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蓄势待发
2012-04-29竹子俊
竹子俊
4月24日,由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K.BarrySharpless教授带领的国际生物医药顶级研发团队签约入驻两江新区,助力重庆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全国各地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生物医药,这一“朝阳工业”,正日益受到重视,蓄势待发。
政策利好
2010年,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七大产业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自此步入快车道。
据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或将在今年5月份发布。该规划重点将放在产业布局和产业链上,主要涉及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七大领域,其中生物医药领域是重点。
天津药物研究院院长汤立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生物技术药物发展迅速,市场增速高于小分子药物。2010年,全球生物制药的产值达到1380亿美元,在医药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从2005年的9.2%上升至16.1%,新批准的数量不断增多。其中,发达国家年均增长为6%,新兴市场年均增长16%以上,而中国年增长率为23.9%。
财富中文网近日刊文称,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迅速发展和中国政府做出提高全民医疗保障的承诺,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药品市场,并有望在2015年,超出欧洲最大五个药品市场的销量总和。10年后,中国药品市场的规模将与美国药品市场规模相当。
文章指出,中国政府不仅承诺彻底改革中国的医疗体制,在过去3年内已拨款1,600亿美元用于新建医院和诊所,而且还在生命科学实验室、生物技术园和孵化中心建设上大量投资,希望能够将中国从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大国转变为拥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业强国。预计中国下一个五年计划中至少会拨款15亿美元用于促进尖端的生物技术研究。全国各地也在积极出台激励措施,促进全国范围内现已落成的十多个生命产业园的发展。
“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表明中国对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投资的政策在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后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该文称,“事实上,通过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一系列务实合作以及在生命科学和医疗领域的大量新投资,中国很可能有一天会形成其特有的药品发明和开发途径,与西方模式同台竞争。”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受新医改扩容以及国家在政策和经济方面的倾斜影响,未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看好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差距犹存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等生命科学领域已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我国已经有近30个生物技术药进入临床应用,190多种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世界上最主要的10种生物医药我国能够生产其中的8种。同时,我国也是疫苗的主要生产国和使用国。
虽然前景广阔,但我国生物医药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很多问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不太完善,缺乏配套的税收等扶持政策,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严重匮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中介体系不完备,高素质人才缺乏,以企业为主题的创新体系亟待建立。”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器械研究中心主任魏启明在第六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国际合作论坛”上表示。
中国国际商会副秘书长林舜杰则认为,生物医药产业还存在着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创新研发人才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单薄、产业链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据悉,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排名前十位的生物技术产品中尚无我国的产品,而同时我国每年约三万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平均转化率仅为20%,实现产业化不到5%。在生物医药成果转化率更低,只有8%。
另一方面,生物医药产业还缺乏科学合理的战略布局,重复建设、小规模运营、恶性竞争这些问题非常突出。有些地方纷纷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当地的重点产业,一拥而上,某种程度上成为响应中央号召的形式和运动,不切实际,且浪费严重。
据报道,全国各地相继涌现大批生物医药产业园,地级市以上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经超过100家,号称未来几年生物医药产业园要超过亿元的已经超过8家,同时还有很多跟药品有关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国家重点工程和重点实验室。
内外兼修
生物医药的发展之势不可阻挡,但发展之路的铺就并非一朝之功。企业发展需内练筋骨,并适时借助外力。
“对于国内药企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研发不够,多是生产仿制药,竞争激烈,利润低下。没有利润,就没有资金做研发。外国大型药企的利润是国内企业的10倍以上,自然研发资金投入多。”魏启明在接受《中国对外贸易》记者采访时说。
他认为,药企提高自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投入精力做高端的药,加强研发,适当投入研发经费。并且发挥中国的优势,如临床试验费用低的优势。
此外,国际化也是生物医药行业的大势所趋。生物医药企业有必要走出去,进行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成为大型跨国集团。
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走出去仍面临一些瓶颈。林舜杰认为,首先,国内大部分企业达不到国外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我国医药企业通过欧盟和日本GMP认证的有20多家,而其中大部分的企业没有国外订单,生产能力不足,其通过国外的GMP认证也仅仅是为了国内招标的需要。其次,企业国外营销网络很难打开。另外,企业法律准备不足,对于竞争态势的认识和把握不足,且目前高端的国际化精英人才匮乏,难以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对此,林舜杰表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要想成功走出去,必须依靠自主创新除了提升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以外,也可以利用杠杆优势买到技术,企业还要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另外,企业要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储备,组建一支国际化和专业化的经营团队。
“企业并购时,要了解当地法律,业务方面要有清晰的蓝图和设想以及专业团队,要耐心不要急躁,因为生物医药的周期不是那么快。”美国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中国药品及医疗器械法律团队执行总监陈少羽告诉本刊记者。
“企业走出去并购的风险不可避免。并购失败的原因无非是忽视当地的政治风险、法律法规,缺乏专业团队,对当地药业监管机构了解不够等。并购重在扬长避短,要防止盲目并购,为了并购而并购。”魏启明对记者说。
相关链接
生物医药是生物产业的重要细分子行业之一,主要包括血液制品、疫苗制剂、生化及核酸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物、组织工程产业等。生物制药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与传统产业相比,生物制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长周期、高风险以及高收益等特点。生物制药作为生物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中最活跃、进展最快的领域,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