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经营一个“家”

2012-04-29郑学明

中国德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班集体班级

郑学明

一个班级如同一个家。经营这个“家”,要用力,更要用心。用力是用心的前提,不然即便煞费苦心也很难把工作做到点子上;用心是用力的保障,否则只能是浪费力气,劳而无功。班主任,不是“搬”主任,不能在工作中一遇到麻烦就搬领导,一发现学生出了问题就搬家长。人非生而知之,只有经历了,才会有经验。因此,学生的个性,要靠自己去了解;前行的路子,要靠自己去摸索。做了多年的班主任,我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带班的套路:开好一个头,定好一个调,选好一批人,搭好一个台,把好一个舵,唱好一台戏。

一、开好一个头

开头的方式有很多,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使学生关注你、接纳你,不仅要接纳你这个人,而且要接纳你的思想和观念。因此,每接手一个新班,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给学生“洗脑”,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就成为了我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

有一年,我中途接手了一个纪律涣散、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的班级。为了使学生的心灵在我接任的第一时间有所触动,我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并据此设计了一次主题班会。

在做了简单的开场白后,我播放了走访过程中拍摄的视频: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小东父亲在脚手架上紧张地搬运着钢材;鱼塘边,浑身泥水的阿豪母亲吃力地清理着不久前被台风刮倒的窝棚;工厂的水泥地上,独自承担抚养三个孩子重任的阿莲妈妈满脸疲惫地靠着墙打着盹儿……全班同学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视频,教室里有时候安静得只能听见大家呼吸的声音,当视频中一位正在甘蔗地里忙碌的家长谈及生活的艰辛和对孩子的期望时,我清楚地听到教室的某个角落有人在低声地抽泣。

播完视频,我在黑板上用力写下了本次班会的主题——让青春担负起责任,并在显示屏上投影出我事先准备的两段文字:

人生是短暂的,一天过去,已不会再来;一辈子过去,就永远地消逝。时刻想着,自己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好,自己还有一些愿望没有实现,自己对父母的爱与孝还有欠单。这样,我们就会倍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你可能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长。再长的路,一步一步总能到达;再短的路,不迈脚则永远无法走完。不改变自己,又怎能改变家庭?!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每位同学把对这次班会的感悟写进自己的周记。

好多年过去了,如今也做了老师的小东仍对当年那些内涵丰富的主题班会记忆犹新,他深有感触地说:“从那些活动中,我学会了自立、自强,学会了感恩和打拼。”

我认为,一位成熟的班主任,从带班伊始就要引导学生树立五种观念:其一,团队观念。班集体就象一个家庭,全体同学都要共同维护它的形象和利益,都要为它的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有了团队观念,班集体才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其二,责任观念。学生在学校,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学习做人。学习是一种责任,做人也是一种责任,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对家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任;其三,竞争观念。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要引导学生敢于参与竞争,勇于接受磨练,在拼搏中寻找自己人生的座标,在拼搏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四,效率观念。学习要讲究方法,要有良好的心态,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心态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证。学习不能拼消耗,要注重量的积累,更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其五,自立观念。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我教育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既要养成主动学习、自觉反思的习惯,也要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这些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扎根了,他们的行为也就规范了,老师管理起来自然就能得心应手了。即使偶尔出点小问题,学生也会自觉地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良好的班风也因此能够迅速地形成并持续保持。

二、定好一个调

对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是为他们走向社会做准备的重要阶段,提高文化修养和提高道德修养同样重要。因此,要引导学生既求好知又做好人。

在定期开展班会活动的同时,我还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个体或团队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养成良好的品质。除了一些如行为规范教育、应考心理辅导等团体性的专题讲座,我主要通过交谈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同时,我还会与学生共同制定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的计划,帮助他们更加科学有效地学习。

文艺晚会、辩论比赛、网页制作、体育竞技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也成为我鼓励学生展示特长、增强自信、合作向上的大好时机。正是这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使那些生性拘谨、自卑的学生发现了自身的优势,开始主动与人沟通。

我每天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班上的卫生状况。偶尔发现地面有点纸屑,或者讲台上有些灰尘,我都会亲自动手清扫和擦拭干净。每次上课前,我会先收拾讲台上那些摆放不到位的物品;下课时,我会先把教具归位,将讲台上的粉笔头扔到垃圾桶里,然后才离开教室。去食堂用餐,我跟学生一起排队;给学生发放资料,我坚持用双手。一段时间下来,班上几个以前常因插队受别人指责的同学居然主动要求参加自主管理小组,去食堂和宿舍维持秩序,而以往发放作业本时那种随手乱扔的场面再也没有出现。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对任何一类学生都不能搞“单打一”,必须坚持做人与求知“两手抓”,切不可因学生学业成绩上的优势而袒护其品行上的缺点。因为,做不好人,就干不好事!

三、选好一批人

班主任工作非常烦琐,如果事无巨细都统包统揽肯定是力不从心的,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来参与,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这个过程,我将其分为班主任主导管理——师生共同管理——学生自主管理三个阶段,我的角色也会经过由“管事”到“同事”再到“监事”的转变。

在一个新的班集体形成初期,学生彼此之间缺乏了解,自主管理意识淡薄,自主管理能力低下,此时由我来主导管理。当班级成员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个体已经具备初步的“班级社会”经验和一定的自我教育意识之后,我便用参与的方式与班干部一起协同管理。在班集体日趋成熟,正确的班级舆论、良好的班纪班风和互助协作的人际关系已经基本形成,全体学生有了明确的“家庭责任”意识之后,我便开始从班级管理中逐渐“淡出”,由管理者向调控者、监督者转变,让学生高度“自治”,使他们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在这一过程中,我把发现、培养和锻炼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作为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必要举措。每当接手一个新班要确定班干部的时候,我会在多方了解、亲自接触和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先组建一个“过渡政府”。经过一段试用期后,再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把那些肯为集体出力、具备一定组织能力且品学兼优的同学确定为正式的班、团干部。事实证明,这样产生的班干部有威信、有才干,在班集体有强大的号召力,完全可以与班主任“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实际上,处于成长时期的高中学生,人人都有进取之心,人人都是可用之才。我所采取的班、团干部“轮换制”在这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十分明显。在班里,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竞选或轮换成为班、团干部,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彰显,而且也使班级群体的潜在力量得到了发挥。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我身边很多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所带的班级,班、团干部分工明确,各尽所能,不仅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而且一管准到位,一干包干好。他们中间不少人不仅是班主任的好帮手,还是任课教师的得力助教。

四、搭好一个台

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和谐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同学之间的融洽则有利于班集体成员之间有效地取长补短、合作学习。

和谐的人际关系离不开沟通。平时,我除了通过跟班、进学生宿舍、个别谈话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外,还会想方设法为大家搭建沟通的平台。

对于比较开朗的学生,有口头表达的平台。每周值班的那两天课余时间,是学生与我“法定”的“约会”时间。每月的班会课都有两到三次由学生自己设计和主持,其它形式的各种课外活动基本上由学生自主组织。

对于较拘谨的学生,有书面表达的平台。一是周记。班上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周记本,用于记载自己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问题;二是班级日志。它的作用在于记载班集体每天突出的人和事,记录大家在班上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由班上的同学和我轮流负责记载,大家可以随时翻阅;三是学习体会交流本。各科均一个记事本,放在讲台边的报夹上或图书角。大家可以就各科的学习心得进行书面交流;四是定期举行的学情反馈。我在每学期开学初及期中开展两次教、学情况调查,由学生填写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看法、建议及自己的学习收获,班主任分类整理后转达给各位老师。

此外,我还充分利用了电话、短信、QQ、电子邮箱等沟通平台。

这些沟通方式不仅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状况,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了解老师和同学,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

五、把好一个舵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学校不是一个孤立的真空。社会体制转型与完善过程中良莠并存的各种价值取向难免会渗透进校园,使社会现实与学校教育及各种思潮发生激烈的碰撞,这种多元价值取向的混乱、矛盾和冲突必然会在深层次上影响学生人生价值的构建。

你可能会遇到某个学生跟你说“我睡我的觉,又没影响其他人,你不用管我”,也有可能还有小女生在一起议论“宁愿坐在宝马里面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这时,你肯定不能居高临下地给学生一顿臭骂,况且,这才是真正考验班主任能力与智慧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在学生的人生轨迹上打下烙印的时候。很多年以后,学生一般很少记得住老师是怎样教他做题的,但一定记得住是如何教他做人的。

俗话说:响鼓不用重锤敲。给中学生讲做人做事的道理,话不在多,关键要讲到点子上,要能触及他们的心灵深处。工作中,我喜欢用书面的形式对学生予以引导,帮助他们把握行动的方向。

班级日志我每周必看。我会经常留下诸如“拥有青春,你没有理由不自信”、“是大树,什么时候都能够挡风遮雨;是真金,到哪里都能闪耀光芒”、“珍惜眼前的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个人,珍惜遇到的每一次机会,一切皆为不给人生留遗憾”之类的批语,而“要么不做,做就做好”这句我曾经写下的留言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座右铭。

批改作业时我也不放过说理的机会。小山同学上课有些“坐不住”,练习做得也“不合套路”,我在他作业本写上“若要永远像大山一样稳固,唯有靠知识夯实你的根基”。

2008届一男生比较随意。我在他18岁生日时送给他一支英雄牌钢笔,并附上一段文字:“用英雄之笔,书写英雄人生,成就人生英雄!”

2007届某同学因家境贫困一度意志消沉,濒临辍学。我这样激他:“人生来不是给别人做配角的,你不能把自己当弱者!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你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家庭!”该生最后考入了第二批A类院校,毕业后经营起了一家提供家政服务的公司。

班主任就像一个船队的舵手,必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既稳定情绪,疏导心灵,又传授方法,指点迷津,使孩子们的人生之舟沿着正确的航线,驶向成功的彼岸。

六、唱好一台戏

“一花独放不是春,一树奇伟难成林”,要挖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集体智慧,发挥教师团队的整体作用。诚然,班级中的任课教师在思想道德、知识修养、工作能力以及教育经验方面确实存在不平衡,然而,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就要主动加强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

在与任课教师交往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三条原则:

第一,多换位,不越位。换位思考其实是对他人的尊重,它往往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因为个性与学科差异,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在相处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但即使发现任课教师在本班的教育教学中出现了问题,我也总是换位思考,从不采用尖刻的语言去刺激对方,并尽量给其一个顺势而下的台阶。

第二,多到位,不缺位。因为分工不同,我跟学生相处的时间和机会更多,对学生的了解也就更细致、更全面。为了让任课教师有效配合班级管理工作,我经常主动向他们介绍班上学生的情况,让他们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也诚恳地征求他们对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这既有助于任课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也使我能够最大限度地借鉴他人的经验,更好地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第三,多补位,不拆位。学生对同一个老师的教学难免会有不同的感受,师生之间可能也会因此产生矛盾或误会。每到此时,我总是及时主动地担负起协调者的责任,既教育学生加强自我反思,又引导他们一分为二地评价任课老师。平时,我还经常向学生宣传任课教师的优点和特长,帮助任课老师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我与任课教师沟通的方式,有时是课间简短的交流,有时是一个电话、一条信息,有时是专门召开的任课教师联系会。事实上,我在班级管理上的成功都得益于任课教师和我之间的精诚团结与密切配合。这一点,也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同,孩子们在毕业留言中写到:“数学老师像叔叔,英语老师像爷爷,语文老师像妈妈,班主任像爸爸,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彼此配合默契,没有丝毫隔阂与距离。”

责任编辑/李春娥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班集体班级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爱我的班集体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不称心的新班级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