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园艺审美与思维培养

2012-04-29何少云曾美玲赵国璇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2年4期
关键词:园艺审美思维

何少云 曾美玲 赵国璇

摘要: 园艺审美意识发生较早,体现原始人类精神活动的基本特征,与人类生活所需的材料形象密不可分。随着审美对象日益丰富,审美意识越来越强,视觉审美在人的感官中占主导地位。园艺具有明显的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特点,培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是其重要任务,以最终达到提升人的创造力的目的。

关键词: 审美; 思维; 园艺; 艺术与科学

中图分类号:G 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2)04006306

园艺是随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改造世界认识的增强而从传统农艺中分离而独立的。园艺学所研究的主要材料对象是园艺植物,园艺植物及其应用除满足人们的生活物质需求外,还具有观花、观果、观叶、观根、观姿等明显的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特征。园艺专业在我国农科高等院校中是一个传统专业,省属以上的农科高等院校几乎都有设置,有些农科高等院校还设置了园艺产品贮藏与流通、生物技术、花卉与景观设计等不同方向。因此,园艺审美活动是园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视觉思维与园艺

园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解释,《辞源》中释义的“园”是用篱笆环围种植蔬菜、花木的地方。所谓“艺”,是指种植才能。[1]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种植蔬菜、花卉、果树等的技术。[2]《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另有解释, 果树、蔬菜等观赏植物的栽培、繁育技术和生产经营方法。[3]近年朱立新等认为,园艺既是一门生产技术,又是一门形象艺术;既是生产过程,又是人们休闲娱乐,文化素养和精神享受的天地。[4]西方园艺的英文Horticulture 一词字源于拉丁文Hortus(花园)与Cultura(栽培)合并为“花园栽培”。

园艺审美意识是在劳动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原始艺术的演进而发展。在原始社会,人类主要以狩猎和采集来获取生活资料,是生存第一需要,当这一欲念满足时会产生快感,最初快感与审美意识是混沌的。在生产活动中,工具的使用和制造是能动、自觉、半蒙昧的,是直觉思维、动作思维和经验模式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始石器工具有砍砸器、尖状器等,不断改造,出现规则化、多样化发展以及与石器类似使用的木棒等工具, 使人拿着更舒适与实用, 更美观。

人的行为器官进化对大脑结构、功能和心理功能完善起着重要作用。为生存而获取生活资料,在狭隘地域的生存活动中,“原始人类空间观念的最初萌生, 应该是从对空间的分割开始的。混沌的空间, 只有当它被分割为不同的个别部分之后, 才是可以辨认的。虽然动物已经具备了辨认方向、分清前后、识别位置的能力, 但只有人类才具有对空间进行观念的划分的能力。”[5]这一重要因素是人类视觉器官进化的结果,对物象有空间距离感、形式和色彩感,审美意识逐渐地从生理快感中分离出来,独立和发展,并且与依附的人、独立的人、自由的人三个阶段发展相一致。视觉审美在人的感官中占主导地位,并且使人的触觉感官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手从原始简单拿举等动作变成复杂的复合分析器官,对材料质地的感受,产生创造的心理,把与人们生活有密切需要的材料造型来满足新的需求。审美对象日益丰富,审美意识越来越强。

在旧石器晚期,马来半岛的塞芒人和塞诺人懂得砍除与野果树生长在一起的灌木,并剪去野生果树的顶梢,使果树结出更多的果实,安第斯高原的印第安人已认识野生马铃薯有60多个不同类型。在我国浙江余姚市郊河姆渡遗址,发现距今约6 000~7 000年前的菱角、芡实、葫芦等园艺植物材料遗存,人们对这些物质认识是生活的必需品,能满足生理的需要,是功利性的愉快。当它们具有剩余时,它们的外部形象才是审美主体的需要,审美情感才能在内心独立和发展,心理才能产生审美的愉快。另外,还出土了一件夹砂灰陶陶块,有阴刻以五叶组成的盆栽植物万年青图案。俞为洁认为,绿叶红果的万年青,在中国传统中被视为“吉祥”之物,它虽然美观,但不富贵,它给人一种类似松柏的悲壮气氛,崇高的美。当时万年青主要用于一些比较庄严肃穆的大典、祭祀等活动。[6]由于原始宗教和巫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原始宇宙观,充满着对祖先崇拜,世界的种种虚幻、荒唐的猜测、赋予神灵化,体现了原始人类精神活动的基本特征,他们倾诉的各种愿望,多用石头、动植物材料来表现神性的形象特征,并且随着意识迅速滋长,图腾符号和巫术符号越来越多。

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反映是以感觉为基础的。感觉是对事物个别特征的反映。在园艺中常见不同花卉、果的色彩、形状、质地等感性的形式;而知觉是对事物的各个不同的属性、综合的、整体的反映。美学之父鲍姆嘉认为,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是认识能力中较低级的一种,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对立起来,仅限于感性认识。长期以来,人们把知觉与思维分开不同领域研究,知觉是属于感性认识范畴,思维是属于理性认识范畴,两者在方法论上有原则的区分,并且在哲学上不同的派别有片面强调的作用,造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鸿沟。

20世纪初,在格式塔心理学基本观点的形成过程中,有韦特海默最著名的视知觉“似动现象”的知觉实验。他认为这是人的视知觉固有的特点,总是会自然地追求着事物的结构整体性。知觉的格式塔不可分析还原为原来的各组成部分,它们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的相加。 “被称为‘思维的认识活动并不是那些比知觉更高级的其他心理能力的特权,而是知觉的基本构成成分。”[7]56 这种视觉“思维机制本质上又是‘场力间的相互作用。”[7]77

在人类的认识活动中,视觉是知觉最基本的思维,而“视觉思维”是最有效的思维。知觉思维有两种,一种是“直觉认识”,另一种是“推理认识”。[7]344园艺的产品展示,花园的规划设计等主要是通过知觉的认识,也就是人的大脑生理的电力“场”内发生复杂的加工,在一个整一连续的领域内进行,把地形、材料、造型和色彩等组成成分建构整体的花园的功能。花卉、果树、蔬菜分类是推理认识,这种活动是对种种固有实体的逐级联系,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沿着一条直线依次进行。

二、艺术、科学与园艺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艺术、科学与原始巫术有着共同的起源。原始石器工具制造和使用,是在生存价值意识的驱动下,工具的制作由自然法向人为法则转化,从单一形式向多形式转化,原始石器工具的砍砸使用是原始技术使用的技巧,弓箭是人类发明的第一种器械。原始人类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借助多次实践经验模式活动,利用自然材料创造了多种技术,并积累一定的自然知识,技术总是走在科学前面,等待科学来解释提出的新问题。由于原始人驾驭自然力的能力低,生活资料极度缺乏,没有独立的科学活动,处于一种欲改造世界而又无能为力的状况。原始宗教占主要地位,通过崇拜和巫术求丰产,举行各种的祭祀,这是为了实用目的而进行的盲目活动。在祭祀过程中,也许有时巧合,好似灵验巫术,导致了科学,但失败的概率也大。另外是随着简单技艺的发展,逐渐地形成了某种形式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同步孕育着审美意识和艺术的发生。

在中世纪,由于宗教神学已完全不能反映客观自然界的许多现象,于是把眼光投向自然科学的数学、光学、透视学、解剖学和心理学知识等来揭示自然界的美。被誉为“文艺复兴盛期三杰”之一的达 ·芬奇是集科学研究和艺术创造性于一身, 其《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中的故事,画面利用 “交点透视法”营造出景观自然延伸的感觉,为了使构图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以耶稣为中心向两旁展开,结合解剖学深度刻画,不同人物表情各异,画面富有动感,这个杰作在某一程度上意味着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和差异。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8]

自文艺复兴开始,艺术家因为艺术需要发展了透视学、解剖学、光学等,并且数学、物理学等实验自然科学纷纷从整体化的自然哲学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领域。18世纪、19世纪自然科学与哲学分化十分明显,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的27年中,讲授了数学、逻辑学、自然地理学、哲学等多门课程。1833年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威廉·休厄尔建议仿照“艺术家”之名,把原“自然哲学家”改称为“科学家”。

中国汉字演变有6 000多年的历史, “園”、“圃”、“囿”是来自于象形的甲骨文和钟鼎文,这几个字的外围均为囗字形,意为一个大的蕃篱或墙垣空间,早期的“園”,主要用于种植果树,“圃”主要用于种菜,“囿”主要是养禽种植的地方,这是原始的园。这种使用自然界的草木营造的藩篱或墙垣空间,具有原始朴素艺术形式和技艺,而在21世纪的花园营造中,还可看到遗影。在埃及的古王国时期,法老死后兴建庄严宏伟的金字塔陵墓,在其四周布置有规则对称的树木。到了新王国时期,从葡萄园及蔬菜园的实用性向装饰性的观赏园发展。

盆景起源于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途经东亚再传入欧洲,现已成为世界性的艺术,是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产物。她近似园林而又有别于园林,是在咫尺盆中,更集中、更概括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盆景是经过园艺师的构思,造型加工、精心养护而成。盆景艺术家探索盆景材料、题材、空间、线条、色彩、体量、质感和意境等要素,这是艺术美的创造。盆景所采用的主要植物材料,具有生命的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如果没有掌握这一科学特性,就无法创作和养护管理,因此人们称之为“活的艺术品”。

科学之所以得以发展,是因为人类更需要深刻地认识、理解和解释物质世界。艺术和科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为了满足人类需要而探索于不同的知识领域,两者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和价值,但又有差异,甚至有对立。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它的目的是极力寻求客观地理解和解释外在的、物质性的世界。从宏观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知识都来自于科学。在园艺领域,今天之所以有千姿百色的现代月季,除了早期中国月季、蔷薇传入欧洲主要因素外,还有逐渐形成科学系统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才能选育出今天人们所需求的各种现代月季。艺术家对艺术理解具有的直觉审美创造,是艺术家对人类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它包含着主观性和情感,这是艺术的价值所在。

三、 审美活动中的思维培养

园艺学由古老的园艺技艺而发展起来,她涉及有植物学、植物保护学、栽培学、遗传育种学、美术、文学、建筑学等多个学科。在审美活动过程中,由于艺术和科学审美的二重性决定其有多种思维形式,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其思维的主要形式。

形象思维是通过感官获得图形、音调、造型等形象信息进行储存、分析、想象、联想、类比、概括和抽象等加工的思维方式。审美过程始终伴随着形象,它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艺术设计是利用对生活中感性的形象感受和理解,并且通过理性来把握事物本质和特征的形象。抽象思维是以语言、符号为工具,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认识世界首先是形象思维,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形象思维,但是我国的中、小学目前尚存有应试教育,有些学校把主要感性艺术课强行让给理性的理数化等课程,使学生的文理类教育均不完整,忽视学生艺术形象思维的创造性培养,这种畸形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有缺陷的思维,这些学生在大学里表现为消极的思维定势。

在审美过程中,培养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和情感力是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感知是理解、想象和情感的基础,必须去体验和感受现象世界,并且要借助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自然美、技术美、艺术美和科学美是具体的、生动的和可感的形象,没有对于审美对象的感知,就不可能把握美的形象,美的形象是多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不能孤立地感知其各个部分。例如,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的孟德尔在园艺豌豆实验过程中,结合豌豆7对相对性状、生物学和统计学分析,把握了豌豆遗传的本质,提出了重要概念和发现了遗传规律。

理解力是具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教育方式,教学培养方案的手段和引导其主动阅读相关资料是有意识的教育方式。要提高理解力就要掌握前人提出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及艺术表现技巧,深入了解中外民族的深厚感情意识、时代精神和文化结构等。在信息时代,潜意识的教育途径多样,当经验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闪现和顿悟,从无序到有序,对形象才有情感,因为形象是通过中介情感的想象力,达到审美理解。

M·H ·麦金认为:“视觉思维者运用观看、想象和构绘的方式是交替进行和变化的,不断从一种意象转向另一种意象。” [9]中国岭南盆景二杰之一的孔泰初,因为生活在岭南,对榕树有特殊的情感,运用观看、想象和构绘的方式,创作了大树型岭南盆景,形成独特的风格。由于他对岭南盆景的杰出贡献,1989年国家建设部授予他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

情感与想象有相互作用, 想象受之于情感的作用,但又会引起情感的丰富和深化;情感的活动总是伴随着表象、想象的抒发,影响着审美主体的创造性。中国美术学院的王澍教授由于对中国文化有炽烈的情感,意识到建筑景观尺度的大小是通过 ‘瓦爿墙大量使用回收旧砖瓦,节约资源,承载几百年的历史表现,这一设计理念与宁波博物馆本身‘收集历史相吻合,另外使其质感和色彩完全融于自然一体,体现地域的传统建筑元素,其想象力超越了过去和未来。他的作品表现了中国原始材料、古老的符号和时代的精神,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半个多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逐渐影响了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关注这一研究。[10] 早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意识到教育要在全球范围内培养熟练的思想家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相反,如果培养出不熟练、松懈、缺乏创造力的人才就会影响军队建设,所以,美国把批判性思维看作是知识和理解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50~70年代做了多种探索性研究,到了80~90年代,大多数公共教育已全面展开, 90年代初开始成为美国教育的重点。[11-12]

批判性思维来自于2 500年前苏格拉底的教学实践,洞察力,思维与逻辑一致性。批判性思维的概念解释有多种。约翰·杜威认为,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 thought)是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 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所进一步指向的结论。[13]爱德华·格拉泽把批判性思维定义为利用技能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14]罗伯特· 恩尼斯界定为当正确地评估其特征时,就能构成一个合理的逻辑过程和产生相适应的现象。[15] 1991年他更明确地指出,是合理的反省思维,集中决定了所做的事情。这种思维不排除创新思维,要构思假设,两者选一地看问题、找出疑难问题,尽可能解决,进一步深入研究,得出结论。[16] 理查德·保罗认为是以理性的态度、公正的立场对争议性的问题陈述、解释、分析和评估,从而引导思想、信念和行动。[17]1998年琳达·埃尔德和理查德·保罗解释说不仅是技能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而且它包含理智的特征或理性的美德。[18] 理查德·保罗的批判性思维具有元认知的元素,他的思维模式是简明扼要、自我导向、自我约束、自我监控、自我纠正思想。 [19]

1991至1992年间,明尼苏达大学玛里琳·德隆等在培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做了审美活动的批判性思维研究尝试。1990年,美国5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1%以上,为了达到审美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目标一致性,在课堂上设计了 “购买自己的衣裳” 的练习题目,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有关老年消费者和年龄老化过程的假设是否成立,鼓励学生超越个人自我的经验,以扩大他们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理解。有74名学生参与该项目,其中有69名女性和5名男性,年龄介于19至65岁,来自于服装行业中的兼职或全职设计师或零售商。项目主要内容有身体和个性特征方面的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例如参加选择一个特定的事件,参加合奏(特殊宴会或文艺演出或婚礼等),问卷调查内容有60个个性特征和51个身体印象指标。本练习要求学生想象自己是现在和70岁两个不同年龄的人去服装市场购买自己的衣服,了解不同年龄消费者的心理动态。调查结果显示,在服装与身体的特征内容选项中,学生现在的年龄最强调的是腰部,而在70岁时,强调的是脸部。学生现在的年龄和70岁的反应非常类似,均选择时尚,但学生的现在年龄是主要的,其次是在70岁等。通过这项研究工作,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看法和对老龄化进程的态度,并且考虑这一日益增长的市场效果。[20]林恩·科尼特认为,“最理想的教学思想应是产生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性格,使其超越于个人的偏见,有客观地评估的观点和想法,并且创造能力超出学校的一般经验。” [21]

我国批判性思维研究起步较晚,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有关统计显示,我国1994—2009年的批判性思维研究的文章总计145篇,思辨性文章占总数的62%, 而实证类的文章仅占38%。而在美国EBSCO 文科库发现同期相关文章有5 795篇。 [22] 美国从学龄前儿童到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教育和研究体系。我们应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理论和经验,开展批判性思维在园艺等学科的应用研究,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1972年,美国教育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调查超过4万的教职员工, 发现97%的受访教师认为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23]

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查德理·哈科对6 000多名高中和大学生的物理学课程调查统计,发现批判性思维的互动教学方法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可提高解决问题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24]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正、负面的事件比较,鼓励学生,特别是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在审美活动中,要创造新的艺术和科学技术产物,不能单纯依靠技能或资本,成功的关键是思维能力。

在创造性活动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作用于不同领域,分别以宏观法和微观法提高思维效率,并且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目标分别是创造新的美感形象和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有效的思维能力是产生良好的决策和行动,导致智能增强,提高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在园艺审美活动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是重要的任务,最终达到提升创造力的目的。

[1]编写组.辞源(修订本)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 313—148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8:1547.

[3]编写组.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27卷[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332—333.

[4]朱立新, 李光晨. 园艺通论[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 1.

[5]王钟陵. 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4.

[6]俞为洁.试论河姆渡盆栽五叶纹理植物[J].农业考古,1991(1): 310—311.

[7]阿恩海默. 视觉思维[M].藤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5.

[9]麦金. 怎样提高发明创造能力——视觉思维训练[M].吴明泰,于静涛,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13—14.

[10]Our Mission [OB/OL]. [2012-03-03]. http://www.criticalthinking.org/pages/our-mission/599.

[11]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Excellence in Critical Thinking [DB/OL]. [2012-03-03]. http://www.criticalthinking.org/pages/the-national-council-for-excellence-in-critical-thinking/406.

[12]HAGER P, KAYE M. Critical Think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A Process-oriented Research Agenda [J]. 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92, 17(2): 26—33.

[13] DEWEY J. How We Think [M]. Boston: D C Heath. 1910: 6.

[14]GLASER E M. An Experi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1942, 43 (5): 409—410.

[15] ENNIS R H. 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 [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62, 32(1): 81—111.

[16]ENNIS R H. Critical thinking: A Streamlined Conception [J]. Teaching Philosophy, 1991, 14(1): 5—25.

[17]PAUL R W. Critical Thinking:What Every Person Needs to Survive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M]. CA: Sonoma State University, 1990: 45—56.

[18]ELDER L, PAUL R. The Role of Socratic Questioning in Think, Teaching, and Learning [J]. Clearing House, 1998, 71(5): 297—301.

[19]PAUL R W, ELDER L. The Miniature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Concepts and Tools, 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 [M/OL]. [2012-03-03].http://www.criticalthinking.org/files/Concepts_Tools.pdf.

[20]DELONG M R, HEGLAND J E, NELSON N J. Encourag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Classroom: An Example from Aesthetics [J]. Clothing and Textiles Research Journal, 1997, 15(2): 86—95.

[21]KNIGHT C L H.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Social Sciences [J]. New Directions for Community Colleges, 1992, 20(1): 63—73.

[22]许金红,吴飒.国内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述评——兼及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比较[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1(1):1—3.

[23]PAUL R W. The State of Critical Thinking Today[DB/OL]. [2012-03-03]. http://www.criticalthinking.org/pages/the-state-of-critical-thinking-today/523.

[24]HAKE R R. Interactive-Engagement versus Traditional Methods: A Six-Thousand-Student Survey of Mechanics Test data for Introductory Physics Courses [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1998(66): 64—74.

猜你喜欢

园艺审美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系
园艺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