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东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启示

2012-04-29谭双

考试周刊 2012年44期
关键词:双元制职教德国

谭双

摘要: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德国经济立于不败之地的秘密武器之一。因此,探究并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推进我国东部职业教育改革,解决目前东部职业教育存在的种种难题都有其必要性。

关键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我国东部地区职业教育改革教育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德国经济立于不败之地的秘密武器之一。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企业、工厂和职业学校中进行,并且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双元制”中的“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企业。学生既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理论,又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两者结合完成职业教育任务。这是一种将学校与企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这种职教模式对德国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保持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东部地区因为地理优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发展,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学校布局调整与资源优化配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专业结构优化初显成效,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虽然取得了这样一些成绩,但仍与国家对中职教育的要求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有一定的距离。一方面,市场需要大量拥有熟练操作技术的劳动者,而实际情况是供不应求,另一方面,能为社会提供技术人才的中职教育却不被社会所认可。因此,探究并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推进我国东部地区职业教育改革,解决目前东部职业教育存在的种种难题都有其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政府越来越意识到职业教育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从政策到资金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许多一线的职教工作者也积极地研究和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办学经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学习的目标之一。

以下是笔者在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思想上的革新

过去,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达到成功彼岸的固定思维,限制了人们对职业中学的认识。在东部地区甚至全国都普遍存在鄙薄中等职业教育的思想。教育部门也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够,只是用普通教育的思维定势来指导职校教学。

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思想的重点在于“注重实践、技能”,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而工作的一种教育,而不是“基础教育”。在这一思想层面的指导下,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无论是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时间的分配,还是培训的实际运行;无论是课程目标制定,还是课程方案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衔接性、技能性等特征。

在学习了“双元制”的教育经验后,教育部门马上重新审视我国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2005年11月7日至8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这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会议精神的指引下,东部地区职业教育负责人积极研究本地的职教特点,认真分析东部地区职教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专业结构,及时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办学理念。

二、职教特色的创建

德国高等职业学校基本上都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学校与企业进行技术和知识转让合作,促进企业生产与操作过程的革新;学校为企业传授适应新技术发展所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一方面,企业为学校职业训练提供场所,大企业都建立专门教学训练车间,一方面,企业承担部分课题教学任务,以衔接理论与实践操作,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归根结底就是适应市场需求,想企业之所想,为企业之所用。

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我国东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内容应紧紧围绕企业需求而展开,主动适应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大胆进行教材革新的尝试,探索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完善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同时将技能考证制度贯穿于中职教育过程中,把执业资格证书的知识、技能要求及时地反映到理论教学教材中,实现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对接,使学生在毕业后便能迅速上岗,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训基地。特别是上海,企业众多,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非常紧迫。因此,采取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校企“双赢”。但我们应该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中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既要紧跟市场需求,又要避免不顾自己的能力与专长,什么专业热门就办什么专业的局面。也就是说学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把握市场需求,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竞争力,优化教育资源。

总之,通过这样一轮思想到体制上的革命,我国东部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符合地域需求的特色职业教育。

三、教师素质的提高

无论是机制上的革新,还是创建职业教育特色,教师的素质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应该先行。

企业的实训教师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是“双元制”的两类师资。实训教师是“双元制”中非常关键的、起着重大作用的师资。这种专职的或兼职的实训教师由企业提供。他们一般是完成“双元制”职业培训后具有五年以上职业实践的“师傅学校”的毕业生,或者是经“双元制”培训后具有两年职业实践的各类“专科学校”的毕业生,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后,方能成为实训教师。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则是经过四年专业学习及两年师范学习,再经过教学实习并再次通过国家考试的大学毕业生。

我校在学习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后,已经从以往“单一的‘知识理论型师资队伍建设”转到“强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上来。同时,聘请了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或进行不定期的指导,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提高了“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教师中的比重。学校还通过送出培训、下企业、校本培训及自主培训等途径,加强了教师的知识更新与能力培养,特别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教学能力的培养。

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令人叹服和思索。虽然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德国“双元制”模式,但是它的发展和成功,对我们的启发很大,尤其是其中很多相关的因素所发挥的重要的作用,认识不到这些相关的因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就很难学以致用,因地制宜。总之,我国东部地区的职业学校一定要利用地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结合自己的办学专长与特色,寻求灵活的运作机制,更好地与市场相契合,创造属于我们的职业教育的神话。

猜你喜欢

双元制职教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德国弃煤的烦恼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