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初步构想
2012-04-29黄澎
黄澎
摘 要:建设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对发挥海南比较优势,提升海南省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有利条件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主要战略对策。
关键词:区域性物流战略对策海南航运中心
建设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重要意义
2008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视察时明确指出,“海南要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努力打造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建设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对发挥海南比较优势,提升海南省的综合竞争力,推进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保护国家的南海利益,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首先,建设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有利于发挥海南比较优势。航运是海南对外经济社会联系的主要方式,航运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海南的基础性产业,又是未来的主导产业,对提升海南综合竞争力尤为重要。建设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将会加快港航产业、临港工业、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全面推进行政、口岸、金融等管理体制以及循环经济模式、自由贸易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其次,建立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有利于推进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海南处在泛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东南亚经济区的交汇点,建设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将进一步发挥海南作为中国东南亚国际门户的作用,有力地推动环北部湾经济的发展和整合,推进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合作发展。
再次,建立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是实施国家南海开发战略、維护国家主权的需要。海南是中国距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区域最近的区域。发展海南航运物流,可为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提供国际采购、国际配送、保税仓储、保税加工以及开采船舶的維修、补给等服务,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和保护中国的南海资源。建立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有利于我国南海国防建设,維护中国在南海的国家利益,提升中国在“大南海经济圈”中的地位。
建设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有利条件与挑战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处在我国的最南端,是我国拥有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在政策、区位、资源等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国务院在《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海南定位为国家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使海南成为我国南海资源开发的物资供应、综合利用和产品运销基地。这些政策的贯彻实施将有助于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建设。
二是区位优势。海南地处我国最南端,是泛珠江三角洲、东盟经济圈、太平洋经济圈的交汇点,也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联通东南亚、南亚、大洋洲、非洲的海上要道。
三是资源优势。海南省管辖的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已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达300多亿吨,相当于8个大庆油田。海南钛铁矿、钛锆、石英砂储量分别占全国同类总储量的57%、67%、54%,均居全国首位。拥有丰富的热带果蔬、热带和水产品等农产品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加工和贸易将为海南航运物流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货源和市场。
四是临港产业的潜在优势。海南西部初步形成了以洋浦为中心的石油化工、石油储备基地,以东方为中心的油气化工工业基地。临港工业有较好的基础。
但是建设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也面临重大挑战,这主要来自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
从外部环境看,一是区域内港口之间的竞争激烈。在“大南海经济圈”中,以新加坡、香港、深圳和广州为代表的国际航运中心,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努力,已经成功打造了港口核心竞争力,并成功进入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行列。以湛江、钦州为代表的区域枢纽港凭借广阔的大西南陆向经济腹地,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强劲。二是政府扶持政策上的差距。邻近的广州港、深圳港和北部湾港也相应的在税收、融资、港口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扩大港口的竞争力。海南省在港航物流方面相应的政策支持不足。
从内部环境看,一是海南航运港陆向直接经济腹地狭小,经济不发达。二是产业基础薄弱,港口的辐射与集聚能力不强。三是软硬件配套设施不健全。区域内港航信息共享方面与区域港口信息一体化的目标尚有很大差距,严重制约了区域内物流业的发展。船舶修造、配件供应、船舶后勤供给服务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海陆空立体运输网络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四是服务水平低。在口岸通关环境、航运物流人才资源、现代航运服务业、融资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
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
基于国家能源战略、大南海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目标是:到2015年,努力实现海南省沿海港口货运吞吐量突破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万TEU。到2020年,努力实现海南省沿海港口货运吞吐量突破4.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TEU。基本建成以洋浦港为龙头,以全岛为基地,面向东南亚的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完善、航运市场活跃、现代物流体系发达的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建设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主要战略对策
海南的港口条件与阿联酋迪拜港最为相近,迪拜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已经成功地创造出一种超常规发展模式,学习借鉴这一模式,汲取其他国际航运中心的先进做法,实现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目标,我们要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现代集疏运体系和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为重点,以资源整合和航运高端人才资源聚集为支撑来打造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充分发挥洋浦保税港区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洋浦港航产业,打造海南航运物流业的“龙头”。实施区港联动,形成保税港区与洋浦经济开发区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良性互动发展。同时,与周边制造业、物流园区开展联动,形成以港口为枢纽的现代物流体系。参照上海洋山、宁波北仑港的有关经验模式,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配套建设等系统性措施,把洋浦建设成为区域性的港口经济中心。
完善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海南港口结构与布局。继续推进洋浦港建设,增强港口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建成东南亚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进一步提升海口港的综合枢纽功能,加快建设三亚国际邮轮母港,将八所港和清澜港建设成为功能现代化的重要港口。进一步完善航空、铁路、水路、公路综合运输体系,加紧规划和推进公路、铁路大型枢纽、场站、通道建设,大力发展中远程航空运输,着力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衔接良好的无缝立体交通网络,实现集疏运网络化、集成化、配套化。加快启动琼州跨海通道建设,发展海铁联运。
加快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一方面要继续打造现代港口物流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传统港航服务业,另一方面要抓住当前国际国内比较有利的发展机遇,采用必要的费用、土地、税收、资金等政策支持,吸引国内外著名的船务公司、国际物流公司、船代货代、船运经纪、金融保险公司、咨询服务公司与中介组织、海事律师事务所、国际海事组织机构、航运交易组织落户海南,加快形成航运服务业集聚区,营造良好的航运市场环境,增强航运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整合资源,加强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首先,整合省内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将海口市与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综合保税区与洋浦保税港区的经济发展进行深度统筹和有机组合,以海口—洋浦“双核心”发展战略为引导,同时带动周边市县的协调有序发展,进而辐射和服务全岛。其次,加强与省内外、国内外的合作,推进协调发展。要处理好与广州、深圳、湛江、钦州等枢纽港的竞合关系,共同构筑南海北部区域港口物流网络和港口联盟,努力降低港口物流成本,形成区域整体优势,实现协同发展。要处理好与香港、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的关系,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为各自区域腹地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构建航运物流高端人才聚集地。建设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需要大量航运物流高端复合型人才,为此,一方面要加快航运人才培养,加强航运职业教育和培训。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有利于航运物流高端人才集聚的机制,研究制定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配套措施,营造良好、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海南成为高端人才的集聚地,为海南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建设提高强大的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海南港航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