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观鉴别和田玉的产地
2012-04-29李艳李坤
李艳 李坤
传统概念里的和田玉是指产于新疆境内的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地区,成因为接触交代(中酸性侵入岩和镁质碳酸岩的接触带中)作用所形成,其主要化学成份为角闪石族中的透闪石—阳起石类质同象系列的矿物,且以透闪石为主,伴生微量的透辉石、蛇纹石、黄铁矿、磷灰石、绿泥石、白云石等矿物。组成和田玉的主要矿物透闪石以纤维状晶体颗粒存在于和田玉结构中,纤维状晶体颗粒越小、伴生矿物越少,和田玉的颜色就会越白越滋润,质地也越细腻纯净。通常和田玉的内部结构为纤维交织结构,摩氏硬度为6~6.5,折射率为1.606~1.632(点测为1.61左右),比重约为2.9~3.1g/cm3,油脂光泽,半透明至微透明或不透明。
目前,市场上所见的和田玉主要产自新疆、青海、俄罗斯、韩国等地,少数品种产自贵州、岫岩以及台湾等地。各地所产和田玉的矿物组成成份、内部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们之间无论是从材质的优劣、感观的油润细腻程度,还是从价格高低上比较都有较大的差异。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各地所产和田玉在感观上的不同特征。
新疆产和田玉(俗称:新疆料)
新疆产和田玉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阿尔金山地区。其主要产出矿区有:若羌—且末矿区;和田—于田矿区;莎车—塔什库尔干矿区;天山矿区;阿尔金山矿区。新疆产和田玉矿床为非蛇纹岩型矿床,其成因是典型的接触交代作用,这与其他产地软玉矿床为蛇纹岩型、属超基性岩不同,这也使得新疆产和田玉以其坚韧的质地、温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的结构与其他产地的和田玉有所区别。
新疆产和田玉的纤维状晶体颗粒较细、较短而且排列致密,透闪石含量约为95%~99%,含其他的杂质矿物极少,比重约为3g/cm3左右,摩氏硬度为6~6.5左右。带皮籽料和山流水质玉石从感观上看,其质地较其他地区所产的和田玉质地温润细腻,呈半透明质感,颜色纯正,油脂光感强,韧性好,切磨雕刻时不易崩裂。对比而言新疆产和田羊脂白玉的油脂光感看上去就像新鲜的羊尾巴油脂—滋润、细腻,这也是羊脂玉这一名称得来的缘由;青海产羊脂白玉的油脂光感则像跑了油的羊尾巴油脂—干涩、光泽差;俄料羊脂白玉的油脂光感更像是在冰箱里冻着的羊尾巴油脂—缺乏动感和活力。
新疆不同地区所产和田玉在感官鉴别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 和田产和田玉油性好,色度纯正,质地滋润细腻,杂质少。如果是仔料,其打磨出来的作品表面润泽干净,在玉器造型艺术和精雕细琢方面均优于青海料、俄料、韩料等其他产地的和田玉料。
2. 且末产和田玉内部常见点状、松散、粗狂的云絮状结构,且常伴随黑色或白色的僵点—黑色僵点是铬尖晶石,白色僵点为白云石。且末产和田玉以块度较大的山料为主,且油性好,大都做成仿古件。
3. 和田产和田玉以仔料和山料居多,分老坑和新坑,其结构中多见云絮状纹理呈长丝状或长条状分布。由于和田新坑玉属山料,在开采时用炸药爆破,故玉石上常遍布咎裂,硬度、致密度及滋润度都不及和田产和田玉。
4. 天山矿区产和田玉主要为碧玉,因其具体产地在玛纳斯境内,故有“玛纳斯碧玉”之称。玛纳斯碧玉颜色不够理想,多带蓝色调,色浅,杂质、裂纹及黑点多,油润度不够,质地也较粗。
5. 阿尔金山矿区产和田玉(今称“金山玉”)除少量属青玉外,主要为碧玉,其特征与天山矿区的极为相似。
青海产和田玉(俗称:青海料)
青海产和田玉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青海格尔木昆仑山三岔口附近发现并开始采掘至今的。其产出地段属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西距新疆若羌约300余公里,与且末、若羌等地产出的和田玉在地质构造背景上有着密切的联系。青海产和田玉以山料为主,也有少量戈壁料和山流水,未见典型仔料。其主要结构为纤维变晶结构、毛毡状结构、半自形中粒镶嵌结构及残晶结构,结构较松散,脆性大,上机器磨雕时易崩裂。这类玉器常经过浸蜡处理,其中部分玉料盘玩一段时间后颜色会发灰、发暗。青海产和田玉透明度高、油性差、光泽不及新疆产和田玉的油脂光泽强,且摩氏硬度较新疆料略低,一般为5~6,比重一般也在2.9g/cm3左右,抛光不好的成品表面有毛玻璃感觉。
青海产和田玉的结构里常见有比主体玉石结构更为透明的玉筋(俗称水线,老坑料一般没有),细小松散的点状、絮状结构是它的典型特征;其次玉料色彩丰富,除白色系列外,还有青白、青、绿(翠青)、黄、糖、紫(烟青)色等多种颜色也是青海产和田的一大特征。
青海产白玉(在业内常被称为“青海白”)产出块度大,产量也较大,呈灰白-蜡白色,半透明,质地细润均匀,其中可达“羊脂白玉”品质的也属上等好料,但因其透明度偏高,凝重温润质感不足,做薄后尤为显得轻飘。青白玉为浅灰绿-青灰色、浅黄灰色等,颜色淡雅清爽,半透明,质地细腻均匀,透明度明显大于和田产青白玉,很受业内外人士欢迎。青玉为青灰-深灰绿色,色调较闷暗,半透明,质地常优于和田产青玉,适宜制作大中型摆件、器皿,做薄后色调转阳,庄重典雅,声韵铿锵,为质量上乘的青玉,目前市场上所见青玉大多为青海产青玉。烟青玉为浅-中等灰紫色到烟灰色,烟灰色中略带灰色调或紫色调,半透明,质地细腻滋润,有人称其为紫罗兰、藕荷玉、乌青玉等,在传统和田玉品种中较为罕见,因颜色特征显著,可以说是青海软玉的一个标志品种。该品种有呈独立薄层状产出的,也有在白玉料边缘形成黑边白玉、黑皮料等具产地特征的白玉料。翠青玉为浅翠绿色,其绿色特征似嫩绿色翡翠,与青玉、碧玉的绿色有明显的不同,这种绿色部分很少单独产出,而是附于白玉、青白玉原料的一侧或形成夹层或呈团块状分布。青海产糖玉主要为浅黄褐色比较均匀的糖色或斑点状的黑褐色,其糖色分布或集中形成黑褐色斑点,或着色太浅,对作品俏色贡献不大,却对玉质破坏不少,可利用价值较低。
青海产和田玉在感官鉴别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 青海产和田玉透明度较高。
2. 青海产和田玉结构中时常呈现其自身独有的石花、絮状绵绺、白色透明的“筋”(即水线)以及翳状斑点等内含物。
3. 青海产和田玉有带灰白-蜡白色、黄灰色、肉粉灰色调的白玉特征的翠青玉、烟青玉品种,且烟青玉带有一种其他地区所产和田玉所不具备的紫色调。
4. 青海产白色和田玉结构的细密度和光泽的油润度都明显不如新疆产和田玉,经长时间把玩后会呈现出略微偏灰暗的缺点。
5. 青海产和田玉以山料为主,少见戈壁料和山流水,无典型仔料产出。
俄罗斯产和田玉(俗称:俄料)
俄料大概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大量进入中国玉石市场的。俄料的产地较多,目前我们在国内市场上所见到的俄料主要产于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所属的达克西姆和巴格达林,邻近贝加尔湖地区。其各方面的优质程度也是最接近新疆产和田玉的。但俄料中所含透闪石晶体颗粒的粒度较新疆料稍粗,并且存在着一定比例的过渡结构、中粗粒变斑晶结构及碎裂结构,在构造裂隙中还充填有其他矿物,这也是贝加尔湖地区所产和田玉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结构。
俄料主要以山料为主,也有仔料出现。它没有青海料透明度高,也不如新疆料油润,看上去略显瓷性,有些发干,与新疆料比起来有玉质略松、略粗、滋润感略差等缺点。当然上好的俄料也是很漂亮的,容易与新疆料混淆,目前市场上的许多俏色雕件多为俄料。
俄料的玉质较为纯正,色彩丰富,常见颜色有白色、黄色、褐色、棕色、青色、青白色等,而且常常是多种颜色集中体现在一块玉雕件之中。从其断面看俄料,由边缘到中心,颜色依次为褐色、棕黄色、黄色、青色、青白色、白色,矿物颗粒也同样从边缘到中心由粗变细。
俄罗斯产白玉颜色非常白,呈奶白色,给人一种油脂的感觉,加上一般都有鲜艳的皮壳,所以通常会被误认为是新疆产和田仔料,但它与新疆和田产仔料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白度、色泽、温润度都够,唯独缺乏结构上的细腻度和油润度,韧性也不及新疆产和田玉。若将俄料迎光细看,一般来说没有新疆产和田仔料的汗毛孔,但俄料普遍具瓷感,通体发干,有些品种还会呈现出一种似鸭蛋皮的青色,抛光成品表面呈油脂状玻璃光泽,透明度优于新疆产和田玉,但透闪石晶体颗粒较粗,以透射光观察,其内部的毛毡状结构较明显,而和田玉内部透闪石晶体颗粒非常细小,一般情况下用肉眼不大容易观察。
俄罗斯产和田玉在感官鉴别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 俄料的颜色略显粉气及略具瓷感,白玉的白色较死板,油脂光泽不足,发干,有部分白玉品种会具有一种特有的鸭蛋皮青色。
2. 俄料内部结构较粗,其纤维交织结构较容易分辨,韧性较新疆产和田玉低。
3. 俄料白玉、青白玉、青玉上常常带有些糖色,这种糖色主要是由氧化铁沿构造裂隙浸染所形成,与新疆产和田玉仔料和山流水暴露地表受氧化铁浸染形成的特征有明显差别。
4. 在俄料成品中,两种以上颜色的俏雕作品较多。
韩国产和田玉(俗称:韩料)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韩料主要产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春川。其摩氏硬度较低,仅为5.5左右,致密度也微小于新疆产和田玉,故而有手掂分量稍轻、厚重感不足和不耐看等缺点。对比其他产地和田玉而言,韩料多显青黄色和淡淡的棕色,透明度小于青海料,也没有俄料那种白色。
韩料没有青海料和俄料那种鲜明的个性,成品玉件抛光后呈现蜡质光感。当然韩料中也有白度、油润度和致密度都非常接近新疆料的优秀品种,但由于韩料的微量成份和矿物的组成结构不同(或者说逊色)于新疆产和田玉,这在其外表的观感上也就必然有所不同。
韩国产和田玉在感官鉴别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 韩料多显青黄色和淡淡的棕色。
2. 韩料结构较粗,透过灯光可见其内部呈斑块状构造。
3. 韩料抛光后呈现蜡质光感,外表接近新疆料,但其润泽程度较差。
4. 韩料比新疆料、青海料、俄料致密度差、分量轻,厚重感不足且不耐看。
其他地区所产和田玉
目前我们在市场上所见到的品种主要是以上四个地区所产和田玉,除了这几个地区以外,还在贵州、辽宁岫岩、台湾等地发现了和田玉,在此,笔者仅做如下简要说明:
贵州产和田玉是近一年内新出现在和田玉交易市场上的一种和田玉品种,目前我们所见的品种以白色品种为主,其主要感官鉴定特征为:颜色略带蓝色调,内部结构较为细腻、均匀,但呈微透明-不透明状,硬度较低,密度略低。虽然它的内部结构也为纤维交织结构,其主要化学成份也由角闪石族中的透闪石-阳起石类质同象系列的矿物所组成,其红外光谱也为和田玉的特征谱线,但目前尚未完全被业界和市场所接受。
辽宁岫岩河磨玉属溪坑仔玉,内部云絮状纹理粗且杂乱,颜色大都以青色或青黄色为主且夹带各种石性很重的僵斑和皮,经常出现皮夹肉、肉夹皮的状况。因其颜色浓郁,青色部分往往以青黄色或青色部分为基调,很像出土古玉中未受沁部分的本色玉。混色部分往往以咖啡、土黄、褐土黄颜色为基调,很像出土古玉受土沁部分的颜色。而杂色僵斑部分往往不透明,且以褐土黄、褐色基调为主,很像出土古玉先受石灰沁再受其他沁以后的感觉。所以河磨玉多用于制作仿古件。岫岩产和田玉常与蛇纹石玉共生,且含其他矿物成份较多(如蛇纹石和透辉石等),其中透闪石含量仅为50%左右,因而其质地较差,硬度也较低。
台湾产和田玉主要分布于台湾省花莲县丰田地区的软玉或成矿带内,主要成份由透闪石组成,同时伴有少量蛇纹石、钙铝榴石、黄铜矿、铬铁矿、铬铁尖晶石、磁铁矿、绿泥石等杂质矿物,摩氏硬度为6.5左右,密度为2.96~3.05g/cm3,多呈草绿色、浅深黄色、淡黄色、暗绿色,其色泽与新疆产和田玉有所不同。同时台湾产和田玉中具有猫眼效应的透闪石细脉,使其独具特征。
除以上产地所产和田玉以外,在江苏溧阳市平桥乡小梅岭、四川省汶川县龙溪乡以及国外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地也发现了和田玉,因这些类型在市场中所占比重极少,笔者在这里不做介绍。
综上所述,新疆产和田玉、青海产和田玉、俄罗斯产和田玉以及其他产地的和田玉在感官上的鉴别都是有章可循的,不过这都要求鉴定人员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以及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做到有效鉴别和田玉的产地。当然,也可借助大型珠宝宝玉石鉴定仪器(如:X射线荧光能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对和田玉内外部特征做系统的归纳和解读,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和田玉的鉴定工作中。
以上仅是笔者在实践工作中归纳得出的浅显结论,仅供广大和田玉爱好及收藏者借鉴及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责编: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