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2012-04-29王怀栋,李明,郝拉柱,杨进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科技园区农牧业

王怀栋,李明,郝拉柱,杨进

摘要:介绍了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的基本情况,对园区近几年利用基地平台在产学研方面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取得的效益,提出了科技园区产学研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农牧业;科技园区;产学研结合;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5-1048-04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ombination with Industry, Learning and Research in the Husband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 Inner Mongolia

WANG Huai-dong,LI Ming,HAO La-zhu,YANG Ji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aotou 014109, Inner Mongolia,China)

Abstract: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of husbandry in Inner Mongolia was introduced. Some practices of using base platform in recent years were summarized on combination with industry, learning and research. The obtained benefits were also analyzed. At last, some ideas were put forward i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mbination with industry, learning and research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Key words: husband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learning and research; Inner Mongolia

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是由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1997年被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批准成立,位于包头市土右旗境内,占地333 hm2,是自治区技术密集、产学研结合、农牧业高新技术成果示范和推广的综合性农牧业科技园区,园区下设设施园艺、教学果园、园林苗圃、综合养殖场、饲料研究所、赛马场、食品综合加工、高效大田作物、节水灌溉示范、驾驶学校等16个实训教学基地。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职业技术学院,拥有53个本专科专业、16个校内实训基地,38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教师总数334人,全日制在校生6 900人,下设园艺园林、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经济管理等12个系部。

1科技园区产学研结合的实践

1.1基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多种运行体制

科技园区为了提高基地自养和生存能力,保证基地可持续发展,在具体运行中,根据各基地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3种不同的运行模式:①股份制运行模式。综合养殖场、饲料研究所和驾驶学校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面向社会融资筹资,学院以地皮、设施、流动资金等有形资产和学院品牌、技术、专业人才等无形资产入股,基地向学院交纳占用场地的相应费用,学院向基地下达实践教学任务和相应的质量评估标准,对基地进行教学条件、过程和效果的监控,支付基地实践教学中的支出。这些基地实行股份制运行后,不仅实现了基地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且形成了基地创收资助办学、教学促进基地建设与发展的良性循环。②承包制运行模式。教学果园和苗圃由学院投入财力,按照教学需求建成基地后,将其承包给园区工人经营,经营者以产品收入取得报酬,承包者接受实践教学任务,对影响到产值类的实践,学院给予补偿。这种运行方式,既给经营者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一定的收益,又使正常的实践教学任务得以完成。③目标责任管理运行模式。设施园艺、高效大田作物和节水灌溉示范等基地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运行模式。根据当年教学、科研和生产任务,确定年度目标责任,基地完成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接受学院依据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考核,学院以实践学生、指导教师为基地注入部分劳动力资源,以实践过程的产成品价值补偿基地部分运转费用,同时,基地积极争取各类项目,开展科技示范、转化和推广工作,在项目运作和社会服务中得到资金、技术等的投入,这种运行方式在确保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进行了产业经营,增加了效益,保证了基地的生存和发展。

1.2系部依托园区基地与企业合作,不断创建实用的合作模式

通过发挥科技园区的平台作用,学院各个系部与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创立了几种实用有效的合作模式:①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例如,车辆工程系和内蒙古利丰汽车公司进行联合办学合作,学院汽车专业大学生一、二年级在学校学习,三年级时学生学费交给公司,公司承担学生的教学和实训任务,学生毕业时公司通过双向选择留下部分学生就业。②校企订单合作模式。例如,园艺园林系和内蒙古正荣集团签订用人协议,根据企业的要求对准备去公司的学生进行一些课程和实训内容的补充。③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合作模式。例如,园区与包头市羊王公司签订协议,由园区组织专家攻克肉羊养殖关键技术,公司为学校和园区提供必要的经费。④企业入驻学校模式。例如,包头市大成饲料公司和园区签订合作协议,公司经营学院养猪场,向学院缴纳一定费用并提供教学实训条件,学院的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扶持。

1.3园区以基地为平台,积极争取各级各类项目支持

园区在建设过程中积极争取各类项目,通过承担和引进重大科技项目来建设基地。通过承担自治区发改委和畜牧厅项目“棚网养猪科技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舍饲条件下绒山羊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自治区农业开发办项目“种羊良种繁育及经济杂交”等建立了综合养殖场;通过自治区科技厅“设施园艺技术开发项目”、水利厅“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农业开发办“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粮经间作技术开发项目”等建立了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并完善了设施园艺基地;学院依托园区通过与土右旗等6个旗(县)实施了“科教兴旗(县)合作项目”,园区与这些旗县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加强了园区相关基地的建设;学院依托园区通过国际合作,引进中国-加拿大政府间合作实施的“内蒙古可持续农业发展”示范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完善学院节水灌溉示范基地、综合养殖场和苗圃等基地;园区争取到包头市“蔬菜保护地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充实了设施园艺基地;园区积极加强与自治区老促会的合作,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设综合养殖场的种鸡孵化基地,与老区建立帮扶关系,形成科学饲养、联户生产、统一收购的经营格局。截至2010年底,通过各级各类项目投入到科技园区的建设资金达2 350万元。

1.4教学、科研和生产有机结合并融入园区日常运行当中

园区各基地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和学生创业活动,在保证基地正常运行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创业需求,形成了学生课程实训管理、科研基地租让、学生创业承包、毕业综合技能实训管理等多种方式的实践教学与学生创业的融合模式。例如,设施园艺基地对于课程实训、教师科研和毕业综合技能实训的温室和露地采取学生日常管理、种植产品归学生的办法,有一些温室专门面向本专业学生承包,基地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产出的产品学生上缴30%后,剩余的可自主卖掉获得一定收益。通过上述的管理形式,基地降低了日常人工管理费用,同时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创业热情。

1.5拓展基地功能,扩大社会服务工作

学院以科技园区为载体,不断丰富基地建设内容,拓展基地功能。1997年基地被自治区科技厅命名为“内蒙古青少年科技园地”;1999年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园区整合学院教学资源面向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在积极推进青少年科技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形成了农牧业高新技术和生态循环技术两方面的青少年旅游特色,先后对区内外16 500余人次青少年进行了农牧业科普教育;2005年科技园区被自治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命名为“内蒙古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教学示范基地”,承担全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的探索和研究任务,对于自治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的培训、示范、辐射和带动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2008年科技园区成为“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包头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的具体承办单位,促进了包头市“南菜北薯”和发展现代养殖的农牧业发展格局,极好地带动了包头地区农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包头市农牧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服务。2010年园区被国家财政部和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2科技园区产学研结合取得的效益

2.1提高了学院的科技实力和教学效果

科技园区建设力度的加大和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学院教师和基地的科技人员主持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1项,其中,中国-加拿大政府间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各2项,国家成果转化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2项,教育部“春晖计划”课题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各3项,自治区教育厅课题4项,学院应用技术研究、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9项,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2.2通过项目带动周边农牧业发展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科技园区承担的“内蒙古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分别在科技园区和自治区4个盟市11个旗县进行技术试验和示范,推广2BM-9型免耕播种机40台,完成示范面积5 300多公顷,使农田减少风蚀50%,草原植被恢复30%,农民增收达7 270万元;园区推广规模化养猪等技术,设计并指导建成规模化猪场23个,在5盟市15个旗县推广优良种猪3 000余头、商品猪5万余头,园区饲料研究所“康乃兴农大”牌保健型饲料推广到周边6个旗县,饲喂家畜后,营养代谢疾病明显减少,生产性能明显提高;科技园区的“北方高寒地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项目辐射带动土右旗农业园区及周边地区建设温室1 300余座,园区承担的“土右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为土右旗育苗30万株,推广新品种40 hm2,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设施蔬菜的生产和发展;园区实施的“千亩粮经间作技术开发项目”成果已推广辐射到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沿山(大青山)耕地3 300多公顷;通过承担自治区老促会“一村一品”项目,为和林县免费发放鸡苗1万只,带动2 320户农民养鸡,平均每户每年增收2 900元。

2.3通过技术攻关和培训为社会服务

近几年来,科技园区依靠自身人才、技术优势,积极为企业和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先后承担了内蒙古家园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大盛饲料公司等企业的10项科技攻关和新产品开发,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 030万元。园区与土右旗联合开展“科技入户工程”、“新农村建设讲座”、举办奶牛技术培训、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推动了土右旗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奶业产业化进程。截至2011年7月,共培训农牧民9 730余人;在武警内蒙古边防支队的连队、哨所开展养殖和种植业技术咨询和指导。截至2010年8月,为部队培训军地两用人才540人次。园区与包头市科技局、人事局、组织部联合培训包头市科技特派员92人。此外,科技园区先后选派技术骨干担任周边12家企业的技术顾问,为他们培训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咨询,并为养殖场进行技术指导。

2.4通过对外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和接待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服务

近年来,科技园区先后接纳集宁师范学院、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包头农牧学校、土右旗职教中心、固阳职高等周边地区8所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承担了蒙古国3所农业院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园区利用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有利条件,每年面向全国培养农牧业职教师资60~100人。科技园区每年开展大约10个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已有16 900名学生、社会人员接受职业技能鉴定和认证。科技园区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截至2010年底,科技园区接待了加拿大驻华大使等20余个国家的官员、专家、学者近3 600人次来访、讲学、培训和考察。

3科技园区产学研结合的进一步发展思路

3.1统一规划,功能分区,打造具有科普休闲农业特色的园区

“十二·五”期间,科技园区将对整个330 hm2园区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建成“一心、一带、四区、七园”的总体布局:“一心”是建设科技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一带”是建成以园区主干道为轴线的科普休闲观光带,“四区”是建成作物高效种植区、养殖区、农畜产品加工区和设施园艺区,“七园”是建成马业园、新能源新材料园、林业园、草业园、水利与建工园、车辆工程园、工艺园。在满足学院教学、科研、示范和科技推广的同时,使全部基地整合成为一个功能完善、布局清晰的农牧业现代化的科技园区。

3.2加大科技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科技园区以专业化、系统化、功能化、标准化、现代化为出发点,积极推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新模式展示与推广、新品种培育与示范,同时,吸纳国内外农牧业先进的科技成果,以科技园区为载体、实训基地为平台,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成果储备,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3.3发挥科技孵化作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

在现有条件下,借助科技园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载体和平台,鼓励毕业的学生、农牧民及社会人士到园区创业,同时引进企业到园区建立研发及示范基地。科技园区给予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等支持,并积极帮助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力保所建立的企业具有科技领先性、市场推广性和高回报性。

3.4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完善多种合作模式

巩固已有的“科教兴旗合作”、“校企联合办学”、“校企订单合作”、“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几种合作模式,加大“校旗共建”、“校企全面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等合作模式的探索,搭建学院与旗县、企业、政府部门和其他院校深度融合的合作平台,争取各类各级项目支持,对园区实训基地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建设,满足实训基地不断发展的需求,形成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对外紧密合作型办学机制。

3.5加大社会培训力度,培养多层次技能技术人才

科技园区继续加强科技培训工作,第一是为地方培养具有一定科研技术能力的科技特派员,提高地方科研水平和应用技术研发水平;第二是为地方培养农业技能推广人员,提高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广效率,能及时反馈推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第三是培训新型农牧民,特别是培训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农牧民,既能实现农牧民的自我创业,又能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葛茂悦.创建以科技园区为主体的综合型实训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A].吴树青.高等职业教育的春天——2006年“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文集[C].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68-72.

[2] 同海梅,侯军岐.以农业技术进步为主线的农业科技园区的制度创新[J].特区经济,2006(8):340-342.

[3] 张凤云,黄玲, 杨丽萍. 山东省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9(9):122-124.

[4] 郭奇斌,樊文斌,王怀栋,等.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实践教学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53-54.

猜你喜欢

产学研结合科技园区农牧业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安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锐意创新 扎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关于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