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礼仪伴我行》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
2012-04-29卢智黎懿行
卢智 黎懿行
【摘要】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美称,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2008年10月起,我校组织实施“小学生礼仪教育”校本化研究,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进行了认真的探索,编制了校本教材——《礼仪伴我行》,使原本零碎的教育内容变得更为系统、科学。实验证明,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层次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德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实践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新世纪新时期里,礼仪教育更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认为:成年人的某些行为习惯,归结于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促使其自我发展。从2008年10月起,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科研课题获得“广州市德育研究所十一五规划自筹经费课题”立项后,就确立了以“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以礼仪教育作为切入口,实施“小学生礼仪教育”校本化研究,编写了校本教材——《礼仪伴我行》,使之成为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有效载体,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凸显出我校新时期育人特色。下面就我校学生礼仪教育校本教材的具体建设与实施简单谈谈。
一、《礼仪伴我行》校本教材的开发
(一)校本教材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在小学开展礼仪教育是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种好形式。它是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通过仪表、举止、讲文明礼貌、实施礼节来体现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讲文明、守纪律的人的言行规范。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核心,依据《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的相关内容,与小学德育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目的,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渗透在礼仪教育全过程。从培养学生的基本礼仪修养开始,如举止、谈吐礼仪等,逐步拓展到小学生所处的不同场所,如校园、家庭、社会交往等场所的礼仪。形式新颖,结构合理,符合小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身心发展特点。
为了给我校学生提供一套适合他们年龄和心理特点,满足他们实际需要的礼仪教材,我校相关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了《礼仪伴我行》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为各个年级有系列、连贯地进行国学教育、学生基本礼仪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供范本,对全体师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对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校本教材设计遵循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小学德育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总要求为依据,符合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内容不出现知识性错误。语言文字要规范,编排要合理。
(2)主题性原则:内容主题鲜明,每册教材分为“仪容仪表”、“校园礼仪”和“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四部分,每部分有四篇章,每章又由若干板块组成。
(3)教育性原则:内容简洁、明快、活泼,既要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又能让学生易懂易记受益终身。
(4)趣味性原则:教材内容要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要根据不同年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进行编排,让学生喜闻乐见。
(5) 操作性原则:教材分低中高年段围绕“仪容仪表、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四个方面确定了具体的教育内容,贴近小学生生活,具体、实在,都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易于小学生接受,为学生今后在礼仪教育中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师进行礼仪教育与训练提供了具体的文本内容。
(三)校本教材的编写
1. 编写思路
2008年10月,我们根据“科学性原则”“主题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操作性原则”,编制了校本教材《礼仪伴我行》,系统安排低、中、高年段的礼仪要求和内容。教材既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文化,又大力倡导和弘扬具有时代精神的现代价值观与道德典范,将内在的道德观、价值观与外在的礼仪程序、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凸显校园文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三位一体”的整体效应。
2. 编写形式
教材编写求实、求活、求新,符合学生社会生活实际、认知规律和思想实际,体现时代对公民素质的新要求。采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叙述方式,通过故事、事实、事例分析,配以照片、图画等形式反映教学内容和要求。
低段:采取以图为主的形式,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日常礼仪规范教育,通过具体的行为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段:以夹叙夹议的形式,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教育,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必须遵守礼仪规范,并能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辨别比较,做出正确的选择,提高礼仪行为的自觉性。
高段:通过典型故事和事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礼仪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基本的礼仪问题上知道是与非,知道选择正确的礼仪行为。
3. 编写内容
(1)理论依据。
① 小学生礼仪素质养成的心理过程(结构)是礼仪训练的基础。
A.学生的礼仪素质形成过程:情感——认知——行为——内化——品质
B.根据上述形成过程,礼仪素质的训练环节围绕以下历程展开:
激情(动之以情)——明理(晓之以理)——导行(导之以行)——反思(思以内化)——习得(习以成性)
② 情境的创设是小学生礼仪教育训练的保障。礼仪教育训练的过程,也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引发学生认知上的认同感、缺失感,激发情感共鸣或震撼,诱发行动愿望。学生的礼仪素质是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他人之间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交往环境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的。
③ 实践是小学生礼仪教育训练的根本。礼仪修养是在交往实践中才有可能形成的。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知礼、守礼、行礼的人,必须把对礼仪的认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化为实际的礼仪行动。然后,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省、检讨,自己的哪些行为是符合礼仪规范要求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礼仪规范要求的,并把从反省中得到的新的认识,再贯彻到行动中,如此不断循环,从而达到提高礼仪修养的目的。
(2)内容结构。《礼仪伴我行》校本教材分低、中、高年级三册,每册教材包括三内容四篇章五形式。具体说明如下:
①三内容:校园礼仪: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家庭礼仪: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社交礼仪: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②四篇章:激趣篇:利用导语、历史流传佳话、传统美德、名人领袖、生活中学生礼仪榜样事例等激活学生渴求礼仪愿望。
规范篇:掌握礼仪知识。
实践篇:实践,通过系列礼仪小游戏、辨析和体验:如A.问卷调查,B.实地采访,C.知识问答,D.角色体验,E. 设置情境等活动进行行为内化。
评价篇:学生通过“文明礼仪小明星”等发展性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习惯的养成,还关注是否参与活动全过程,是否与同伴合作、沟通、友好相处的能力。
③五形式:说一说:引思,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的形式揭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心理认知和情绪动力基础。
读一读:明理,图文并茂,通过故事、事例、叙述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明白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是不正确的行为。
议一议:导行,创设问题情境、活动情境,学生在合作、参与、体验、感受中调节自己的行为。
想一想:反思,让学生在对自身现实的把握基础上进行自身未来的理性反思,达到强化与巩固的目的。
做一做:建构,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④内容提纲:
内容
年段 单元
(课时) 校园礼仪 家庭礼仪 社交礼仪 形式
低年级 一 升国旗礼仪 称谓礼仪 行走礼仪 说一说
读一读
议一议
想一想
做一做
二 学生仪容仪表 着装礼仪 服饰礼仪
三 尊师礼仪 孝顺礼仪 观赛礼仪
四 交友礼仪 待客礼仪 乘车礼仪
五 集会礼仪 做客礼仪 乘电梯礼仪
六 课堂礼仪 餐桌礼仪 集会礼仪
中年级 一 卫生清洁礼仪 孝顺礼仪 集会所礼仪
二 课堂礼仪 宴客礼仪 旅游礼仪
三 交往礼仪 赴宴礼仪 电影院礼仪
高年级 一 介绍礼仪 孝顺礼仪 观赛礼仪
二 文明举止 用筷子的忌讳 商场礼仪
三 传统礼仪故事
(学子篇) 传统礼仪故事
(孝子篇) 传统礼仪故事
(绅士、淑女篇)
二、《礼仪伴我行》校本教材的实施
我们将本课程在各年级选3个班预先开设,再向全校铺开,目的是摸索出成功的推广经验,在进一步带动试点班所在班级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热情同时,为全校下一步的全面推广做好部署和安排,以此促进学校校风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把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我们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让每个学生的潜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科学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的评价,为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提供保障。
2.合作性原则
正确处理好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我们把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与学科教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与学科课程一起拥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又是学科教学的补充延伸,所以我们在保证学科教学的同时,合理地安排时间和老师进行校本课程教学,以充分发挥各种课程对学生主体发展的不同价值。
3.开放性原则
一是活动范围的开放。活动范围不限于学校、教室,而是将“课堂”延伸到了学校以外的家庭、社区机构以及社会生活场所等,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二是活动方式的开放。学生的活动方式表现为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自主实践;教师的活动方式表现为创设情境、参与合作、指导帮助。活动形式包括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实验、公益服务及搜集信息等。
(二)实施过程
(1)营造文明礼仪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礼仪专题宣传栏、礼仪提示语、课室礼仪专题墙报等形式来营造一种无声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现代文明生活、文明环境的熏陶,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利益言行,做到和校园环境的完美结合。
(2)专项课程设置。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程表,试点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3)学科渗透。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礼仪教育资源,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我们从学生的课堂常规、尊师礼仪着手,使学生知道上下课起立、鞠躬和老师互道问候。《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是进行礼仪教育的有效载体,而语文学科中,如《妈妈的账单》等的礼仪教育也很突出,这些资源都是礼仪教育的加强和补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4)课外实践。以主体体验活动为载体。我镇余荫山房是“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家庭、社区礼仪活动及开放日活动,其中余荫山房举办的“开笔礼”正是极富礼仪教育意义的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还包括:①实地调查:走访商场超市、酒店宾馆等服务性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采访等途径搜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举行礼仪小知识问答比赛、演讲比赛、感恩征文、手抄报评比活动,通过动手操作锻炼能力,巩固知识。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既为社会提供了道德净化的场所,推进了文明家庭、文明社区的建设,同时也提升了学校道德文化底蕴和人文氛围,更进一步丰富了校内外的礼仪教育资源。
三、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的成效
1.礼仪校本教材的自身特色
开发礼仪教育校本教材是我校课题研究的需要,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修养要求,是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手段,为教师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提供了一种可操作使用“工具”。礼仪教材内容与我校的一日常规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2.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改善
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同学们声声亲切的问候,感受浓浓的文明景象,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学生在大量的主题活动中把在礼仪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在多次实践、体验最终化为行动。例如:在三月国际妇女节中,学习孝顺礼仪,围绕“用语言表示感谢,用行为表示尊重”的行动口号开展了“夸夸我的好妈妈”、“向伟大的母亲敬礼”等系列活动。在四月清明节中学习集队的礼仪,学说礼貌用语;在六月儿童节中学习问候礼仪、观赛礼仪,孩子们在全校“礼仪伴我行”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展示活动中中实践了如何当文明观众,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展示出了淑女的风姿,绅士的风度,他们的文明举止还被《番禺日报》做了报道。
3.教师自身素养的上升
教师在活动中加强了自身的礼仪行为,部分班主任更能结合品德教科书设计行为训练和礼仪目标。老师们还在教研组活动互相交流养成经验,借鉴相互的教育策略。在课堂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一起进行良好的礼仪教育,使教师和学生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了平等、温馨的班级氛围。
4.学校品牌的提升
我校近三年先后被评为番禺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番禺区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区绿色学校,区红旗大队、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先进单位、区课外阅读活动优秀学校、区文明学校、区综合实践活动示范学校、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广州市规范化学校、广州市无烟单位、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2008-2010学年全校师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与论文发表中有116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
四、我们的反思
(1)礼仪准则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矛盾;
(2)部份家长对礼仪教育认识未够充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仍需要学校教育带动。
总之,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科学操作,坚忍不拔,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国人事·2002·01·01
[2] 门秀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04
[3] 弗洛伊德著·杨韶刚译·弗洛伊德心理哲学·2003·07
[4] 李建阁、于守魁、王海军主编·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5] 国家教育委员会·小学德育纲要·1993·03·26
[6]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06·13
[7]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06·08
[8]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