了在旧城改造中对传统文化、历史片段的尊重和表达。设计师表达了作为地道北京人,试图在变化的城市下,保留老北京的元素和痕迹。项目在与周围地缘衔接的问题上用中国传统要素解决现代矛盾,做到了在意象和空间上有恢复老北京风貌的意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秦佑国教授面向全校开设建筑文化理解课程,强调建筑专业教育的要求不只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是传播文化和智慧的;是以享受人类文明,提高文化艺术修养为目标。建筑的人文属性决定了建筑的泛化传播是建筑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不容辞的义务,理当承担。而普及建筑文化知识之责其根本在于提高全社会的建筑文化知识素养。建筑作为一种公共性视觉艺术,它所传达的意思要很明确的表现出来,才能产生共鸣,一旦建成,即会长期持续而公开地产生影响。在美学上,建筑师负有教化责任。以美取悦于民,提升社会人文气质。创造出能获得人心感应的建筑,作品中包含社会的共同记忆,市民对环境美的意象。“大乘的建筑观”[8]的提出,以入世的精神从事建筑。雅俗共赏的态度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人文主义的美学态度,兼顾两者的属性,才能调节矛盾。建筑师应以普通百姓的姿态来对话百姓,让建筑深入人心。

此外,建筑师在埋头创作之余,利用多样化的媒介,积极参与公众讨论,进行建筑基础知识的宣传和理论问题的探讨,以建筑师特有的知识理性,形成自下而上监督投资开发行为和政府决策过程的民主话语机制。

(四)关注国计民生的社会工作者

建筑师的工作是社会性的工作。建筑师最具体而贴近生活的使命就是解决平民居住的问题。美国建筑大师莱特一生设计了几百栋建筑,多数人都认为他在为富人造房子,把他的贡献归结为自然材料的运用、对自然景观的呼应。但他的伟大远非于此,而在于他为美国社会寻求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作出的努力。莱特把建筑视为民主社会的缔造工具,认为真正的民主社会人人都应住在融于自然的建筑中,尽量限制自己的个性,并认为高密度的城市是欧洲文明的产物,美国应将之抛弃。

从近现代建筑史可以看出,许多设计大师关于社会住宅、低收入住宅

的作品赫然列在其中,并被载入史册。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科里亚的贝拉布斯移民住宅社区、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马德里社会住宅都是集合式社会住宅的典范。这些优秀的建筑作品体现了建筑师关注社会问题的独特视角,同时也为建筑师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反之,美国建筑师法兰克?盖里在洛杉矶迪斯尼演奏厅的设计中却未能很好地关照建筑周边的人群,音乐厅完全用钢铁包裹建造,带来四周环境升温,进而降低了人们所生活的外部空间的环境品质。可见,建筑不仅仅是视觉艺术,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尊重不同人群,尤其是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应当受到建筑师的重视。美国建筑学者阿摩斯?拉普普特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一书中指出:“弱势”指的是年龄、疾病或剧烈而破坏的文化与社会变迁迫使特定人群去适应殊异的生活方式、工作和时间安排等,故其可用资源比常人少。其弱点使他们在应对抑制性环境所强加的额外要求时,力量更显单薄,这就需要建筑师的关怀意识。而建筑管理决策的真正受害者很可能是这一群没有决策发言权的人们。建筑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一群体的代言人。日本设计师坂茂,在阪神地震时,用纸管为灾区人民设计了临时住宅、教堂;在卢旺达,他用纸管为当地人建了难民营。美国建筑对无障碍设计的诸多精细规定,是有责任感的建筑师和民权主义者奋斗的结果。美国建筑师塞缪尔?莫克比(Samuel Mockbee)一生致力于为贫困人群义务设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建筑的深刻内涵和人文关怀。他与同事一起创建了乡村工作室,驻扎在美国现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宗旨之一就是免费为贫困人群设计和建造房子。他们的每一个设计都是杰作的,严谨而富于创意。莫克比曾经说过:“作为建筑师,仁慈重于伟大,同情胜于激情”,他以一种坚定沉着的信念关注人类最基本的需要[9]。

《北京宪章》指出:建筑师作为社会工作者,要扩大职业责任的视野,理解社会,忠实于人民,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努力使“住者有其屋”,包括向贫穷者、无家可归者提供住房。职业的自由并不能降低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五、结语

建筑师具备高度的社会良知是其优良素质的体现。建筑师的社会责任首先是基于专业,希望工程实践行为在最大范围内变得合理,这需要建筑师们提高自身的建筑理论水平和建筑文化素养,以此获得来自社会对建筑师专业的认同;其次,懂得尊重自己的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守专业操守和社会历史责任感。建筑师应坚持自己的专业指向,而非工具,成为对城市、社会、文化有见解、思想、影响的人。お

参考文献:

[1]舒圣祥.拆除文物从此只需文字游戏[N].太原晚报,2012-02-16(2).

[2]陈喆.建筑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秦红岭.建筑的伦理意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李向锋,仲德崑.寻求建筑的伦理话语[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S1): 286-288.

[5]李向锋,仲德崑.建筑职业伦理的选择——AIA建筑伦理准则的百年历程及其启示[J].世界建筑导报.2006(11): 12-15.

[6]P.Aarne Vesilind Alastair S. Gunn. 工程、伦理和环境[M]. 吴晓东,翁端,译.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7]董雪峰,陈喆.职业精神与建筑师的伦理责任[J].南方建筑,2003(4): 55-57.

[8]汉宝德.给青年建筑师的信[M].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9]杨豪中,赵辉. 注重建筑伦理的建筑师——塞缪尔?莫克比及其乡村工作室思想和作品介绍[J].华中建筑,2007(7): 23-25.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architect under the vis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DAI Qiusi

(a.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b. Key Laboratory of New Technology for Construction of Cities in Mountain Area,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P. R.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analysis of two popular cultural events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current as an entry point, the author gives a deep thought on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local architects. Through the ration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architec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the thesis gives a interpretation about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architect from four aspects: become creators for city beautification movement, the person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disseminators for architectural and cultural knowledge and social workers for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Keywords:architect; cultural ev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social responsibility

ぃū嗉 梁远华)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建筑师
胖胖的“建筑师”
乔伊想当建筑师
小小建筑师
当建筑师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经济法是什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