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盘点
2012-04-29
政策出台
国务院:小微企业减税延长到2015年底
国务院4月19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未来将把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努力缓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进一步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发展和结构调整,加大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开拓市场的力度,切实帮助小型微型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小型微型企业集聚发展,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公共服务。
在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方面,《意见》提出,要落实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到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的技术类服务平台纳入现行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自2011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将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至2013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完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充分发挥现有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2012年将资金总规模由128.7亿元扩大至141.7亿元,以后逐年增加;依法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基金收益、捐赠等,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50亿元,分5年到位,2012年安排30亿元;政府采购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负有编制部门预算职责的各部门,应当安排不低于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18%的份额专门面向小型微型企业采购,对小型微型企业产品可视不同行业情况给予6%-10%的价格扣除;继续减免部分涉企收费并清理取消各种不合规收费,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三年内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国资委:央企原则上不得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发布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有特殊原因确需投资的,应当经国资委核准。
《办法》要求,中央企业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需要向国资委报送申请核准非主业投资的请示,对非主业投资项目的有关决策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尽职调查等相关文件,项目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报告及其他必要材料。国资委将主要从非主业投资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对企业发展战略和主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企业投资承受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予以审核。
《办法》明确,中央企业在境外投资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境外投资产业政策;(二)符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方向;(三)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国际化经营战略,突出主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投资规模与企业资产经营规模、资产负债水平、实际筹资能力和财务承受能力相适应;(五)遵守投资所在国(地区)法律和政策,尊重当地习俗。
《办法》还特别提出,国资委将指导中央企业之间加强境外投资合作,避免恶性竞争。
国资委表示,目前中央企业境外投资仍处在初级阶段,境外投资为企业战略服务的意识不强,投资项目前期研究不够深入,投资风险控制能力和利用全球资本市场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制定和发布《办法》,就是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切实加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管,确保境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排行榜
31省对外开放指数:上海首位贵州垫底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此前发布的《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研究报告》首次公布了中国大陆地N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外开放度的得分和排名。根据报告,上海、北京、广东位居排行榜首位,而贵州、青海和西藏则排名垫底。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上海的开放度最高84.7分;北京位居第二68.1分,广东紧随其后是56.9分,而排名垫底的贵州仅得3.4分。
据悉,此次公布的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分别是经济开放度、技术开放度和社会开放度,其下再设9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排名的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开放度越高。
报告还将排在前十位的地区划分为“金牌省市”、“银牌省市”及“未来之星”。在上海、北京、广东三个“金牌省市”中,北京在“社会开放度”上与上海相当并高于广东,“技术开放度”则领先其他两地,显示了北京作为全国科技、文化中心,在技术获取、科研成果国际化等方面的优势。但在“经济开放度”上仅得51.6分,远远落后于上海(99.3分),也与广东(68.1分)有一定差距。
报告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可能是因为北京主要作为中央企业总部所在地,外资或外向型企业没有特别的优势。报告建议北京未来应注重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提高经济外向度。
福布斯企业2000强排行:136家中国企业上榜
福布斯中文网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2000家大企业排行榜显示,136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上榜数在全球排名第3,仅次于美国(524家)、日本(258家)。其中,世界百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9席,中国工商银行名列第五,中国石油集团名列第七。
据悉,该榜单以相同权重的销售额、利润、资产和市值,根据规模大小来对企业进行排名,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2000家企业。榜单前三名均为美国公司,分别是:石油天然气生产商埃克森美孚、金融企业摩根大通和制造业巨头通用电气。
榜单显示,中国在大型银行的“引领”下,上榜公司与日俱增,不断拉近与美国和日本的距离。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位列第5位、中石油位列第7位、中国建设银行位列第13位、中国农业银行位列第19位、中国银行位列第21位、中石化位列第24位。排名波动较大的是中国工商银行,在2011年的榜单中,中国工商银行的排名尚未进入前25位,今年则进入榜单第5位,其销售额为826亿美元,市值2374亿美元。
榜单显示,全球2000强中金融、能源企业依然是榜单主力军,共有478家金融企业入榜,其资产优势依然明显;131家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公司上榜,昭示着能源行业在销售额和利润方面取得的不俗成绩。无论是石油天然气生产商埃克森美孚排名榜首,还是中国上榜的“四大行”和“两桶油”都说明金融和能源行业企业的强大实力。
2011年度,全球2000强企业总计实现了36万亿美元营业收入,增加12%;实现2.64万亿美元利润,增加11%;拥有149万亿美元资产,增加8%;市值达37万亿美元,下跌0.5%;在全球范围内雇佣了8,300万员工。
本次上榜数最多的有四个地区,其中亚太地区有733家企业上榜,欧洲与中东及非洲有605家企业上榜,美国有524家企业上榜,美洲有145家企业上械
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亚太地区在销售额增长(26%)、利润增长(29%)和资产增长(19%)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美国不仅上榜企业数量最多,而且是唯一一个市值实现同比增长的地区,增幅为6%,总市值达13万亿美元,位居各地区之首。
机构声音
商务部:全年利用外资形势总体上比较严峻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此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2012年中国利用外资的形势总体上比较严峻。从国际来看,欧洲债务危机还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欧洲企业对外投资的能力有所下降。美国政府倡导“制造业振兴”、推出“选择美国”等计划,鼓励资金回流,而发展中国家加大了引资的力度。与此同时,美国的企业趁欧洲欧债危机,加大了对欧洲的投资。而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也成为跨国公司战略布局的新热点。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全球直接投资流向发生变化。
从国内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等资源供应趋紧,融资困难等多重压力仍然并存,外国企业扩大在华投资的意愿受到了一些影响。这些都反映了现在利用外资形势的严峻性。
沈丹阳指出,针对这些新情况,商务部的思路是既要妥善应对当前的严峻形势,解决好现阶段外资工作存在的问题,更要抓住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更高层次的“引进来”来进一步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下一步,我国将按照“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抓紧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引导外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资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升外资管理水平;深化外资审批改革,提高投资便利化,加快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转型升级,推动沿边开放。
交通部:鼓励民资投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建设
交通运输部近日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领域的实施意见》称,继续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进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服务和交通运输新兴业务领域,发挥民间资本推动交通运输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部表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路、港口码头、航道等建设、养护、运营和管理,参与综合运输枢纽、物流园区、运输站场等建设、运营和管理。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从事道路运输、水路运输业务,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经营公路货运中介服务、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以及船舶代理等运输辅助业务,支持民间资本以适当方式进入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等公共事业领域并建立相应的财政奖励补贴制度。
此外,交通运输部表示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城市交通智能系统等研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业务。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公路、港口、航道等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交通运输部要求,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机构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为民间投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保护,营造公平、竞争、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环境,支持交通运输各类民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和“走出去”。
经济调查
德勤中国:地方融资平台还债高峰将至银行贷款不良率或上升
德勤中国在《2012年中国银行业十大趋势与展望》报告中预测,2011至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将迎来到期高峰期,银行不良贷款率将有所上升,但这不会演化成大规模的坏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可控。
报告称,由于地方政府建设性债务暴涨在2008年下半年之后,因此以2到5年的平台平均还款期计算,融资平台的真正还债高峰在2011年到2013年。根据国家审计署报告,约5.6万亿元、近53%的地方债务将在这段时期到期。德勤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普遍额度大、期限长,用途监督又存在一定困难,信用违约风险需要密切关注。
德勤表示,预计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基本可控,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有所上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虽然存在潜在风险,但并不会演化成大规模的坏账。不良贷款中可疑类贷款和次级类贷款占绝大多数。
据银监会数据显示,近期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2011年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额为4279亿元,较三季度末上升了201亿元。不良贷款率也从三季末的0.9%上升至1%。评级机构穆迪对地方政府债务中的银行贷款进行了评估,预测总贷款的8%-12%最终可能成为经济性不良贷款。
德勤认为或将造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违约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首先地方政府的收入与支出不匹配。2010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8.9%,却承担了82.2%的全国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斥资超3万亿元,为地方财政收入的82%,而政府在2009年提出的经济刺激计划让地方赤字压力增加。其次,央行报告披露,在1万多融资平台中,70%的平台散落在各级政府中财力最为紧张的县级政府中。此外,当前相当数量的平台贷款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房地产调控的强化使融资平台的债务还付能力降低。
德勤中国全球金融行业领导合伙人刘明华表示,化解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取决于推进国家和地方债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地方财税体系。
麦肯锡:中国人消费行为将大转变
麦肯锡“迎接2020年中国消费者”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中国的经济引擎从投资转向消费,中国的消费者将变得更加情绪化和个性化。报告称,到2020年消费将占到中国经济增长的约43%,而2010年为33%。同一时期,可自由支配支出将增长13.4%。该报告根据的是对超过1.5万人的访谈。
报告认为,今后,消费而非投资将是中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将发生大转变,这对试图打入中国市场的企业来说意义巨大。其中,影响中国今后消费习惯的主要因素包括工资水平的上升、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社会流动性的增强、教育水平的改善、独生子女政策、女性独立性的提高及不同地区的明显“不平衡”。
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相对富裕的“主流”消费者(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6-3.4万美元)占城镇人口的6%,2020年将猛升至51%。报告称,“与发达国家消费者相比,他们的绝对财富水平仍然很低,但这个群体有将近4亿人,他们将引领未来消费。”不过,新一代消费者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一些城市群。如,到2020年,成都城市群(位于中国西部,由29个城市组成)GDP将达到2010年整个奥地利GDP,东部山东半岛的GDP将与目前的韩国相当。
报告同时认为,中国人仍将是谨慎的消费者,他们用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购物时会货比三家。但许多人愿意“购买”价格更高、质量更好、代表地位的产品。此前发布的2011-2012年度小康消费指数调查结果也显示:受访者中的大多数在回答“每个月收入的主要用途”时,他们选择的项目主要是“购买基本生活用品”、“文化、娱乐、休闲消费”、“偿还房屋贷款或支付房租”、“养育子女”和“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