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2-04-29
“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腐败。”
——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讲话时强调。
“我们愿与亚洲各国一道,凝聚共识,携手努力,共同推动亚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开幕式上发表主题为“凝聚共识 促进亚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演讲时表示。
“坚决把暴力恐怖犯罪打掉在预谋阶段。”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稳定工作会议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讲话时指出。
“中国鼓励企业和居民在海外投资。”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软着陆:新兴经济体的政策选择”分论坛上表示。
“中国将依法严厉惩处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行为,依法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协调局局长刘正荣,就整治网络谣言的有关情况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
“各地一定要将PM2.5真实的监测数据发布出去。”
——在201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要求各地环保部门要保证监测数据发布的准确、客观和中立。
“两岸高新技术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参加2012上海台湾名品博览会的台北世界贸易中心董事长王志刚在博览会期间发表谈话时表示。
媒体
《新民周刊》2012.4.5·观望房价:最后的博弈
等待“总理房价”?全国“两会”刚刚结束,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表态,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
随之而来的,是各地热心者根据自己理解的“合理价位”计算的“总理房价”。大致的依据是“房价收入比”,也就是城市的平均房价与每户居民的平均收入之比。根据国际上的一般标准,认为房价收入比的合理区间是3-6倍之间。
网友的公式是将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乘以家庭人口(按2人计算),再乘以6倍,得出的是这座城市一套住宅的“合理总价”。将这个总价除以90平方米,就得出了所谓合理的“总理房价”。
这个价目表的娱乐价值远远大于参考价值:北京 4387元/平方米,上海 4831元/平方米,广州 4573元/平方米,深圳 4867元/平方米,杭州 4493元/平方米……地球人都知道,有生之年基本看不到这种数字了。
但人们还在等待,等待房价应声而落之时入场抄底。这种等待,对于刚需而言无异于煎熬。因为谁都知道,底部从来是在出人意料的时候,与等待它的人擦肩而过。
《中国新闻周刊》2012.3.31·重建故乡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树老墙颓。此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忧虑远在农村的故乡。
中科院地理所3月26日发布《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说,农村“空心化”非常严重。延续了几千年的乡土生机在现代中国日趋黯然。青年男女少了,散步的猪牛羊鸡少了,新树苗少了,学校里的欢笑声少了——很多乡村,已经没有多少新生的鲜活的事物,大可以用“荒凉衰败”来形容。
与此同时,乡村的伦理秩序也在发生异化。传统的信任关系正被不公和不法所瓦解,勤俭持家的观念被短视的消费文化所刺激,人与人的关系正在变得紧张而缺乏温情。
故乡的沦陷,加剧了中国人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也加剧了中国基层社会的秩序混乱。滚滚向前的城市化步伐,不能继续以牺牲乡村的土地、德性、风俗、传说等以及家族观念为代价。此时,有一些中国人,开始用行动,重建故乡的伦理、信任,以及生活方式。可以说,各种新的“乡村实验”在不声不响间进行。
《东方周刊》2012.4.1·核电重启前夜
因福岛核事故而暂停一年之际,产业界重启中国核电项目审批的呼声,越发急切。日本福岛事故发生后,国务院于2011年3月16日出台核电“国四条”,在“核安全规划”批准之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这把已拿到了国家发改委“路条”的全国10个核电站厂址共30台机组挡在红线外。由于投资体量巨大,这些项目都是各地方政府重中之重。
进入2012年,随着政策上的走强,核电新建项目审批的重启声也日渐高亢。而“硬缺电”态势,也助推了这一呼声。此前的2012年全国“两会”上,业界人士已陆续放出关于核电项目审批的积极信号。最权威的信号当属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及“安全高效发展核电”。
“核安全规划是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批哪种技术路线,批哪里,批多少,这些可能才是核电重启的关键问题。”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张禄庆说。
《新周刊》2012.4.1·我穿越了!2011中国电视榜
穿越,是2011年的主题词,而穿越,也正是电视的本质。电视不仅制造幻觉,它更是用栏目、广告、台词、表演、模式和价值观制造了一整套电视中的游戏规则、生存方式和道德体系。
在传统媒体中,相比报纸、杂志、电视的技术含量最高,可它与现实生活和普通人的互动性却也是最高。除了众所周知的那些节目之外,大部分电视节目,无论是新闻、评论、娱乐、生活还是电视剧,都是我们生活的同步器和放大镜。
电视所创造的世界是由电视制作者和观众、当事人和局外者、观看者和评论者,共同塑造的。它既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它比我们的现实生活更精致、更戏剧,它既有塑胶化、粉嫩化的倾向,也有粗粝、暴戾的一面。它既比现实更现实,也比生活更生活。
电视,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无论新媒体如何发展,这个发明都将有它的立足之地。因为它创造了一种自相矛盾的价值观、一种自洽而又互相排斥的逻辑,一个美妙的幻觉世界。
《中国经济周刊》2012.3.27·刑诉法大修内幕
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迎来它制定以来的第二次修正。修正案草案共110条,对刑诉法半数以上的条文进行了修改,是实实在在的一次“大修”。自2003年全国人大第二次启动修改计划,距今已整整10年,修法之难可想而知。
近年来,呼声更加强烈。杜培武案、佘祥林案、赵作海案、躲猫猫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一系列案件,不仅凸显司法理念的滞后,更反映出法律制度上的缺陷。
刑诉法素有“小宪法”之称,它跟每位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息息相关,是与公民宪法基本权利关系最密切的一部法律。“保障人权”被写入刑诉法,“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成为此次大修的精神主旨。
但刑诉法的重要性要求的“长期论证”和“小宪法”大修的紧迫性却很难兼顾。在保障人权、刑讯逼供、公民沉默权、管辖范围等诸多方面,立法部门、学者、律师、实务部门争执不休。修法难——它不仅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权衡,也是权力与权力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