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博物馆室内设计

2012-04-29吴艺珂

今传媒 2012年5期
关键词:中国室内设计博物馆

吴艺珂

摘要: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关键词:中国;博物馆;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G2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5-0098-02

一、博物馆建筑室内设计的发展与未来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我国将博物馆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四种。随着物质文化的丰富和人们对精神文明的更高要求,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博物馆建筑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关注。发展中的博物馆,建筑数量快速增加,造型规模千差万别,展示手段新颖独特,展示领域丰富灵活。现代博物馆建筑不仅仅是展览场所,还充当文化传播中心为人们提供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场所。

博物馆作为展示人类文明的窗口,集中收藏了人类历史文化的精粹。它应该是文化历史、哲学理念、主题创意、空间艺术应用和美工技巧的有机统一。它用自己所特有的艺术语言,营造出与展览主题相统一的氛围,论释历史文化精粹的深刻内涵,让每一位参观者在高雅的艺术享受中品味人类历史文化的光辉遗产。任何时代的设计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本世纪以来,博物馆的增多就是现代人创造具有高文化价值的人类生活环境的一种体现。虽然博物馆的性质不同、类别不同,但总的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能够让人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了解历史的一个公共场所。因此,如何搞好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工作,是体现博物馆生命力和存在价值的根本体现。

二、博物馆室内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兴建了许多各式的博物馆。博物馆的建设带动了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发展对比前几十年,博物馆室内设计有了一定的进步,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特点:

1.主题与形式的协调性。面对一个展览的主题,需要选择最优的展示手法来表达。传统设计过程中。在历史类博物馆内,有时铺开展品来依次陈列,有时制作模型来重现场景,有时图文并茂来重读历史。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型博物馆的出现,“讲述”展品的手段多样化了,导致设计者有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而忽略了展览初衷。比如明明是展现厚重历史、激发观众内心的主题,却不小心被安排在轻薄的材质、明快的色彩中,不免显得尴尬。

2.流线与空间的趣味性。博物馆室内设计中,参观流线的顺畅清晰和空间序列的合理安排是衡量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人们参观时,不愿意迂回和逆行。如果流线发生流线交叉,会造成人流拥挤和碰撞。此外,博物馆的流线和空间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有异曲同工之处。表现在步移景异、疏密有致的陈设方式。人们游览博物馆就像欣赏园林,享受一步一景带来的新鲜感,感受起承转合营造的趣味性。

3.展示媒介的科技化。科技技术发展迅速,博物馆所采用的展示表现方法也日新月异,除了声、光、电手段的普遍应用外,还出现了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在实际的展示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各种声音、照明、视频播放时间和顺序及强弱变化是创造最佳展示效果的前提。电脑按照展示设计要求事先设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按照展示的要求和参观场地的先后顺序,达到控制相应的声音、照明及视频播放,并造成声音的强弱变化,照明的渐变等效果。

4.空间氛围的大众化。展品不是聚光灯下等待人们的朝拜公主,空间不再严肃拘谨,室内设计更亲和。2005年设计,2009年对外开放的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Herge Museum)是法国建筑师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的新作。博物馆致力于收藏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的作品,展现他的生活和工作,这座外形近似蝴蝶的建筑在四周树林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清新。入口处的设计,象征着一本翻开的漫画书,一页是漫画书中丁丁遥望天空的图片,另一页则是画家的签名。生动易懂的形式语言让人们感到亲切。室内,巨大的玻璃窗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光,令整个展区明朗活泼。作者用室内空间中非规则形体的相互穿插,不同色彩的相互掩映来表现埃尔热不同绘画风格,将漫画的精神赋予空间,使观众仿佛步入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二)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元素

1.色彩运用。色彩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主题思想,色彩带有一定地感情性,能直接影响到观众的心理情绪,对深化主题、突出展品起着重大地催化作用。各类陈列地题材不同,对陈列形式地要求、色彩的选择也就不同,主要的目的是使观众乐于欣赏、易于接受。纪念性的博物馆辅助陈列颜色多以兴奋的色调为主。民族、民俗性的陈列应当尊重民俗习惯或遵守当地的传统色调。自然性的陈列应接近于自然色彩。科技性的陈列以沉着性的色彩为佳。

2.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灯光照明。在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灯光设计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区域,因为他反应了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自然光线的运用展现出空间的宏大,人工光线则把参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单个的展品上来,借助于一系列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能够得到很好的平衡。这些先进的技术包括把自然光线和戏剧性的灯光效果结合起来,在保护展品的同时营造出令人兴奋的氛围。利用灯光的色温可以控制以人群为基础飞展示气氛。

在博物馆设计中大面积运用自然光,尽量减少直接灯光光源,突出展品的同时兼顾整个空间环境的氛围,让展品和环境容为一体。照明原则服从空间定位,来提亮博物馆空间昏暗的光线,降低展览馆空间过于直白的照明,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让展品拥有文物的价值的同时让空间更得到品位,庄严。

3.博物馆展示设计与环境。对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来说,对环境的敏感度正在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于设计师来说十分重要,只有在博物馆设计过程的初级阶段就考虑到使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才能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设计方案把环保策略和展示融合在一起,让观众们可以看到展览所使用的材料的可持续性本质。这样的永续设计在民间艺术博物的运用上最为明显。

民间艺术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因素,民间艺术取材于当地群众中,是当地文化的延伸,所以不管是环境气氛的营造还是在展陈方式上都要全面考虑,这样可以拉近与参观者的距离,是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具亲和力。

4.博物馆设计的人性化。“从古至今,人始终是所有事物的尺度。建筑为人服务,为人提供空间、为人塑造环境”。尺度应与其功能使用要求相适应。恰当的尺度感是良好空间感的前提与依据。博物馆空间中过大或过小的尺度都会使空间失衡,使人产生冷漠或压抑的感受。充分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依据人的生理尺度和人的心理维度,结合形式、比例、色彩、肌理、材料等诸多元素的综合运用,创造出亲切宜人的视觉、触觉、味觉、听觉极佳的文化空间感受。同时室内设计需慎思如何满足观众对于文化空间需求的多元化,如何紧随时代进步,将人性化服务贯穿于博物馆建设与运营的全过程。以上命题是博物馆室内设计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三)未来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1.观众与展品互动增加。人们参观博物馆能学到知识和得到享受,然而长时间观看展览时可能会感到乏味。设计的目的在于营造出能激活展品的氛围和语境,同时帮助参观者与展览产生关联,拉近展览和观众这两者之间的距离,结束观众在展览中的消极被动状态,让观众参与成为设计师关心的话题。

2.新的展示方式不断涌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手段有了巨大的进步,诸如,虚拟图像、三维特技、计算机合成、数字投影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应用。将来的博物馆中,人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展品,可以触摸,可以对话,可以参与,甚至展品本身已经不再重要,它可以因为参观者的设计而呈现不同的面貌等。新技术的革新带来的变化是目前无法估量的。

3.布局更灵活,流线更自由。空间早已告别了过去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变得非规则化,传统的横平竖直被奇怪的形状打破,观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览方式进入场所。

三、总 结

近20年来,我国博物馆不断地更新探索,功能从简单到复杂,造型从普通到新奇,陈设从单调到华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间的交流让我们的视野更宽广,时代的发展让我们的建筑工艺更先进,博物馆越来越大众化、商业化,为今后的博物馆室内设计提供了好的条件。20年间,博物馆室内设计虽然有所发展,但还不如博物馆建筑本身的变化迅猛,在将来,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人们去探索,还需要更多设计者为美好的展示环境的营造付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尚慧芳.展示光效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 郑曙阳.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 耿舒畅,李涛.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4] 王其钧.室内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 黄建成.展示空间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 诸智勇.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7] 黄凯.室内设计与应用[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8] 袁恩培,林珍香.解析动画场景中视觉语言的意象表述[J].电影文学,2011(17).

[9] 赵颖.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科学表达[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10] 于峰.博物馆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的程序与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

[11] 彭文青.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创作[J].艺海,2010(1).

[12] 张世礼.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研究散记[J].中国室内,2001(3).

[13] 韩冬青.建筑形态建构方式的比较和探索[J].新建筑,1994(3).

猜你喜欢

中国室内设计博物馆
陈奕含室内设计作品
室内设计作品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博物馆
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