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小说中的几种修辞对比研究
2012-04-29颜莉
颜莉
摘要: 对比修辞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帮助跨文化间的交际,课堂教学,以及提高中英学生的鉴赏能力等方面。本文主要分析小说中中英修辞的异同点,并试图找寻到其原因,从而给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
关键词: 对比修辞跨文化交际思维方式
1.引言
从语言的社会功能来说,它是人类思考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它本身也拥有一个开放的多层次的复杂体系,且该体系正是为了满足它的社会功能而存在。简而言之,语言的价值体现于交流之中。
同时,人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必然会考虑到他们的言语行为的效力。在影响语言效力的诸多因素中,修辞不可或缺。它能使文章更为流畅优美,强化语言力量。作者对于修辞的拿捏和创造,使得字里行间都显示出作者的灵感与智慧。通过比较研究,读者能够对两种语言的本质和异同点有着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母语进行着深入的探索。
2.修辞
修辞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西方的修辞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中国,“修辞”这个词最早出现于《修辞鉴衡》之中。而最早涉及如何行文的作品则是刘勰的《文心雕龙》。1919年之后,中国学者对于修辞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自成体系。
对比修辞相对来说是个新兴的学科。1996年,Rovert Kaplan 在他的文章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以及随后的著作Language Learning中开始涉及这一领域。之后,Ulla Connor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概念,并在其著作Contrastive Rhetoric:Cross-cultural Aspects of Second-language Writing中提出了全面的关于对比修辞的研究成果。
修辞学和对比修辞的发展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国内外对于修辞的研究也越发全面和深入。本文对书面语体中中英修辞使用中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并探索其原因。为了使读者能够对中英小说中修辞的异同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本文引用中西方的一些原著及译本进行分析。
3.中英修辞对比
3.1省略的使用
3.1.1相同点
(1)“在北大荒,我吃过大马哈鱼。[]肉呈粉红色,[]厚,[]香。”
(2)“母亲便夜夜的洗、缝、补、浆。若是冬季里,[]洗了上半夜搭到外面去冻着,[]下半夜[]取回屋里,烘烤在烟筒上。”
(3)So imagine her feelings on entering the room and finding he was not[].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中英文中都会出现省略这一现象,在指代清楚的前提下,都会出现一些省略主语或宾语的情况。
3.1.2不同点
(4)且说那阎婆下楼来,先去灶前点起个灯;灶里见成烧着一锅脚汤,再凑上些柴头。拿了些碎银子,出巷口去买得些时新果品、鲜鱼、嫩鸡、肥鲊之类;归到家中,都把盘子盛了。取酒倾在盆里,舀半镟子,在锅里烫热了,倾在酒壶里。
Translation:Mistress Yan went downstairs,lit the lamp by the stove,saw that the water was hot,and added a few stickers of wood.She took some change and,at the end of the lane,bought fruit,fresh fish,a tender chicken,and pickled fish.These she brought home,and put them on plates.After pouring the wine into a jug, she ladled some into a wine pot.
虽然中英修辞中都存在省略这一现象,但是通过上文提到的例子,读者可以发现,中文例句中,整段话只出现了一个主语“阎婆”,而在其译本当中,却在每一句话的开头都补上了一个主语。不仅如此,在一些句子当中,一些连接词的使用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5)东边闪电出日头,西边闪电必有雨,南边闪电天气热,北边闪电必有雷雨。
Translation:If the lightens in the east,it will be sunny;if it lightens in the west,it will be rainy;if it lightens in the south,it will be sulty;if it lightens in the north,it will be stormy.
在该例子当中,中文通过潜在的逻辑关系,没有出现类似于“如果……那么……”的连接词,而在其译本当中,if则被频繁使用。
3.2被动语态的使用
虽然在英语和汉语当中都会出现被动语态的使用,但是两者的使用也会有不同之处。
(6)It is a well-known fact that a single man with plenty of money must be in need of a wife.
译文: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
(7)原来松江为人最好,上下敬爱……
Translation:Song Jiang had always been very kind,and he was well liked by everyone,above and below...
(8)So when Mr.Binley left for London,she was alarmed.
译文:宾格莱先生去伦敦的当儿,班内特太太非常惊恐。
在上述例子及其译本的对比中,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英语多使用被动语态,而中文则更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而且,像英语中,“it is said/reported/well-known that”在翻译成中文时,一般也都会译成“据(某人)说/报道……”,“众所周知”,等等。
3.3英语的简洁与汉语的委婉
(9)她不顾惜崭新的鞋袜,将连衣裙的下摆缠在腰际,偷偷抓住一条缆绳溜下了船,淌过没膝深的江水上了岸。哦,那绿色萋芜的原野!哦,那遍野散紫翻红的鲜花!她被满目的鲜花迷醉了!……突然她抱着满怀的鲜花伫立住了。她望见了麦海,那是真正的陆地上的金色海洋!无边无际!麦浪追逐着麦浪,戏耍着,喧闹着,奔腾着。半轮西坠的残阳浮沉在麦海中,辐射出金灿灿的晚霞。火红的,乳白的,湛蓝的收割机,往来驰骋在麦海中。
(10)When I found myself on my feet,I looked about me,and must confess I never beheld a more entertaining prospect.The Country round appeared like a continued Garden;and the enclosed fields,which were generally forty foot square,resembled so many beds of flowers.These fields were intermingled with woods of hold a sting,and the tallest trees,as I could judge,appeared to be seven foot high.I viewed the town on my left hand,which looked like the painted scene of a city in a theatre.
上述两个例子都是描述主人公在第一次见到某场景。在汉语表达中,作者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排比句及大量的感叹号来衬托和展现主人公的心情。而在英文中,作者只是通过主人公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来描述所见之物之大小远近,简洁,一目了然。
3.4汉英修辞手法
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修辞手法都是文学创作和交流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汉语和英语在这方面既有共通处也有差异。在两种语言中,都有拟人、排比、夸张、明喻、暗喻等修辞手法,但是,汉语中的顶真、飞白、警策等有深刻文化背景的修辞手法在英文中却找不到对应的表达。因而在作品中,尤其是在成语和习语的翻译过程中,也就会有所体现。
4.汉英修辞差异的原因
造成汉英修辞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思维方式、语言本身及文化三个角度来进行阐述。
4.1语言与思维方式
Kaplan认为,文本结构的独特性与语言和文化的特性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的不同。通过他的研究,读者可以发现:东方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比较复杂,而英语使用者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相对要直接得多,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上述汉语作品中会有更多的修辞手法和更为间接复杂的描述,而英语作品中的描述会更为简洁和精确。
4.2修辞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人类文明中扮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修辞则是语言的具体运用,所以修辞的使用和文化也是息息相关的。
古代中国是一个等级非常森严的国家,所有事物都受制于这种体制,文学作品也不例外,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会更为委婉,间接,从而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所谓“修辞以立诚”。而在西方国家,最早提出民主,人民都在追求地位和自由,并且,西方国家的修辞最早应用于演讲当中,演讲者需要用准确的语言来说服别人,所以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人们在使用修辞时就会显得更为直接和精准。
4.3修辞与语言本身
语言本身存在的差异必然导致修辞运用的极大不同。中英两种语言隶属于不同分支,各有其特色。汉语的主要特色在于用一些独立的单句,句式简短,通过本身的逻辑关系囊括上下文;善用动词;多用主动句,往往选择有生命的物体作为动作或语言的发出者,等等。而英文却与之相反,在英语中,句式复杂冗长,通过连接词来暗示文章的逻辑关系;多用被动句,常用无生命的事物作主语,等等。由于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最终在行文以及翻译作品时得到完整体现,所以两种语言的作品才会如此迥异。
5.结语
综上所述,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的运用上有许多相近或相似之处,同时,通过对比发现,两者在使用上也存在不同之处,因而,在今后的交际当中,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在作品赏析时,也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在学习中,也应该注重两种语言的对比,在坚实的母语基础之上,积极探索语言这座宝库。
参考文献:
[1]Jane Austen著.郑光宜译.Pride and Prejudice[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Jonathan Swift著.杨寿勋译.Gullivers Travel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3]施耐庵著.沙博理译.水浒传[M].外文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4]梁晓声.梁晓声自选集[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7.
[5]王希杰.修辞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6]胡曙中.English Rhetoric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黄昀.英汉省略修辞对比[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
[8]许余龙.Contrastive Linguistic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9]毛荣贵.译味深长[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