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之“幸”
2012-04-29王端阳
王端阳
《时间简史》的作者史蒂芬·霍金,是一位运动神经元症(ALS)患者,病魔使他丧失绝大部分的行动能力。20多年来,他被固定在轮椅上,不能说话和写字,仅靠三根手指敲击键盘与外界交流,然而他却用大脑破译了上帝对整个宇宙的宏伟计划,成为一名卓越的相对论的理论宇宙物理学家。当有人问霍金对自己一生所取得的成就的最大感触是什么,他回答的竟然是——“幸运”,在场的人无不惊讶。霍金于是艰难地敲击键盘,大屏幕上出现了他的解释: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还有一位叫黄美廉的女子,自小就患有脑性麻痹症。这种病因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里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在正常人看来,这样的人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生活条件,更别说什么前途与幸福了。但黄美廉硬是靠她顽强的意志,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演讲会上,一个中学生竟然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自己?”在场的人都责怪这个学生失敬,不该提这样的问题。但黄美廉并不在意,而是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几行字:“一、我好可爱;二、我的腿很长很美;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六、……”最后,她以一句话做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其实,生活中像这样身处不幸而庆幸自己有“幸”的事例很多。一般人都会认为霍金和黄美廉是不幸的,而他们却认为自己取得成就的最大感触是幸运!这似乎不可思议。其实,你要是换一个角度看,或许并不难理解。人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或他人身处不幸,着眼于与别人比,探寻的是不幸者失去了什么。若是检点一下“我还剩下或得到了什么”,便会自然生出一种庆幸感来。他们在谈到所取得的成就时,总是情不自禁地表达从不幸中看到“有幸”,从而激发了自己的奋斗精神。我们不妨这样设想:如果不是这种不幸,他们或许也和平常人一样,未必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有一个朋友,想请他写一幅字挂在自己的新居里,林清玄想了想,随手写下四个字:“常想一二”。他解释说,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常十之八九,我们应该督促自己常想那如意的一二,这样对生活才能有信心。那个朋友起初不信,可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来找到林清玄说,自己每次回到家里,一看到那幅字就感到很充实,很快就会把白天遇到的烦恼忘掉,他要求林再给他写出下联,林随即又给写了:“不思八九”,还加了一幅横批:“事事如意。”
他们的这种阳光心态在职场上是十分需要的。我们在职场上打拼,常常会遇到许多的不如意,即使这些不如意占到我们生活的十之八九,我们也不能被这些所击倒,我们不要光想自己所没有得到的,或已经失去的,而应当想想我们所拥有的和得到的。这样我们才能在不如意中找到如意,在失落中找到满足,在失败中找到信心。
饥渴中如果有半杯水,悲观的人会说:“糟了,只有半杯水了”,而乐观的人却会说:“太好了,还有半杯水!”这就是每个人对“幸”与“不幸”的不同态度。而前者可能就此沉沦下去,后者却可能由此奋发起来,走向成功。
有句谚语说得好:“当你看到眼前有阴影时,你应该清楚,阳光就在你身后。”总之,少想那些心中的“不幸”,多看看并庆幸自己所拥有的,就会觉得洒在你身上的阳光总是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