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的教育与“动”的学生

2012-04-29高岭

中国德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品德儿童同学

开设“品德与社会”课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那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教材,把“生活”作为学习目的和归宿的理念,让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培养的目标,都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任课教师。因为“品德与社会”课承担着品德教育的任务,所以其教学过程就应该符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与学校思想教育的过程保持一致。同时,“品德与社会”课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形式来完成的,因此其教学过程与一般的教育不完全相同。“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品德与社会”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在“动”中获得真知。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引入课堂,在课堂中引导生活、发展生活、提高活动的实效呢?下面结合“我学会了”的课堂实录,谈谈笔者对品德课如何让学生“动”起来的看法。

一、“我学会了”课堂教学片段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两年前,刚上小学一年级的你吗?请看大屏幕。

(老师播放视频,并进行解说:两年前,当我们背着书包跨进校门的时候,是那么的天真。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从学识字、学算术开始,到学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生活、学做人。队旗下,我们一同宣誓;运动场上,我们一起跑步。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们通过在学校里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学会了许许多多的本领。)

(点评:激趣导入。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师:从入学到今天,你们都学到了什么?课前老师让你们进行了回忆,并把两年来的收获写在自己的卡片上,现在请你们拿出来和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下吧!

(小组交流)

(点评:回顾体验。将生活内容当作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他们对自己学会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展示丰收成果

1.汇报、展示学习中的收获

2.汇报、展示在生活中学到的本领

3.汇报、展示在生活中懂得的做人道理

4.才艺展示

三名同学分别展示小提琴、舞蹈、武术。

(点评:交流与梳理。通过动口说、动耳听、动脑想、动手做,使学生对日常生活有了深刻的认识,让他们真实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与成长。教学中,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三)现场体验“我的第一次”,交流学习中的苦与乐

(点评:感悟提升。每一名学生都可以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具体地谈论。老师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成长,使他们在发现自己进步的同时,感受成长的喜悦。这样,教学内容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到有效的提升。收获是多方面的。因此,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有成功的喜悦,而且要让学生清楚还有付出的辛苦和失败的忧伤。)

(四)展望未来

师:满树的果实象征着同学们两年多来在学习上取得的成功和进步,蕴含着同学们的劳动和付出,未来还有许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同学们今后还想学什么?

(点评:激发情感。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教学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其教育意义在于引导儿童生活,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内容教育儿童。这种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必将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引发他们真实的道德认知。)

(五)总结全课

师:升入中年级后,学习生活会更丰富多彩。你们看,未来的学习生活正一点一点地向我们展开。只要同学们继续努力,就一定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本领。

(点评:总结升华,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的斗志。)

二、总结反思

综观这一教学实例,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品德教学的实际状况,品德课堂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收到实际效果。要让学生“动”起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引导学生用眼观察

随着学生独立性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周围环境,对许多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好奇。教师适时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既能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展现自我,发现自我,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做好铺垫。

(二)要激发学生动口辨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辩析在思想品德课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辩论能够增长人的才智,锻炼人的口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结合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认清美丑。还可以拿出一些讨论题,让学生分清是非,辩明真伪。

(三)要鼓励学生动脑明理

对引入的每一个生活画面和每一个教育细节,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本文教学实例中的一系列活动,不仅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收获,也看到了小伙伴的进步,进一步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他们还体验到了学习中有苦有乐,学习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愿意深度尝试新的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强调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

(四)要引导学生用心模仿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品德与生活”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把知识教学融入实际行动,使学生的知识逐渐转化为道德行为,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促使学生心“动”。

(五)要引导学生实践导行

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在情感的共鸣中,使学生的行为得到规范。因此,课堂上教授的道理应回到生活中,通过体验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

【高岭,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李春娥

猜你喜欢

品德儿童同学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