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我们的新家园

2012-04-29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外需民生问题民生

近年来,网民最关注的民生问题有“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以及“社会管理”,显示出中国民众开始关注切身利益、个人经济问题以及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2011年,中国有21个省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全国提高了个税起征点,这对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作用明显。同时,政府也开始对中小企业进行有条件地减税减费,以保障企业发展和职工工资的提高。此外,政府还支持建设了1000万套保障房,多项社会保障制度趋向全覆盖。

众所周知,改善民生要依托经济发展。在欧美经济疲软、外需下滑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能否及时实现经济转型,摆脱过度依赖外需与投资的增长方式,提振内需消费,实现更均衡、公平的增长,成为近期社会经济问题的关注点。

中国的民生与民主紧密相联。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度之一,欧洲300年的工业化在中国压缩到三四十年。当今,中国民众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重大民生問题。

对于质疑中国政治改革和民主进程的舆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胡鞍钢说:“不同历史,不同体制,就有不同的民主形式,没有普世的模式。世界有2000多个民族,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主从来都是多元化。标准只有一个,适合本国国情、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安排。”

中国的民生状况,决定了民主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建设过程中,解决民生问题,重点要解决生存问题,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自主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解决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随着民生的不断改善,民主将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当中等收入者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体,当橄榄形的社会结构真正形成,民主必将在更高阶段发育、成熟。

如今,中国的基层民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社区自治当中,民主选举的社区居委会,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负责社区教育、服务、管理和监督等工作;它还大力发展其他社区自治组织,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社会公益事业,使居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亘古至今,人类聚集在一起生活,既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文明的演化。所以,不论国家大小,不论城市、乡村,聚居生活成已定的生存模式,人们世世代代在聚居中繁衍生息。然而,战乱、瘟疫、争斗、掠夺,以及邻里之间的矛盾,却一直困扰着人们平静的生活。人们渴望有一个和睦祥和的生存空间,这是人类的共识。

本期重点报道的普通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则反映了中国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政府的税收增长和财政增长远远高于GDP和中小企业利润的增长,也显示出政府让利于民的空间还很大。

猜你喜欢

外需民生问题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能源富集区资源红利与民生问题——以晋、陕、蒙为例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架起民生与日常生活的桥梁—— “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民生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思想对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启示
沈丹阳:外贸增速争取与GDP增速同步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