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几点尝试

2012-04-29袁卫贤

考试周刊 2012年44期
关键词:所学分层方程

袁卫贤

摘要: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在复习巩固、教学内容、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分层教学。

关键词: 中职数学分层教学复习巩固课堂教学课后作业

当前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中考时被普通高中筛选下来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没有参加中考的学生,甚至是没有完成初中学业的学生。这类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或者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因而中职学校普遍存在这样的状况:学生数学基础差,个体差异性显著,生源复杂等,故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于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针对这样的情形,笔者尝试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根据所带班级学生学习情况把学生初步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为数学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B层学生为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所学知识能进行简单应用的学生;C层次的学生为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目标分为5个层次:①识记,②理解,③掌握,④简单应用,⑤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C层次学生要求达到①—③,主要立足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减轻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B层次学生要求达到①—④,着眼于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A层次学生要求达到①—⑤,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教学目标后,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层教学。

一、复习巩固

在复习巩固方面,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如基础性的知识可以提问C层次的学生,加深其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也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于简单的应用性知识,可以通过提问B层次学生或者练习来帮助他们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而BC层次学生的回答和练习,可以让A层次的学生进行点评与总结。

二、课堂教学

(一)堂课内容

在内容安排上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遵循逐步上升的规律。既考虑C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兼顾AB层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不至于出现“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例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堂课的教学时,对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要求C层次的学生至少完成坐标系的建立及“到两定点距离之和=2”的表达式,B层次的学生完成移项后的平方运算,鼓励其尽可能地完成整个推导过程,而A层的学生要求整个运算过程,得出最后的标准方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BC层次的学生也参与到更深层次内容的学习,不至于出现难点教学时,BC层的学生无事可做的现象。

(二)课堂提问

在课堂提问的安排上,问题的设计要有筛选性和针对性,做到分层次提问。一些基础的或者较为浅显的问题可以提问C层的学生;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提问B层次的学生;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难度较大,较深的问题,在他们回答出来后,可进一步增加问题难度。对学生的回答也不能仅仅以对错来判断,任何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评价,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成就感。

(三)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要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在练习的内容和深度要也要有层次性,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得到足够的练习量与度。练习安排上,C层学生完成基础性的或者类似例题的练习;B层学生完成此类练习:例题的演化、基础知识的一定延伸或者一些简单应用的题目;对于A层学生安排具有综合性和挑战性的练习,检查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灵活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圆及其方程”这堂课的教学中,针对C层学生,我设计了如“已知圆的圆心为(2,-3),半径为5,求圆的方程”“已知圆心为(-2,5),直径为6,求圆的方程”等这类比较基础性的练习;对于B层的学生练习则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如“已知圆心为(1,-3),且过点(4,-1),求圆的方程”“已知圆的一直径两端点坐标分别为(-2,4)(6,10),求圆的方程”;而对于A层学生则在掌握基础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与深化,加大难度,设计如“圆心在x轴,过点(2,-3),(8,-3),求圆的方程”等练习。此外在做练习的过程中一方面给予学生相关的辅导,另一方面可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让C层学生尝试做B层的题目,B层的学生可以挑战A层的题目。学生间也可以开展合作探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又可采用B层学生讲评C层练习,A层学生讲评B层的练习的方式。通过这类方式让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甚至可以设置综合题,让各层次的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参与,让C层、B层、A层学生依次完成由易到难的各环节处理及运算。

三、课后作业

课后的作业布置也是堂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一个巩固与深化。因此作业也不能一刀切,应有针对性。可把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附加题等几部分,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又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一般的C层的作业,以低起点的基础性练习为主,题目的梯度不能太大,以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目的。B层的作业难度略大于C层,跨度可以加大,题目以一部分基础题和适量的提高题为主,以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基础的应用为目的。A层的作业可以基础题为主,以综合性、灵活性都较大的应用题为辅,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只有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参加到教学中,并在各环节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才能使得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瑞珍.论数学课堂中的层次设计[J].山西科技,2011,26,(6).

[2]汤经良.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之分层教学法[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2,(1).

猜你喜欢

所学分层方程
方程的再认识
方程(组)的由来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圆的方程
非所学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