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考试命题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2012-04-29关富佳
关富佳
摘要: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考试成绩仍是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最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因而考试命题的方式和水平显得至关重要,而不论是现有考试制度本身还是考试命题都存在很多问题,与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相悖。本文针对目前高校考试尤其是专业考试命题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围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一中心,对高校专业考试命题方式和方向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高校专业课考试命题建议
考试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和测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必要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客观指标。在目前的考试命题体系下,侧重“为考试而考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不大,而这也是目前应试教育体系和命题方式的必然产物,也必然导致学生在参加工作后无法快速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认为,合理的考试命题,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逐步改变这种现象,逐渐贯彻“人才培养为目的”的高校办学初衷,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专业课考试命题中出现的问题
考试工作是大学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教育评价中使用的一种重要测量方法和手段,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对于高校专业课尤其是专业基础课,要合理运用考试方式,科学进行考试命题工作,如果做得不够合理,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1.1命题单纯以考试为目的,忽略了考试的真正目的。
随着办学时间的推移,高校办学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而教材知识的更新却显得极不和谐,没有跟上教学规模的扩张速度,目前课本上的知识甚至有十几年前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由此给考试命题者造成了“无题可命,无题可考”的尴尬局面,毕竟一本专业课本的要点就少,每年命题又不能舍本逐末,只能考重点知识,因此就出现了偏题、难题、怪题的命题现象,究其目的就是为了“考”学生,而忽略了以考试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掌握知识情况的真正目的。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在某高校渗流力学考试题中偶尔会出现“推导连续性方程”的考题,我认为,渗流力学中连续性方程是建立各种渗流方程的基础,但本身并不应作为考试重点,这样做有些舍本逐末。
1.2严格的命题与改卷规范太过于教条。
考试命题规范的初衷是规范命题,使考试命题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考虑了因个体差异造成的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然而,在实际专业课命题中,常常会出现硬套考试规范的现象,有时为了表现教学效果,有意加大基础题目的份额,同时又遵守考试命题规范规定的比例,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基础题不基础,拔高题不拔高”等怪现象。另外,过分注重试题答案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只注重学生对知识记忆能力的考核,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不能对其能力、素质和创造力进行考核,其结果便是学生的死记硬背,久而久之,极易导致学生和教师都以考试为中心。
1.3命题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课本是遵循教育部培养计划而制定的最基础的教学依据,也是教师授课内容和考试命题的来源,但专业课考试命题在源于课本的同时,更要高于课本。“名词解释”之类的考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专业基础概念的记忆,而忽略了更重要和更深层次的对概念的理解。另外,一类题目就是计算题,此类题型绝大多数是对书本上公式的数据表达形式,考查的是对公式的记忆能力,然后将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此类题,如果记住公式,所有参加考试学生的答案是一样的,体现不出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差异,靠的完全是记忆和简单的数据计算。用这样的考题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多半是“书呆子”。
2.对高校专业课命题的建议
前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专业课考试命题中出现的问题,但不限于此,关于专业课考试命题还有很多弊端,而从目前的教育情况和人才培养机制来看,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逐步对高校专业考试命题风格进行试探性的改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努力做好高校专业课考试命题工作。
2.1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
对于专业基础课来说,基本概念和专业基础知识是学好这门课的基石,在命题时,要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命题量和命题方式,绝不要以基本概念解释形式出现,可以以基本概念作为考点,以“判断+解释”的形式命题,例如油层物理的“润湿滞后”,如果单纯的名词解释就显得毫无意义,如若改成“如果发生润湿之后现象,是不是润湿角一定变大,为什么?”既能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能进一步使学生将“润湿滞后”深层次的前进角和后退角联系起来,事半功倍。
2.2侧重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动手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为学习而学习”的现象将逐步被“学以致用”的观念所取代。目前,专业课考试命题还是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此时,加大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命题力度就变得尤为重要,既能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加大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主观题比例。
加大主观题的比例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重要手段,主观题可以突破常规考试命题规范的“标准答案”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要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很多种答案,但答案一定不要从课本上直接找到。此类题就是要用一种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一种能力,“不拘一格”才能培养高水平人才。
3.结语
专业基础课既含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又与工程实践密切相连,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有着重要意义。专业课考试命题方式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引导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环节,适时、适当进行专业考试命题改革,使考试命题的理念和方法向有利于大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向发展,能更好发挥高校的职能,培养出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夏子贵.我对高校期末考试的点滴认识[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5,2,(3).
[2]刘隆华.高校课程考试命题与考试方法初探[J].云梦学刊,2007,28,(4).
[3]姚永红,王有远.高校专业基础课考试改革探讨[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18,(23).
[4]王玉德.浅谈新课程考试的命题要求[J].教育革新,2006,2,(4).
[5]梁喜龙,方淑梅.关于高校专业基础课程结业考试的缜密探究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23,(5).
[6]严艳.高校考试命题方式浅析[J].高教视窗,2009,2,(9).
[7]杨雪,付兰迪.考试改革的几点建议[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28,(4).
[8]戴洪萍.高校专业课程考试质量的分析与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2007,23,(2).
[9]汪筱兰.加强命题出卷研究促进高校考试改革[J].成都大学学报,2008,22,(1).
[10]王志跃,杨海明.高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