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研组规范化管理
2012-04-29郭军
郭军
【摘要】对于高中阶段,教研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对象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教学如何能够紧跟时代的节奏,是我们这一代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所以发挥集体的力量,做好教研组的各项工作显然意义重大,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教研组的管理作以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教研组;规范化;管理;学习
我校前身是一所企业制学校,自1998年划属教育局管理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企业的办学的影响,教研组在学校发展中,没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教研组管理亟待提高。并且我校地处偏远郊区,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思想比较保守,广大教师安于现状,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对待学校发展缺少主人翁精神,抑制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教研组的团队建设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引进了大批新教师,目前一线任课教师30周岁以下的已达到60%,很多教师对教学常规工作还不能胜任,借助教研组规范化管理来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日显突出。
近一两年来学校的领导、及教研组长都有了新的调整,新领导、新组长都有积极的热情完善教研组管理,提高我校办学水平,教研组规范化管理具备了良好行动基础,同时,也将成为我校发展转折点、我校发展的契机。
一、教研组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1)教研组规范化管理是改变当前教研活动效益低下现状的需要。近年来,教研组建设被漠视或者异化,教研组织行政化、教研内容随意化、教研活动形式化、教研成果功利化。教研活动低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教研组规范化管理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基地,如果失去这一基地,也就失去了校本教研。
(3)教研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可以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研组建设,凝聚教师、带动教师、激励教师、提高教师,引领、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
(4)教研组规范化管理是学校实现规范化管理、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研组,教研组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管理则必须上层次,有水平,规范化管理是实现教研组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规范化管理符合现代科学管理理念
规范化管理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企业管理,它不同于制度化管理,它是在管理过程中,体现人的价值,而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和齿轮,是在对人的本质特性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定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下属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而今,规范化管理已应用实践于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规范化管理则是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目标和要求,在长期的实施过程中,逐步由一项单纯的管理分工发展演变为一门管理科学。“规”,是指规则、规程、规定,这种规定和规则对于事物型形状、结构等外在表现上的要求应该是整齐、对称、同一,并且要求规则覆盖范围内的所有成员共同遵守;所谓“范”,是指界限、范围;所谓“规范”,是指标准、法式;所谓“化”,是指方向、趋势、体系。所谓教研组规范化管理就是科学民主化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组人员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学术氛围浓厚。
三、管理体系和持续发展是教研组管理的两个核心内容
建立健全科学、完善、规范的教研组管理规程和评价体系。为了形成体系,学校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完善了制度,形成一套管理方案,完善《三高中教研组考核制度》、《三高中教师培训制度》、《三高中教师考核制度》、《三高中学生对教师测评制度》,拟定了《三高中课堂教学标准条例》、《三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和《三高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结合我校实际,对教研组原来的四项规章制度进一步修整、实践、完善,并拟定三项新方案,建立健全科学、完善、规范的教研组管理规程和评价体系。
实现教研组规范化管理,即科学化、民主化、自动化、使教研组的每位教职工都能做到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强,教研组教育教学水平大幅提高,所以要创新常规教学机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组织业务学习。②广泛开展好教研活动。③加强对训练、考试及评价研究。④加强并优化教研活动。⑤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
针对常规教学机制,要将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工作的时效性,推动教师业务能力迅速提高,同时加强教研组长队伍建设,选择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作风正派、业务过硬、善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教学骨干担任教研组长。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训指导,调动教研组长的工作积极性。
教研组规范化管理是一个操作性强、涉及研究方面多的长期任务,为使教研组工作做实、高效,符合学校特点、学校现状及教师特点,都需要教学管理者不断的更新自身的观念,丰富自身的内涵,这样才能看到高处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