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特首梁振英
2012-04-29朱丹
朱丹
2012年3月28日,梁振英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并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上任。1996年,当董建华在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的投票中以高票当选首任行政长官时,作为总监票人的梁振英,亲手将投票结果呈交予当时担任特区筹委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钱其琛。15年后,当年的监票人已经成为了今天的特首。
平民子弟的家国情怀
1954年,梁振英出生在香港的一个普通家庭,年少时家庭条件不好,作为警察的父亲要凭一己之力养活五口人。经常因为要补贴家用,全家上阵做工挣钱。
正是少年时的艰辛,练就了梁振英坚毅顽强的品格。1974年,梁振英取得了香港理工学院建筑测量系的高级文凭,20岁的他选择了出国留学。随后的3年,梁振英依靠自己半工半读,完成了在英国布里斯托工学院的学业,并获得测量及物业管理学学士学位。当年,他返回香港,加入“仲量行”担任测量师。
1977年的中国内地,正是百废待兴、充满机遇的历史新时期。留学时就已经活跃在中华同学会里的梁振英,和当时很多学生一样,有着对祖国、社会与个人奋斗很深的思考,希望能用所学报效祖国,为国家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1977年开始,梁振英就开始在深圳、广州和北京等地担任义工,1978年他又到了上海,到处去给人讲课,向内地介绍土地经济、土地管理制度,介绍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等知识。那时还少有人了解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于是他不得不从零开始,从土地和房屋是不是商品、土地怎么实现分割、到单利率与复利率的定义等等。他的学生有特区或城市的官员和规划者,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干部,而这些学员的年龄普遍都比当时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要大得多。没有人付给他课时费,所有的交通费用全部由自己报销。有的时候,连宾馆都没得住,只好睡行军床、打地铺。
深圳是梁振英第一个做义工的城市,对这片土地,梁振英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里是我义务工作最多的地方,能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做点事,能为深圳做点事,我不负此生。”
为香港回归贡献力量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香港回归的准备工作也正式拉开了序幕。1985年,梁振英加入了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1988年,他参加了上海第一次公开招标卖地的中英文标书的起草,参加了在上海开始的大规模的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深圳首次土地拍卖标书的中英文本,也由梁振英撰写。这一年,他接替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毛钧年,被任命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正式步入香港政坛。
1992年梁振英被聘为香港事务顾问,第二年3月,他被国务院港澳办及新华社香港分社聘为港事顾问,同年7月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宣告成立,梁振英担任预委会政务小组港方组长。199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梁振英出任筹委会副主任,1996年12月21日,他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议员。
一切工作都在为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的到来在紧张地进行着。虽然现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中央对港方针,已经成为了香港人的共识。当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进程中,这些方针的推行,也经历过阵痛。而梁振英和一大批香港人,共同催生这一独一无二体制的诞生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回想当初,梁振英说:“很多人对回归还缺乏信心,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我们到居民点就基本法第一稿征求意见稿咨询市民,一位老伯就问我,1997年7月1日早上,要用什么钞票来买早餐?我告诉他依然是港币,他对我说‘后生啊,你实在是太年轻了,任何政权交替哪有不换旗帜不换钞票的啊!很多人也不相信中国银行发行的钞票,但香港走到了今天,还有人会怀疑什么吗?”
能够参与回归的全过程并为之效力,梁振英感到自豪,“亲历国家和平统一的阶段性成果,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最难忘的经历。”
1997年7月1日到来,香港顺利地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了,43岁的梁振英成为特区行政会议的年轻成员,1999年成为特区行政会议召集人。这一職务一直延续到了2011年10月2日他宣布参选行政长官之前。
参选的路
梁振英有句名言——“家是香港”。作为一个基层子弟,他受到香港栽培和恩惠,对香港一直怀着感恩和报效的心。“我们要思考,当我们退下来的时候,如何给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一代又一代留下一个更繁荣、更公义、更进步的香港。”
在第四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选举过程中,梁振英始终将“齐心”二字作为竞选标志,希望“市民齐心一意撑香港”。为全力参选,他和竞选团队走遍了全港18个选区,举办咨询活动,与各个阶层的市民、大小企业近距离接触,了解市民心声,广纳民间智慧。将先后收到的来自各界、各阶层的600多份意见书,整理后采纳进修改后的政纲中。
其实,在选举期间,梁振英也经历了不少风浪,但无不化险为夷。他的“竞选办”主席张震远说:“佩服梁振英的沉着冷静,他处理危机快速、公开、透明,所以能够成功‘拆弹。”张震远认为,梁振英的最终获选,与他多次发表文章、多次接触市民的“亲民”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梁振英以民为主的行动理念,使得自从宣布参选以来,在各项本地民意调查中,他始终排在三名参选人的榜首。最终的当选,可谓众望所归。
2012年3月25日,选举现场上,梁振英获选后面对所有港人发表了选后感言:“今天,我作出的承诺,将会成为历史记录,我会在阳光下,接受全港700万市民的监督。我深信,齐心,香港一定会成功!”从2012年7月1日起,香港未来的5年,将由这位特首来带头书写。
“适度有为,稳中求变”
在获选后,梁振英就香港未来发展所做的政纲概括为“适度有为,稳中求变”。除了要坚持以民为本和“齐心”口号之外,梁振英将稳定发展设置为目标。
“求变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求稳求发展,是为了给香港一个和谐发展的环境,人人都有发展的空间,不仅老百姓安居乐业,商界人士也有安定的营商环境。”梁振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适度地有为,就是在确保公平竞争的大前提下,扶持香港的企业,把握好国家和亚洲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促进较高速和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改善民生。”
在解决贫穷问题上,梁振英认为,要为基层人士特别是年轻人提供向上流动的空间。他提出的办法包括进一步发展以就业为本的产业,如旅游业等,用好国家的支持政策,拓展在内地的商机,为香港企业转型提供帮助,令香港人向上流动的空间扩大到整个国家。
梁振英曾提到他对香港“几大关系”的思考。“除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外,还包括如何处理好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也就是‘一国与‘两制的关系、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包括与各省区市的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后的各阶层关系……我希望社会多讨论,并形成积极、正面、健康的想法。”
维护香港的核心价值,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梁振英将如何带领香港维护这些核心价值,在经济和民生政策等问题上为这个“家”解决问题、做出贡献,两地人民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