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荀子的体育教育思想

2012-04-29王光金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4期
关键词:稷下本能荀子

王光金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批判地继承了孔子以来的儒家思想,成为了集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大成者。荀子青年时期曾游学于稷下,成年时期在稷下学宫收徒施教,继三游稷下时被尊称为“祭酒”、“最为老师”,成为了齐稷下教育中心的领袖。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子瑕否定无所作为的宿命论,鼓励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天伦和美好的未来,号召人们利用自然规律控制自然,提出了著名的“制天道而用之”的格言,反映出了新兴的统治阶级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观点。他认为天是物质的,没有意志,而人的身体则是一切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形俱而神生”。他在《天论》中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二,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多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唯圣人为不求知天……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各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生不伤,夫是之谓知天”。从这段文字的叙述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荀子养生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⑴认为“圣人为不求知天”,反对向天祈祷,主张“制天道而用之”。⑵主张“强本而节用”、“养备而动时”反对“本荒而多侈”、“养略而动罕”。⑶主张按自然规律来炼身砺志,反对“倍道而妄行”。正是由于他具有按客观规律办事,动时以强身、“戡天”的思想,才有了体育培养人的灵敏、协调性,节奏、韵律感,强筋骨,治气养心,固本强国、文明礼貌的意识以及方法。

荀子不仅在体育养生方面有独到的方法和高见,而且在射御教育上也有过人之处。他善于吸收别人之长为己之所用,如他在《议兵》中谈到秦国治兵方略奖罚分明、组织严密、论功行赏,所以“四世有幸也,数也”。认为他们步步取得胜利,不是靠侥幸,而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运动。他提出“羿蓬门者,善服射者也;王良、造父者,善服驭者也。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人服而势从之,人不服而势去之,故王者已于服人矣。故人主欲得善射,射远中微,则莫若羿蓬门矣;欲得善驭,及速致远,则莫若王良、造父矣。”(王霸篇)他在论射御时曾指出:“人主欲得善射,射远中微者,县贵爵重赏以招致之。内不可以阿子弟,外不可以隐远人,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虽圣人不能易也。欲得善驭,及速致远者,一日而千里,县贵爵重赏以招致之。内不可以阿子弟,外不可以隐远人,能致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虽圣人不能易也。”(君道篇)就是说在选择射御人才的时候以“县贵爵重赏”,不论亲疏远近,公开按成绩录取,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能改动。他鼓励射御,公正、公开、公平的思想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在选拔体育人才的时候借鉴。

荀子在承认“人生而有欲”的前提下,认为人的欲望在其展示过程中表现为人的各种不同的需要,需要有高低层次之分,因而它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就不一样,概括说来,荀子关于人的需要学说,可概括为以下四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人的本能需要。荀子把这种需要视为人的最基本的生理要求,他说:“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是人人具有的生理本能,并且目之辨黑白美丑,鼻之辨芬芳腥臊,耳之分音声清浊,口之辨酸咸甘苦以及骨体肤理之辨寒暑疾痒等都是人本能的不同表现,对于人的这种最基本的需要,社会必须首先予以满足,谁也不能泯除剥夺人的正常需要。荀子针对早期许多思想家提倡的“无欲”、“去欲”、“寡欲”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他认为重要的在于导欲、节欲,而不在无欲、去欲,荀子甚至认为有些政策的制订和设计,正是以人的“多欲”本能为前提的。总之,荀子不否认人有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权利,但他强调指出,满足的方式必须严格限定在“礼义”规范制度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人的需要欲望不能随意发泄,而要有一定的“度量界限”,符合一定的礼义规范,这种观点在现在看来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二层次是人的享乐需要。在荀子看来,享乐需要虽比人的本能需要在境界上高一层次,但仍没有脱离本能需要的领域,所谓享乐主要是指物质方面的享乐。他指出,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是“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人们对衣食住行有了更高的要求,“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财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饮食甚厚,声乐甚大,台榭甚高,园囿甚广”,因此,荀子的享乐需要侧重于目好美色,耳好乐章,口好佳味,心好利益,骨体肤理好愉佚等方面。

前两个层次的“需要”,可称之为人的“自然需要”或“物质需要”。

人的自然需要都是天赋之禀性,是无法遏制的本能冲动,在此种意义上,人的这种需要与较高级动物的需要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性区别,荀子虽主张人们应满足这种自然需要,但他反对人们一味去追求它。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还产生了一种对动物说来不存在的需要,就是说,“人除了有‘肉体的需要外,也还存在着‘精神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就其本质而言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第三层次是人的政治权力需要。荀子说:“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臣使诸侯,一天下”。希望成为天子,臣使诸侯,称霸天下,是人人都有的愿望,但此愿望并非人人都能得到。荀子认为,一般人只能达到物质满足的程度,而精神的需要和满足只有圣王君子才能做到,君王都希冀能把国家治理好,最终实现自己政治上的目的,这就是他所谓的“为人主者,莫不欲强而恶弱,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的含义。

第四层次是人的道德完善需要。这在荀子人的需要层次上位于最高层,也是荀子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荀子通篇都在教导人们要加强道德品性方面的主观修养,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在荀子看来,这一修习砥砺过程就是道德境界不断完善、不断实现的过程。荀子树立的理想道德人格是“禹”,禹所达到的境界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荀子认为,人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成为圣人,但人人每时每刻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

猜你喜欢

稷下本能荀子
稷下学宫的性质和价值刍议
中国最早的“大学”稷下学宫遗址确认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逆本能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吉米问答秀
和谐
稷下学宫的地位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