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信息智能服务 关键技术创新成果

2012-04-29诸叶平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2年46期
关键词:农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

诸叶平

长期以来,作为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农业信息服务一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降低灾害风险、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依然存在三大突出问题:农业基础数据采集不规范,农业信息服务过程处理方法缺乏及农业信息服务方式落后。

在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农业部专项课题等项目资金的支持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河北省农业信息中心组成的研究团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许世卫研究员的带领下,开展了“农业信息智能服务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荣获201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该项目从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分析入手,围绕农业信息规范化采集、智能化处理和精准化服务,开展了十多年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具体如下:

(1)成果创建了三维模型农情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提取农情信息数据元素782个,形成农业部《农情调度月历》;创建了全国农情信息采集技术平台,实现了全国粮食、油料等7大类作物农情信息的规范化县域直采,建立农情数据库51个,数据总量达6.57TB,成为我国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管理决策和农业形势研判的最权威数据源。

(2)成果建立了具有自学习能力的作物生产测报智能建模方法,提高了测报的准确率;提出了具有自组织能力的作物生长过程数据智能处理方法和调控技术,实现了农田环境数据自更新式处理和自进化式决策,已大面积用于农田智能水肥管理;并实现了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长协同模拟和基于Agent的作物生产管理竞争决策,提高了大田复杂系统下的生产精准管理能力。

(3)项目研发了主动性推送信息服务系统、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预测分析系统等软件产品;同时,研制了基层信息员和农村用户适用的田园信息专用手机、乡村可寻址广播文本语音转换装置等硬件产品,探索建立了多级网络型、普适终端自助型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基层信息个性化、协同式精准服务。

该项目现已获软件著作权登记29个、专利1项,制定标准3部,发表论文65篇,出版专著5部。项目形成的技术(产品)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已经为农业科研单位、大学和管理部门提供了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猜你喜欢

农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重庆市农情调度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基于 Zigbee 网络的农情监测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