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2012-04-29沙志莉
沙志莉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还要注重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播,而这种文化传播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了解主要还是要靠平时的积累。
【关键词】文化传播 目的语 交际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78-02
一、前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成功的交流除了依靠良好的基础语言结构知识外,还要依靠有关的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学习外语的同时必须学习目的语有关的文化以提高综合文化素养。随着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是语言系统的环境,所以文化是语言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文化传统,而主要是指语言当时的环境。学生需要在学习语言系统时学习文化,并通过文化学习发展语言系统。在语言教育中,学生要学习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还要通过语言学习其它知识。
我们发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即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也不一定就能像理解母语那样完全理解英语。也许能顺利地用英语做简单交流,但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中就会出现歧义、误解的现象。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它表达的是人们不同的习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而在教学过程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地使用英语,达到较好的实用教学的目的。沃尔夫森(N.Wolfson)认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母语为英语的交流对象能大致理解我们对话的内容,能够忽略我们在口语中所出现的语音或语法错误,但对文化错误却往往耿耿于怀,因为这些文化错误不符合他们交际的规则,在其文化习俗上不可接受,甚至在价值体系上产生冲突。例如,西方国家的人们把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视为私事,不喜欢别人询问也鲜少询问别人这些话题。而中国人见面却喜欢聊家常,他们把这些关乎隐私的问题当成是一种关心。当语言交流中出现这种文化差异时,往往就成了交流的阻碍。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传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语言的要求,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除对读、听、写、译、说等语言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之外,很少涉及到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往往基础技能的训练过于繁琐枯燥,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本身只是一种符号,其折射出来的文化内容才是语言的灵魂。大学英语课文选材丰富、内容涉及广泛。如果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帮助学习理解课文,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目的语。同时,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课件等声像辅助插入背景文化,扩大文化背景知识面,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增添趣味性,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在日常交流中能避免文化冲突,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水平,提高文化素养。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缺失
学习第二语言势必要学习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面临两种文化接触即交流时带来的问题。长期以来,无论是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还是大学英语教学,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的传授,即偏重语音、词汇、语法,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载体功能,也就是很少注意到语言的文化内容和表面相似的语言形式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发音正确,语法上也无懈可击,但说出来的话往往令人费解,甚至误解。这种障碍并非语言知识造成的,而是由文化差异导致的。其次学生对文化学习的认识不足。我国的外语教学远离目的语文化的环境,并受整个教育体制和考试体制运作方式的制约。我国大学生对跨文化理解能力普遍较弱,如对交际方略、交际规则、礼貌规则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不熟悉英语国家的思维模式和社会文化背景,对隐含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和行为不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误解对方以致交流失败。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方法
1.课堂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传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单词、课文内容的讲解。首先是单词的教学。单词讲解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如何将文化传播有效地与单词记忆结合并增加课堂趣味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说在学习“gift”时,教师可以介绍与西方节日有关的词与“gift”搭配,比如说“Christmas gift”、“birthday gift”等,通过每一个词组搭配介绍西方国家在该节日时的习俗。还有一部分单词的字面意思和句子搭配中的含义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往往需要强调并举例说明。例如,“green”和“blue”,单词字面意义很简单,但“green with envy”(十分嫉妒)及“in blue mood”(情绪低落)就不能直接理解成表示颜色的含义。其次在课文内容讲解上,不要过多强调字词句的翻译,教师可从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入手,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西方文化。例如,在学习有关教育为主题的单元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西方的教育模式和观念的差异。西方的家庭教育更注重平等、自由、独立、好奇心与想象力、动手能力;而西方的学校教育重视能力培养、个性化培养,从中西方不同的主要家庭模式的对比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中西方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如,在学习主题为社会风俗的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很多方面来对比中西文化社会风俗的异同。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能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简单来说通过比较和举例进行课堂的文化传播。
2.课堂外的文化传播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往往有限,而文化传播的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了解主要还是靠平时的积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起引导介绍的作用,就某个文化现象或主题要求学生在课外充分准备并组织活动,让学生的日常文化积累得到充分体现。课堂外的文化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延续和补充,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如,在课间休息时间,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经典英文歌曲,顺便向学生讲讲该国的社会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文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原版电影,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名著,组织英语主题演讲比赛、名著再现表演、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竞赛、英语角、举办圣诞晚会等,让学生尽可能的置身于英语世界。
五、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是由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实施共同完成的。在教学上要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发主动地收集资料,自觉地吸取中西方文化的知识。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化素养,教师需把语言当成一种文化现象来教授,帮助学生吃准吃透特定语境下的词句,增强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能力。英语教师一定要有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基本技能的教学,应当结合所授内容,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播,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文化,枯燥的语言教学也因此而生动有趣。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文化修养,了解外部世界,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知识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汲取知识,并能在实际中正确地运用语言。总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广大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并积极的把文化背景教学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感,使学生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8).
[2]庄新月.“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读与写》2008(5).
[3]邹芳,“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方法”.《科教文汇》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