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探索

2012-04-29李文芳

考试周刊 2012年44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计算机中职

李文芳

摘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较差,基于此现状和就业创业需求,作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尝试从几个方面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对此进行了教学思考。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创新教育

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加快建设一支庞大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队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教学改革应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可见,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中等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是推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人才的使命,它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强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而职业能力的核心是以创新能力为主体的工作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创业质量,已成为本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工作。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实践。

1.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就业、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遵循三个基本要求:第一,对周围的事物要具有积极的态度;第二,勇于提出问题;第三,善于联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习惯处在权威的位置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则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因此,要转变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学习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为主,重点培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从“教”师转变为“导”师,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应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阵地。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中职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各行各业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创新应用,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客观有利的条件,潜移默化地渗透创新的理念,让学生不断地形成创新思维。

2.改进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空间。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若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不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创新空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基础学科,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应从基于知识归纳型或知识演绎型的传统讲授式改变为基于“教学情景创设”、“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合作学习”、“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给学生多留一点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由探索,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笔者在讲《Word 2003》插入页码时,首先,分发给学生每人一份上学期期末某班班级总结材料,第一页是封面,以后的几页是小结内容。要求学生进行插入页码操作。学生按个人理解基本上完成了操作(全部学生操作结果:第一页封面编号为1)。

师问:“你对你的操作结果满意吗?若不满意,有哪些修改方法?”

这时学生纷纷议论起来。学生甲说:“把封面放到最后。”学生乙说:“把封面作为一个文件单独打印,正文插入页码后再打印。”笔者要求各小组记录所用不同方法,又提问:“是不是有更简捷专业的方法?”接着要求学生看书第92页“7.为文档插入页码,并设置其格式”内容,完成页码的设置操作。最后强调,“页码格式”对话框中“起始页码”单选按钮改为“0”。教学小结时,师生共同点评、小结,笔者只起到点拨、辅助的作用。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拥有足够的创新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往往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知识面窄,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教育家刘佛年指出:“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非要有新的科学理论才叫创造,那就高不可攀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的氛围,教师必须积极思考,创设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任务情境、专业学习情境等),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好奇心,培养探索求知的兴趣,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变更问题,架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地感受和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激发起潜在的情感和积极的思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更有利于对于知识的迁移与创新,从而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造的潜能。

如,在学习Word 2003文字编辑排版项目时,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自主设计、制作一份B4纸张大小的电子版招生彩报。内容设计要求:符合宣传要求、内容积极健康、文字优美顺畅、版面设计灵活、色彩搭配合理。要求学生独立搜集资料(笔者提供一些我校的师资、办学条件、学校发展历程资料等),学生收集、整理完毕后又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设想。如,对文本的方框线进行随意美化,根据纸张的大小对文本分块进行编排,使用图片的“叠放次序”功能放置图片和文字,设计艺术字的效果或图画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在满足电子小报的设计及制作需要的同时,综合使用了Word 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虽然有些设想不容易实现,但是学生经过团结协作,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同时也是对其自身的一种挑战。

4.实施项目教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提高。“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技能为根本。《计算机应用基础》涵盖了“计算机基本知识”、“Internet的利用”、“Word2003文字处理软件”、“Excel2003软件的使用”、“多媒体素材的加工软件”等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校不同的专业特色对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实施项目教学。例如,在对服装专业进行“Word排版”教学时,笔者设计的项目为“时尚服装杂志排版”,根据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中根据需要再划分为若干个由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构成的小任务,任务完成后形成一个作品,印刷成样书,展示时学生可以详细地演示成果制作方法与步骤。

5.创新评价模式,激励创新热情。

教师要根据创新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发展和提高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把自己培养成一名有事业心、责任心、开创性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业者。在考评制度方面,评价标准的制定要灵活,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以从认知和操作技能两方面进行教学评价,一般采用书面考试和上机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法,知识考核可采用试卷的方式,创造力的考核可采用实验的方式、设计的方式、调研的方式或通过网络定期测试等;评价教学效果时,既要纵向比较,又要横向比较,力图使考核变得更为客观、合理和科学公正。同时,还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结合。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思考。

1.创新教育应和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努力推动实现创新教育与就业创业实践的贯通融合。

2.树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从而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学应突出应用性。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渗透创新教育时要做到与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相吻合,树立面向应用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将计算机技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恰当处理创新教育的渗透。

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创新教育渗透效果而削弱专业课程教学中心任务,要注意掌握渗透创新教育的时机、时间分配、内容安排等。

三、结语。

创新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种挑战,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该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成为知识型、创新型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景贵.90后职校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多维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2]杜佐月.浅谈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2009.

[3]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姚凤云苑成存.创造学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朱凤芬.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索[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计算机中职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