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2-04-29赵云

考试周刊 2012年44期
关键词:课余意志品质心理健康

赵云

摘要: 本文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出发,在分析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体育影响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更多机遇与挑战,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而导致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据卫生部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有28.5%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其中程度偏重的占13.2%,严重的占1.2%,以精神压抑、焦虑不安、强迫症状为主。每年因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甚至精神失常、自杀、违法犯罪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全国成人正常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学校体育所具有的竞争性、集体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的特点,使其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的优越条件。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时代赋予学校体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大学生智力的发展

智力是人们圆满完成生活、学习和工作任务的基本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一个人智力低下的人,也不能算心理健康。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通过学校体育可以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得到显著提高,还可以使其性格开朗、情绪稳定。总体来说,学校体育对学生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有:首先,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大脑的氧气与能源物质得到充足供应,有利于大脑神经细胞得到充分发育。其次,运动场上各种信息瞬息万变,经常需要神经系统迅速作出判断,这有助于提高神经系统的感知能力和大脑的分析能力,从而使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得到提高。最后,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能使学生的运动中枢神经兴奋,使得与学习有关的神经中枢得到休息,这样有助于消除脑力劳动引起的疲劳,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有助于大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品质是指构成人意志的总和,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等几方面。意志品质是在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完成各种动作、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而发展起来的。体育运动的特点就在于需要不断的克服人的心理与生理困难,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学校体育中,各种体育项目都是培养顽强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如在篮球、排球等球类集体项目中,可以培养学生自觉性的意志品质;在长距离跑和游泳等耐力性项目中,可以培养学生坚韧性的意志品质;在跳马、跳水等短时间完成的项目中,可以培养学生果断性的意志品质。此外,各种体育项目都有自己的比赛规则,并要求队员在比赛中严格遵守,这可以培养学生自制性的意志品质。

3.有助于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而且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其主要表现为: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学校体育,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课余体育活动,都通常以院、系、班、队的集体形式参加,由于它的实践性、技能性的特点,它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才能完成活动,使人们在体验运动的愉快情感的同时,进行感情交流。虽然学校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主张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但作业必须单独完成,听课也要求互不干扰,而在体育活动中,则常常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因此,通过学校体育可以扩大校园交往空间,增加感情沟通渠道,加强相互理解,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4.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存在价值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逐步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心理和情感等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评价。学校体育,特别是学校体育中的各种体育比赛,总是伴随着胜与负,为了取得胜利战胜对手,就必须了解自己,了解对手。在胜利中看到自己的优点,设立更高的奋斗目标,鼓励自己继续前进。在失败中找到自己的缺点,重新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继续努力去争取胜利。通过反复的这种经历,学生对体育活动中的人、事、物等因素作出更为客观的分析、评价和积极的应对,从而使学生的自我概念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

5.有助于大学生排除不良情绪

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人的情绪健康表现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及对未来充满希望,善于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遭受挫折与失败,也能用理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有研究表明,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治疗某些心理疾病,使紧张、焦虑、压抑等不良情绪得到宣泄,使人恢复到情绪健康的状态。学校体育,特别是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内容多种多样,方法灵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与形式。这种自由的参与性和自主选择性,容易让人专心从事所喜爱的运动,从而使人从日常令人不快的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感受到轻松愉快,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此外,学校体育活动大多在室外进行,这种活动形式本身能使学生摆脱沉闷的室内气氛,感受到室外清新的空气,从而使精神得到放松。

二、学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1.加强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起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对现有的田径、体操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降低教材的技术难度,增加游戏或比赛的内容。其次,体育教学可以增加新兴的、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如柔力球、速度轮滑、攀岩、健美操等;也可以将太极拳、摔跤、毽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体育教学内容。最后,开设心理健康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影响因素,教会学生排除不良心理障碍的方法。

2.优化体育教学组织与方法

体育教学组织与方法是体育课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体育课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既取决于体育教学内容的精选,又取决于合理的体育教学组织与方法的安排。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坚持以自由、快乐为主调,主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与严格的组织纪律相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使体育课堂教学气氛轻松和谐。同时,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发展自己的特长或弥补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从而为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体育学习创造条件。

3.加强课余体育活动改革

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各高校应根据学生对课余体育的不同需要,建立形式多样的体育俱乐部。每一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体育兴趣、爱好与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既包括发展学生体育特长、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的竞技性体育俱乐部,又包括以健身、健美、娱乐为目的的大众性体育俱乐部。同时,在各体育俱乐部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余体育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余体育活动中来。

4.加强体育场馆建设

体育场馆是学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物质保障。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快速增加,但体育场馆建设滞后,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此,各高校应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尤其是学生喜欢项目的场馆建设,如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以期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

5.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心理陶冶和教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要努力学习心理学、生理学、卫生保健学,以及素质教育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其次要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最后要加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对满足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十分有益。

6.建立三维评价体系

评价是学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新的评价体系不再把运动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建立起以心理、生理为基础的,由运动成绩轴、个人努力轴和团结合作轴构成的三维评价体系。这里的运动成绩轴就是我们以往对学生学习成绩采用的一维评价。个人努力轴是指对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其中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进步程度的评价。团结合作轴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团结合作能力和精神的评价。这种新的三维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更加注重对学生心理、生理的全方位评价,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课余意志品质心理健康
丰富的课余生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