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坎达利 耶·马荷带奥庙
2012-04-29楠子
楠子
印度的坎达利耶·马荷带奥庙又称坎达利耶天王寺,修建于公元1025—1050年,位于被称为“神之城”的卡朱拉候古镇,是典型的北部印度教寺庙,主塔高约35.5米。
中古时期,印度建筑风格大致分为三派,玛拉它派、奥里萨派和卡拉提克派,而坎达利耶·马荷带奥庙即属于奥里萨派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主要特点是曲线形环根状塔式结构,远看好似竹笋,所以又被称为“笋塔”。“笋塔”从外表看,雕凿繁缛华丽,塔身轮廓线柔和,富有弹性。据说这一样式起源于印度民间竹编涂泥的屋顶。印度气候温暖潮湿,雨季时节雨水充沛,为防止下雨天水漏进屋子,屋顶的设计就要陡而且高。由于屋顶是以竹子为基本材料构架的,于是依竹子的弹性便令屋顶产生了弧形的轮廓。
在10世纪前后,当时的印度小王国首都卡朱拉候有各种寺庙80余座,其中最大最著名的就是这里所介绍的坎达利耶·马荷带奥庙了,它是为供奉湿婆神而建的。
坎达利耶·马荷带奥庙如今坐落在卡朱拉候古镇一片满是尘土的开阔地上,从远处眺望,它像几座山峰一样矗立在大地上,米色沙石的塔身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披上了一层金纱。寺庙雄踞在高台上,由门廊、门厅、内殿、主殿及主殿上耸立的35.5米高的主塔组成,塔身重重叠叠、富于动感的弧形轮廓线和许多精美绝伦、千姿百态的雕饰,使整座建筑成为无与伦比的雕塑艺术杰作。
整座寺庙的塔顶较尖,塔身上有层层叠叠的凸出体,这些凸出体呈明显的肋条形隆起,塔的下半截台基又作横向水平线连接,与上半身的垂直形肋条相映衬,横竖处理节奏分明,给人一种平稳扎实的感觉。寺庙神堂和门厅之间的祈祷厅,轮廓线接应了门厅和塔,因而造成庙宇犹如多幢塔庙组成的建筑群。远远望去俨然一座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的矢状拱券,但它又不像哥特式教堂的矢状拱券是尖削地往上升的,它的每一座塔顶都显得丰满、敦实,自下而上宛如后浪推前浪般,力量都集中到了塔尖上。
近看塔身的雕像,内容丰富,塔的每一层都有雕刻,而其中内侧的几幢塔柱的中腰则雕着三层高的浮雕佛像装饰。雕像塑造形象生动,千姿百态,有的在化妆,有的在给自己肩上的飞禽喂食,有的倚柱斜立,还有大象驮着宝座、披着华丽的织毯在莲花间行走……雕刻采用了抛光技术,为寺塔增添了一种精雕细琢的富丽感。由于有许多雕像是独石雕成的,所以给人以古拙中见挺劲的印象。
印度中古时期的寺庙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尤其是奥里萨派建筑。到了中世纪后期,由于无休止的雷同重复,导致了这种风格的僵化,最后被新兴的带有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所取代。但是,作为中世纪北方印度奥里萨派建筑的典范,坎达利耶·马荷带奥庙仍然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瑰宝。
小贴士
坎达利耶·马荷带奥庙每一座塔的顶部都有一圆形突出物,叫“庵摩勒迦”,上面有一个类似宝瓶的装饰,名为“迦罗萨”。另一重要特征是,在塔身的左右两边各有若干可供远眺的方形柱廊,柱廊为独立的亭台结构,称为“曼达波”,在柱廊的下面有几层神龛。柱廊的顶端是多层阶梯形的飞檐,上有角锥形屋顶。塔身雕凿华丽多姿,整体观看,寺庙本身就是一件雕刻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