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科学发展内涵的新拓展

2012-04-29熊永兰颜素

理论与当代 2012年5期
关键词:硬道理公平正义發展

熊永兰 颜素

摘要:当代中国,坚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实现科学發展。更加注重科学發展之核心、根本要求、根本方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这一新概括,既坚持了“發展是硬道理”的基本认知,又从“本质要求”的角度,凸显發展的时代特征、具体路径、现实重点、价值取向,从而使科学發展的实践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和發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科学發展新拓展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發展问题的认识是一个随着实践發展不断深化和创新过程。从强调發展是基础、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执政兴国有第一要务,到树立科学發展理念、谋求科学發展思路、揭示科学發展的方法,再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实现科学發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發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显然,这是在科学把握现实国情和新的实践特征基础上,对科学發展内涵的新拓展,对科学發展实践的价值取向之高度概括。

一、坚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实现科学發展

“發展才是道理”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讲话提出的。所谓“硬道理”,硬就硬在生产力始终是社会發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硬就硬在發展仍然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硬就硬在唯有發展才能使中国立足世界民族之林。从现实和长远看,无论是社会主义本质还是根本任务要求,无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还是对远大目标的追求,无论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从我国是一个發展中大国的角度,都必须坚持“發展是硬道理”这一基本认知。可以说,發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恒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崇高理想的永恒主题。因此,所有的体制改革、政策制定、长远规划,都必须有利發展,加速發展是最大的政治。

發展是硬道理,归根到底就是国家强大、民族振兴、人民富裕。这是發展之“道理”的实质或本质,而如何更好的体现这一本质要求?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發展,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总量进人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极大的改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快速發展也积累着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包括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的问题、增长总量与人民收入增长的不协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發展不平衡,教育、医疗收入、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等等。在这种条件下,要充分体现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已不单是一个GDP总量增长问题,發展需要“质”的提升,需要“转变發展观念、创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质量,坚持用發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让發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归根到底,坚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实现科学發展,这是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作出的新概括。首先,坚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發展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科学發展的核心问题;其次,坚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不仅要强调“强国”的發展,也要实现体现“富民”的發展,不仅要解决好经济的發展,还必须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發展,这既科学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發展的逻辑必然;第三,坚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还必须更加注重用科学的發展方法,统筹兼顾好發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更加注重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永续發展。

二、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追求成果共享

“以人为本”是科学發展观之核心,它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谋求發展的价值抉择、方向引导和实践要求,它回答了立足什么求發展、为了什么去發展、依靠谁来实现發展等根本问题。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由此出發,坚持發展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实现好、维护好、發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然成为谋求科学發展的核心理念。显然,只有牢牢坚持这个核心理念,才能为發展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归宿,明确根本的实践主体和动力来源。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实践的新特征提出的新要求。坚持科学發展,需要不断总结發展进程中的问题和经验,使發展的认识、發展理念与人民的要求相适应、与各族人民期待相适应。当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收获了巨大成就同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求与经济發展之间也积累着一些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解决好“怎样發展,实现什么样的發展”问题,必然更多转向“人本”这个根本点上进行考量,其宏观上涉及到發展的目的、發展的持续性、發展的和谐性等根本问题,其微观上涉及实践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对社会公平的基本认知问题。因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既强化了社会谋求科学發展的核心价值或根本点,又充分的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具有强烈的问题针对性。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归根到底就是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求發展、谋發展、促發展,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發展成果。努力创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發展条件,让人人公平地参与社会發展过程并共享發展成果,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谋求加速發展价值取向和目标归宿。当代,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强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正是源于实践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旨在强化经济社会發展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增长并进、快速發展的经济总量与加速“富民”的政策导向并进、社会的全面發展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并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生活的期待与体现“以人为本”根本点相印证。只有社会發展给人民带来普遍的福祉,人民群众才会成为科学發展的积极实践主体,才能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实现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發展——加快發展方式转变

更加注重發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必须要有与科学發展要求相一致、相协调的经济發展方式。经济發展方式是社会發展方式的基础。经济發展方式并不仅仅是物的發展方式,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各领域各环节之间关系、影响人与物的發展关系、影响社会發展与自然發展关系、影响人们的思维理念、价值观念,影响人的發展方式,进而影响社会發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因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發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發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加快推进發展方式的转变是落实“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發展”的基本路径。十七大以来,我国在不断推进科学發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经历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同时,加快转变经济發展方式的紧迫性更加凸显出来。从外部环境看,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發展的重点,对世界范围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带来重大影响和变革;从内部条件看,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和国际竞争不断深化,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科学發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因此,“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發展”,必须以加快经济發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尽快改变过多依赖物质消耗、要素投入和低成本比较优势的外延型增长模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發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才能有效的解决發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發展,还必须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在推进经济發展方式转变中的支撑作用。当代,科学技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發展方式、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發展,还必须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上有更大的突破、更大作为,尤其是在核心技术、关键领域中技术自主,减少外部技术制约,才能有力支撑和推动经济發展方式转变。目前,我国经济發展方式转变与“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發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其中最大的症结在于体制机制不健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强。这就决定了依然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發展方的强大动力,构建有利于科学發展的体制机制,以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四、更加注重统筹兼顾: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我国發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当前,针对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發展之间的發展的不平衡、针对GDP增长速度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不可持续的问题、针对社会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协调不公平等问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需要加大解决力度,更加注重统筹-兼顾。这里的“更加”既涵盖了对以往实践经验的深刻认识和总结,又从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出發,强化科学發展之根本方法的运用和把握。

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根本方法和重要手段。对内而言,要确保十-]y规划的顺利推进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统筹兼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發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尤其要协调、处理、解决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调节好社会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这是社会和谐稳定最基本的条件;对外而言,更加注重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致力于应对全球性的危机与挑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促进人类的共同發展、和平發展、和谐發展。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推动科学發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更加自觉地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我们才能真正处理好我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發展中大国的改革發展稳定问题,真正处理好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方面的具体利益问题,从而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發挥出来,更好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發展”。显然,把“更加注重统筹兼顾”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紧密联系起来,是对科学發展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五、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十七大以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和确定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念和实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更加注重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强调以科学發展为主题、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点和落脚点,“十二五”规划又为百姓勾画出一幅“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的美好图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对“更加注重”民生问题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

更加注重改善和保障民生,是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国GDP已经达到47多万亿元,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增长了近130倍,为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而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仅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更重要是顺应了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所期、所盼、所求。从长远看,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吸引力的战略举措;从短期看。增加百姓收入,提高社会保障程度,有效提升购买力,才能有效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显然,更加注重改善和保障民生,是顺民心、合政意之举。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發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其中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点。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回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我们不仅要通过發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并围绕民生的突出问题,强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强调教育公平、公共医疗的公益性,倡导發展成果共享、减少与消除机会不平等,提高政府劳动保障能力等等,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民生本位和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和实践追求,从而使科学發展的目标追求和实践路径更加明晰。

猜你喜欢

硬道理公平正义發展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遊記的形成與發展
中庸之道的傳承和發展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坚持健康规范发展才是硬道理
坚持才是硬道理
软实力遇见硬道理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開闢發展新境界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