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外生枝”更精彩

2012-04-29李向阳

考试周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秦始皇预设葡萄

李向阳

摘要: 历史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这些通常是教师备课的时候没有设计到的,需要保持教育机智的头脑,巧妙地进行处理,不仅要保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抓住这些“节外生枝”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关键词: 历史教学教学资源生成

一、案例分析

县级历史汇报课在我校举行,我有幸参加。我上的是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课。课程进行得平稳有序,最后课堂总结时,我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葡萄?他?”李明站了起来,并用眼瞟了瞟同桌。

我看了一眼就明白了,原来他的同桌在下面偷偷地吃葡萄。

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都把目光转向了他,他的同桌也用手拉了拉他。

“老师,是葡萄,秦始皇吃过葡萄吗?”他看了看黑板,突然蹦出了这么句话。大家都是一愣,我也是突然一愣,但很快明白:是呀,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那么下面哪位学生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只要查出秦始皇的在世年代和葡萄什么时候传入中原,就可以知道秦始皇吃过葡萄了吗?”

“秦始皇的生活年代公元前259年—前210年,而葡萄在公元前119年张骞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并派汉使抵大宛等国,这时从大宛引入葡萄。所以秦始皇不可能吃过葡萄。”

石本无火,撞击发光;水本无华,激荡生波。一个“节外生枝”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同学都被“吸引”住了。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再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是保证人探索未知世界最隐秘的动力。

强烈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冲破思维的抑制状态。学生对历史学科倍感头疼的问题是记忆繁多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秦始皇吃过葡萄吗?”这一问题的解答涉及秦朝、汉朝诸多时间(秦始皇在位及卒年的时间、葡萄传入内地的时间)、疆域(如秦朝的疆域与汉朝通西域等)、事件(张骞通西域、葡萄传入内地),等等。如果换个做法,把这些问题都提出来让学生回顾解答,学生就很难产生与“秦始皇吃过葡萄吗?”相同的学习激情。一个意外的问题,创设了一个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将若干有联系的概念寓于一个让他们充满好奇的问题中,让他们主动探索,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二、教学反思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教师不可能预设教学中出现的一切情况。“生成”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因动态生成而具有生命活力,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充分预设,才能生成更精彩的课堂,才能构建更加和谐的课堂,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1.以人为本,关注发展。传统的教育满足于“一讲了之”,学生满足于“一听了之”,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动态生成的主人。任何课堂中,如果缺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就不会有生动、鲜活的交流,更不会有智慧的生成的可能。因此,教师要更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经验的积累、内在的需要和个体的差异。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习知识、巩固知识。

2.科学预设教学目标。正如杜威所说:“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走进课堂,愈是优秀的老师设计的水平和质量愈高。”所以,教师科学地预设教学目标,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又是教学机智的展现。有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把握教学中出现的种种意外情况,进而对教学过程做出调整,使“生成”变得有效更精彩。教学目标的预设,不能简单地以“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否则容易使教师在遇到学生“卡壳”的时候产生急躁的情绪,重新陷入“填鸭式”的教学,从而使课堂失去活力。教学目标不应该是速成的,而是递进型的。这样就能使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更准确地把握生成过程,依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获得生成的新经验。否则,教学目标只会成为创新课堂教学的绊脚石。

3.灵活设计教学流程。新课程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让学生更多地体验积累,思维习惯、方法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呈现出多样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方法,不同的方法又会怎样促进学生的发展。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帮助他们生成新的经验。这样灵活的设计,才有可能使更多的学生生成更多的创新方法,使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大家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共同创造创新的课程,才能达到“随风潜入夜,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4.敏锐捕捉生成资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意外,有的是奇思妙想,有的是节外生枝,有的错误不合理……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的判断,把有用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当然,教师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那些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的轨道上,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

古希腊有句名言:“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一名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课堂是动态的、充满变化的,而这些变化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密切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敏锐地捕捉、发现这些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这样才可能使凝固的课堂变成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画面,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朱唤压.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J].初中教学,2007,(6).

[2]张翼文.生成性课堂的几点感悟[J].福建教育,2005,(3).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秦始皇预设葡萄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秦始皇忆师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拜荆条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