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2-04-29周爱梅

考试周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

周爱梅

摘要: 如何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呵护学生的精神家园,是教育界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就语文教学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以更好地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的实践中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人文精神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通常指的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的思想,一种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认为这是一种巨大的、无所不容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它应当包括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态度、道德修养、精神世界、价值取向等。在语文这一专门的学科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学习的兴趣和传承的欲望;(2)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3)培养质疑探究和科学求真的态度;(4)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5)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6)培养关注未来的意识和创新精神;(7)正确认识自我,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著名教育家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可见,语文教学不应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更应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

现代社会对人文精神的教育要求十分显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就应该重视本学科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还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呢?

一、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人文精神之花的培育,需要有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所谓的“阳光、水分、土壤”就是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人文精神之花才能得到滋育,才能盛开,精神的鸟儿才能自由地飞翔。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学会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利,进而鼓励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允许学生对讲授的知识进行质疑、追问和探索。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热情就会越来越高。如果教师对学生略有“越轨”的回答当头棒喝,而不是及时地给予鼓励和呵护,人文精神的培育就无从谈起。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而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学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所以,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研究和创新的平台,让他们可以大胆地想象,自由地感悟,促进个性的发展与完善,使人文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形成。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教育体制、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做一个个接受教育的对象,采取注入式教学法,几乎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会存在学习目标盲目、信息交流单向、人际关系不平等、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弱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人文精神的形成。人文教育强调的是合作精神和群体生活态度,良好的合作态度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阅读、合作写作,鼓励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进行语言和语言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在讨论中得到新知,在争论中求得理解,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交流,在合作中产生心灵的沟通、情感的共鸣、获得精神的慰藉。

三、在教学中学会渗透人文内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内涵,就是把文学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切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传授给学生,进而让学生获得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精神、一种崇高品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感受—顿悟—审美—践行来得以实现。教师无论是进行传统式的讲授还是与学生进行互动式学习,都必须把握好文章的情感脉络,与学生一起深入作品中品味,共悟其中的人文精神。

四、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力量

一流的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不只为了考试而讲课,更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着想,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的根本是理想人格的培养,没有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教师要正视自己,通过不断地学习,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人格来熏陶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精神来影响学生的精神,使学生从心灵深处领会人文精神的内涵。

语文教师首先应具备广博而丰富的文化底蕴,学会“广泛涉猎”,更要学会整合,自成一家,形成自己对生命、生活、历史、社会的独特见解、感悟、态度和信念。其次,要有敏锐而深邃的时代感悟。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学会随时张开获取信息的触须,了解现实生活,当代社会的各领域知识,获取时代感悟,以提高自身的智慧与灵性。最后,要具备和谐而优雅的审美意识。教师的审美意识体现于仪表、言谈、举止上,还体现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从而能够以美激智、以美发辞、以美冶情、以美育德、以美立人,通过富有美感的教学过程,实现学生情感与智慧的滋养与孕育。总之,一名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及教学技巧,将自身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人文教育的渗透,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将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展现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精神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教会他们理解亲人之爱、故乡之情,教会他们对自由渴望、对道德生活向往,教会他们拥有同情、怜悯、关爱之心,还给他们一个健康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左秀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3):113.

[2]张福喜.彰显人文精神 呵护精神家园——关于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哲思[J].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1):36-38.

[3]黎志强.人文精神语文教学的灵魂[J]. 语文教学通讯,2009,(4):60-61.

[4]黄天明.让语文教学沐浴人文的阳光[J]. 教育科学家,2008,(4):218.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
人文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