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跨越—靳埭强七十丰年展

2012-04-29倪伟

上海工艺美术 2012年4期
关键词:水墨设计师香港

倪伟

Mr. Kan Tai-keung is a contemporary world-renowned visual design master. His creative poster designs and Chinese ink paintings absorb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express the amazing aesthetics and philosophy of “Kans Design”, which are highly admired by the art community.

靳埭强先生是当代蜚声国际的视觉设计大师,他富有创意的海报设计和中国水墨画作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表现出令人惊叹的“靳氏设计”美学观和哲学观,被业界赞赏不已。已故日本设计大师田中一光曾对他的作品有这样的评价:“静谧而端庄,简洁清凉,毫不纷乱,整洁中如清风拂过,……虽不奇拔,却有一种魂牵梦饶,需要发倍投问的依依之感”。美国设计大师伊万·切玛耶夫Ivan Chermayeff则说他的作品“蕴涵丰富的感情,能诱发观赏者的思索、联想,从而把观赏者带进作品的思想领域中。”且能把“摄影、绘画、书法和谐的融会起来,效果清新,而且热炽得打动人心。”二者虽文化视角迥异,但对他作品的认同与理解,却有着高度一致性。

靳埭强先生于1979年成为首位入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设计师、1991年获香港艺术家年奖的设计师年奖、1993年被权威的日本《IDEA》杂志选为世界平面设计师百杰之一、1999年以及2010年分别获颁香港特区铜紫荆勋章和银紫荆勋章、2004年获香港设计中心颁发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殊荣、2005年更获香港理工大学颁授荣誉设计学博士。现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及中国分会主席、香港设计师协会资深会员、康乐及文化事物署艺术顾问及香港艺术馆荣誉顾问。多年来在香港及海外赢得数百个奖项,重要奖项包括美国洛衫机国际艺术创作展金奖、纽约水银金奖及银河大奖、波兰第一届国际电脑艺术双年展冠军等,作品广为世界各地美术馆所收藏。

内地改革开放后,他更经常往返内地讲学和推动内地的设计行业发展。2003年应李嘉诚之邀,在汕头大学创办了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并任院长八年,期间致力于推动设计教育改革工作;同时也兼任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等多所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大力普及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事业。

1942年生于广东番禺的他,家学渊源,自小在其祖父和伯父的工艺及艺术环境熏陶下,喜爱绘画和诗词。1957年,随家人从内地定居香港,因时境,年仅十五岁的他先后当过学徒和裁缝。喜欢读书和思考的他,一直怀抱成为艺术家的梦想。他把业余时间多用在进修学习上,风雨无阻地潜心苦读,并以名列前茅的成绩完成了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的设计课程。关于进入设计行业,靳叔(业内习称)曾幽默地解释为“不得已”,因为当时白天工作繁忙,而夜校只有“设计课程”可读,便主修设计课程。这个“不得已”,最终成就了一个令华人为之骄傲的设计大师。1967至1976年间,他曾先后任职于香港玉屋百货公司、恒美设计公司,由设计师升职至创作总监,从实践中积累了丰厚的设计经验。他感慨地描述这段经历:“最初四五年间追随师辈传授的包浩斯美学创作,得心应手;亦不满足于模仿,常以求异的态度创作。”

直到1976年,他与友人共同创立了新思域设计公司,从此走上了“主导着从全盘西化的设计观念回归探索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设计路线。”

此次在港举办的“香港设计的传承与跨越——靳埭强七十丰年展”是靳埭强先生从事设计创作走过四十五个年头的总结, 如展览的标题一样,每件作品蕴含有“传承”与“跨越”的二大要素。适逢今年又是靳叔的七十生辰,配合香港2012设计年,展览从2012年9月15日起至2013年1月中旬,由“墨化”、“脉化”和“物化”三个主题组成,并各具特色。本次展览还包括一系列论坛活动,让业界和大众进一步探索香港设计的优点,为将来更好地发展进行深思和讨论,并足以有力地反映出香港设计在大中华地区的影响力。

靳叔为这次展览特别挑选展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正好重叠着现代设计在香港急速发展的时代。除带我们回顾多年来他在设计专业以及教育工作上的往绩外,这些作品绝对也是香港近半世纪设计发展最真实的侧影。其中有些作品更是直接引__导了港澳台地区和内地许多著名设计师决定踏上设计之路,对不少设计界后辈有过极深的影响。所以在“墨化”主题展上,他特别邀请了三十五位设计师共同参加此次展览活动。这三十五位分别来自港澳、内地以及台湾的设计师,跨越四代,由八十年代前后至新世纪出道,成长于不同年代。从他们挑选展出的70幅代表作品来看,主要是回应靳叔的设计思想进行视野对话,并进行新的创作。这种自由和开放的态度,令被邀请的设计师不受限制,尽情地表达自己对美学品位和表现设计的框架。从中也可追寻到大中华的设计历史和不同时期的设计水平,反映作品对年轻一代,特别对香港以及邻近地区的影响力。正如靳叔所言:“如果从作品外观上看,他们的作品未必能够明显看到我的影响,从形式和呈现手法也找不到我的元素,但气质和作品的内涵也可能有我的影子。”在这些后辈身上,靳叔可以终结自己承传前人的成绩,而又让新一代设计师传承、延续及跨越,携手打造香港设计的未来。

“脉化”主题展上,则以靳叔四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为主轴,按时序展示与靳叔关系犹深的中华地区设计发展作品。“脉,也是脉络的意思。”透过这些代表作品,可以呈现香港设计的发展路径。靳叔认为,回顾反观不同年代走过的路,对于设计师未来之路怎样走是需要思考的。“脉化”的主题展览在香港知专学院举行,透过顺时序去展示作品,可以让学生明白作为设计师,要走的路非常长,特别是思想上的转变和如何突破自己的过去。靳叔认为香港设计业的发展十分迅速,“香港设计业在1967以后的发展,非常迅速,绝对是个奇迹。到了80年代,我们的设计已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90年代更是香港设计业的黄金时期,有市场经济便发展到现代设计。而展览中的35位设计师的作品便能看出每个年代设计的发展空同,就好像现在香港的设计业虽然未必再能出现以往90年代的高峰,但年青的设计师多了寻找另类空间的机会,愈来愈跨界,国内也是很大市埸。”

展会上还包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的著名的海报作品,《水墨的年代》(1985)是靳叔海报设计风格中一件重要转折的作品,被欧洲的博物馆作为永久收藏。他将王无邪先生传授给他的现代设计理念以及跟随吕寿琨先生习画的心得融入在画面中。“水墨元素显现在不少文化推广设计中,或是书法,或是字母,或是一笔一画,均传承着水墨精神与意境。”对于水墨艺术的喜好同样表现在《香港著名画家十三人展》(1989)作品中,这幅海报在日本名古屋展出时受到日本著名设计家永井一正的欣赏,并给于高度的评价:“靳氏体内蕴藏着中国的传统水墨艺术,并由此散发出来,成就其作品.. 以那东方精神上的脊梁来表征他的设计,使作品予人清澈辉亮的感觉。”

靳叔曾说“设计与水墨似是互不相关,但异途同归,后来互相影响,融会贯通,走出一条异途。从设计实践和教学相长中汲养研究,历久不倦,更对书法艺术的造型与气韵的表现非常迷恋。”

承接早年始对水墨的探索,又在赴台湾与艺术设计界交流中,受到台湾书法家董阳孜书法启示,如今他又试以水墨与书法元素融入设计中,探索新的风格之路。他以董阳孜的两个《无》字,绘成一山一水,表现了《无山见山,无水见水》的禅意,成就了《无中生有》的作品,符合了他书画设计融会一体的创作实验。而后来在《妙法自然》中,重操故技,选董氏六个草书,仿其笔势,结合云山流水,孤松隐土,以抒“道法自然”的情怀。

第三阶段的展览“物化”主题是特别为爱好艺术与设计的学生而设。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靳叔就开始积极从事设计教育及艺术推广工作,在近半个世纪时间里,他为推动整个大中华地区的设计及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经常有学生请教靳叔,到底创意从何而来呢?答案很筒单,在生活中寻找。该主题展览主要以他为兆基创意书院及其他设计学院的学生举办的工作坊作品为主,教学宗旨是“指导他们感受生活,我请学生寻找能够触动自己的物件,启化为创意的作品”,以此引导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创意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教育方法同样也体现在去年上海设计Work Show的教学实践中,当时受上海视-平面创新工作室之邀,年近七旬的靳叔带着极大的热忱来上海为学生进行为期三天的“活在当下”主题设计讲课,笔者曾亲历当时靳叔的教学启发与授课激情,深切感受到这位国际设计大师平易近人的品格和对年轻学子的辅导提携热情,至今令人难忘。

猜你喜欢

水墨设计师香港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水墨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推荐一个设计师
香港之旅
展与拍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