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学模式 助力高效备考

2012-04-29武书育马如兴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高考题研讨教材

武书育 马如兴

近几年我校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高效课堂制约因素及达成策略的研究”科研课题,狠抓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知能,学校高考成绩及课堂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学校课题组成员通过深入课堂,他们发现老师重复罗列知识、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文科综合科目,课堂上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备考效率低下。

我们知道,“满堂讲”缺乏交流与互动,使课堂沉闷,学生思维参与度低,容易形成知识、方法和规律的简单堆砌和重复;重复罗列知识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整理思路,或者使本来掌握得很好的知识点不断被重复,而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却难以得到弥补;教师单一的“讲”忽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现象严重,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依赖性,缺乏自主解决问题和主动请教老师的意识。

学校课题组认为,尽管教师对新课改理念认同和接受,但在课堂实践中并没有落实到位。“满堂讲”是基于教师的“教”,但与新课改理念“突出学生的学”是背离的。杜威曾经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要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刺激和思维碰撞条件,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经过反复研讨,课题组确定了“问题引领,实战训练”的高效复习课模式,以改变“满堂讲”的低效备考现状。

“问题引领,实战训练”高效复习模式的思考

“问题引领”是学校教师在认真研究课标、考纲和教材的基础上,围绕课程目标、考点和主干知识,提炼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通过问题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捕捉认识距离,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同时,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用教师的“问”引发学生更多的“问”。“实战训练”则是教师在研究北京及全国课改实验区历年高考题、模拟试卷的基础上,系统整合,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地面对“精选典型高考题”,进行水平检测,查漏补缺,培养自信。

“问题引领”的关键点在于“问题的设计”,而“问题设计”的目标则是激活学生的思维。

我们认为有效的问题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1.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不能为“问”而“问”。2.问题要成为引领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一以贯之。问题宜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使一个问题能牵动整个知识体系。3.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学完后知不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的“问”要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拓展,从而产生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教师不一定要全部解决,但必须能激发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研究的兴趣。

教师提炼的“问题”来自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教材的研读。

课程标准主要从宏观上规定了教材和教学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要教的内容,及学生要达到的水平和评价。考试大纲是对高考命题的指导,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么考的具体规定和解说,并提供示范题型。因此,课标和考纲是高考方向和目的的指导性材料,能让教师准确把握各部分内容在高考中的考查标准,明确教材的知识内容会怎样考和考到什么程度,使备考操作恰到好处。

教材是高考命题的“根据地”,考题是教材知识、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回归教材”是强化双基、提升能力的基础。教师只有认真研读课标、考纲、教材,在三者之间建立清晰的联系,提炼出重点考查的方向性内容,把握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分解落实到每一节课的具体复习中,才能设计出有思维含量,有深度,真正引领学生思维、复习备考的“问题”来。

因此,“问题”应是课标、考纲、教材内容的高度集成,应是高频考点与主干知识的再现与强化,应是对主干知识的本质把握和深层理解。学生对“问题”掌握的程度,不仅要通过课堂回答问题来检测,更要用接近高考的实战来检测。

高考题浩如烟海,学生备考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将题做得足量、精当而适度?教师要全面地把近3-5年的各地高考题梳理一遍,精解高考题,体会命题思路及意图,研究考法,再将高考题按知识内容、考核目标分类,选择或编制典型性强、有代表性的考题作为训练题,有计划地分解到每一节课堂中进行实战训练,以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同时教师要创设学生在课堂上像在考场中一样做题的场景,训练答题速度及规范答题技巧,培养题感,体会“先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间一分不浪费,舍弃不做全不会”的考场状态,锻炼学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沉着应对的考场心理。

“问题引领,实战训练”高效复习模式的实践

为尽快把理念转化为行动,迅速推动“问题引领,实战训练”复习课模式,学校多次召开教研组会议,制定了落实和推进方案。

探索尝试。教学干部率先垂范,副校长、教导主任亲自上研讨课,为大家提供探索与交流的平台,研讨交流后按改进的方案先由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再由政治、历史、地理教师每人尝试上一节交流课。

研讨提升。围绕如何让“问题引领,实战训练”模式在本学科复习课上运用得更有成效,展开大讨论,人人参与,让教研过程真正变成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文科教研组在充分交流研讨的基础上,要求教师主动将此模式应用到每一节常态复习课上。

组织评价、验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的形式对课堂复习实效性进行评价,通过考试成绩的对比分析进行成果验收。

形成基本操作流程,推广应用。基本的操作流程是:提出问题—自学思考—研究讨论—点拨提升—实战训练—总结规律—变式拓展。语文、数学、物化生学科借鉴文科综合组的经验,根据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每人先上一节汇报课,并深入研讨和改进流程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办法,深入研讨如何灵活运用“问题引领,实战训练”模式,并使之适合各学科的特点,使“问题引领,实战训练”成为每一节常态课。

在复习实践和不断研讨的过程中,大家认识到“问题引领,实战训练”这一模式不仅适合复习课,也适合新授课、实验课等不同课型。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这一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思考,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参与,激起了学生本能的探究欲望,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同时,“问题引领,实战训练”能够让教师用精心设置的“问题”检测学生的“弱点”和“漏点”,查漏补缺,因“漏”点拨,提高了复习实效性;通过“实战训练”,训练学生把日常的每节复习课都当作考试,把每一道题都当作考题,增强了学生“冷静面对高考”的信心,激发了学习动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问题引领,实战训练”高效复习模式提高了复习效率,让教师在复习时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查漏补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知识因此而鲜活了,课堂也因此而更有活力,从而使学校高考成绩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学校高考本科上线率为87.32%,其中一本上线率为48.64%;2011年学校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1.97%,其中一本上线率达57.14%,文科本科上线率达100%,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学校扎实推进“问题引领,实战训练”有直接关系。

“问题引领,实战训练”高效复习模式不仅使学生受益,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提升了教学知能,有效地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课堂行为。■

□编辑吴君

猜你喜欢

高考题研讨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道2021年高考题的四种解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两道高考题的整形处理
高考题怎么改编(一)——集合篇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