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012-04-29徐玲
徐玲
摘要: 预习对于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实践证明: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预习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从明确预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参与力,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保持学生的“热度”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预习目标预习兴趣预习情况
预习是指教师在新课讲授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心存疑虑,较少采用预习的方式。普遍认为,预习了,学生便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了新奇感;预习了,学生了解了有关内容,会失去学习兴趣与动力。需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
孔子云:“少年局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正如培根所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有效的预习,能增强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那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呢?
一、明确预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预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预习的主要目的有三个: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要教的知识在思想上有所准备;
2.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书中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
3.让学生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学的心理,课上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学生领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例如《认识钟表》的预习布置:
方法一:
师:请同学们在家看看钟表、认认时间,有疑难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同学或家长。
方法二:
师:我们起床、吃早饭、上学……都要知道时间,离不开钟表,你们注意过吗?请你们仔细观察,钟表面上有什么?它是怎么走的?你能读出它的时间吗?有困难可以请教家长、同学或老师。
两种预习布置有明显差异,前者只是笼统的布置,缺乏指导,这样的布置对学生来说不会产生多大作用。后者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提出预习任务,并明确指出做什么、怎样做。显然,后者的预习布置目标更加明确,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
预习的布置也不是越详尽越好。预习的布置和指导要视年级高低、教学内容的异同,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难易程度要适中,具有一定的诱发性、趣味性和思考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1.教师设计的预习题要突出重点,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
①收集圆柱和圆锥的实物(盒子等),并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各自的特征有哪些?
②用硬纸板分别制作一个圆柱和圆锥(可参照书的最后面),并想一想它们的特征中分别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这样,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了较为灵活的预习任务(两项中可以全选,也可选择其中之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作业。
2.教师在上课时要与布置的预习任务相互联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预习的作用,并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例如在《比例尺》一课中,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提问:同学们,你们预习了比例尺,那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比例尺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学生争先发言,有的学生说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有的学生说有了比例尺就可以把很大的东西缩小到一张纸上,比如说中国地图……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组教学内容,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就会认为他的预习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是有价值的。
三、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保持学生的“热度”。
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并对预习情况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有时在上课时提问题让学生回答,了解预习情况;有时检查学生预习笔记,评出等级;有时让学生当堂质疑;有时让学生将各自的预习情况作汇报。在检查中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时,我就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总之,实践告诉我: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如果教师能持之以恒地在这方面努力,那么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就能很快养成,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春娟.浅谈如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成才之路,2011,(18).
[2]王亚飞.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中学教学参考,2010,(10).
[3]万桂梅.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谈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0,(12).
[4]王青香.浅议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7,(04).
[5]贺君林.浅谈学生数学拓展能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2006,(Z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