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2012-04-29王志芳
王志芳
摘要: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处于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与预设性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都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属性。只有预设与生成并重,课堂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彩。
关键词:预设:动态生成:新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2)5(S)-0032-3
课堂教学活动是充满活力的生成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前教师虽然尽力备学生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但是在课堂中,面对“活生生”的个体,依旧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当教学中出现一些非预设性的问题,就需要教师有全新的教学理念。较强的教材解读能力以及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用灵活的教学机智去驾驭预设之外的问题,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教学计划,这是新课程向教师提出的又一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因素,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助推器呢?
1
精彩的生成基于充分的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对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意外”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课堂上教师才会游刃有余,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的“预设”应为学生的“有效生成”提供丰富的生长点、着力点,教学预设的内容应包含对学生各种“生成”的预见和处理预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只有将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活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的教学预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预设学生的已知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的作品中有过这样一段经典表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预设的时候,应该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也类似于我们平时备课中常说的“备学情”的环节。比如,在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气体》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并能应用三个实验定律来解答实际的问题。要想灵活运用三个实验定律解题,对描述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压强、体积和温度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学习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之前,在课堂上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在学生初中已经学习热学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先复习描述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温度、压强和体积三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列举实例分析几种比较常见的气体压强的计算:一是活塞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二是水银柱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三是在匀变速运动系统中气体压强的计算。在做了这样的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玻意耳定律并应用该定律解答实际的问题,便不觉吃力。
1.2预设学生的未知
教师不但要预设学生的“已知”,还应该注重预设学生的“未知”。学生可能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又有哪些是可能不知道的,教师应该“心中有数”。因此,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对过程要多作假设:学生会如何说?教师又该如何引?不妨多模拟些情景,多估计些情况,使预设更有宽度、深度和广度,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预设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这样,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胸有成竹地与学生进行对话,也才有可能收到许多预约的效果。比如,在高中物理选修3-2《传感器》第三节《实验:传感器的应用》这一节的教学中,涉及到逻辑电路和集成电路的相关知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比较陌生。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先给学生比较详细地介绍光控开关和温度报警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白这两种控制电路具体怎样工作,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这两种传感器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要想在天更暗时路灯才会亮,应该把R1的阻值调大些还是调小些?”和“怎样使热敏电阻在感测到更高的温度时才报警?”通过上述层层递进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所学问题理解得比较透彻,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好。
2
预设的升华是精彩的生成
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生成性教学”新理念,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它更强调知识的自主建构,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课堂是动态存在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著名教授叶澜先生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那如何找到意外的通道和捕捉美丽的风景呢?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即从“教书匠”转变为“艺术大师”,这样,我们的课堂将实现“时时升华,处处升华”。
2.1精心预设,更关注生成
新课程提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接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这种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需要教师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把这些“突发事件”生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产生预设不到的教学效果。的确,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超出教师的预料,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取舍预设与生成,在预设中给学生留足空间,根据生成的需要及时给生成留出时间与空间。以“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为例,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了教材上的几个参考案例,也准备了平抛运动演示仪、饮料瓶(演示平抛运动的轨迹)、数码照相机(利用其摄像功能),就在学生热烈讨论后准备得到平抛运动规律的时候,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不做出平抛运动的轨迹、也可以得到平抛运动的规律”。此言一出,课堂上顿时议论纷纷,笔者也有点意外,但还是鼓励他说下去,他说:“我看到课后练习上也有一个关于平抛运动的实验,我觉得用这个实验也可以很好地得到平抛运动的规律而不必做出平抛运动的轨迹。”然后,笔者就和学生一起对课后练习所涉及的实验进行探究,结果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学生对平抛运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不可能按教师预先设想好的思维轨道运行,总是会提出一些“怪问题”,因此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而是根据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成为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
2.2为生成预留充足的空间
在宽松氛围中,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活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经过个体的独立思考、个体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学生群体之间的讨论和思维碰撞而形成知识的理解,从而点燃孩子们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如有一双慧眼,能敏锐地捕捉到教育的契机,才能真正充分调动课堂动态资源,让它成为课堂共享的资源。比如,在做《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学生发现安培表内接法与外接法都有误差,笔者就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用内外两种接法各测几次,算出结果,比较它们的误差大小,并取平均值来提高精度,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还有没有改进的方法。学生觉得很有道理,做得认真,算得也准确,效果就达到了。
3
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预设和生成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生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亦有弊,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教案。有时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许它会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比如,在高中物理选修3-2《传感器》一章的习题教学中,笔者做了精心的准备工作,在第一节课后第一题“两种电感式微小位移传感器”的习题教学时,如果直接给学生讲解这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学生很难理解。为此,笔者先让学生学习教材“说一说”中的“电容式传感器”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的传感器,最后在学习电感式微小位移传感器时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比较容易。再比如,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讨论当把地球当成一个大的拱形桥时,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不仅得到了汽车对地球无压力时汽车的速度要达到,而且得到了一个十分“意外”的结果:当汽车以的速度行驶时,汽车已经不在地球上了,而是变成了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正是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学生不仅对汽车过拱形桥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还为后面的“万有引力与航天”一节中的“人造地球卫星”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巧妙的教学设计源于教师精心的课前备课,教师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收获精彩的生成,好的预设与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教师则是幕后策划者。
总之,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又是预设的升华,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如果不重视生成,回避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并且缺乏生命力。让我们一起用“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栏目编辑李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