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小猫咪
2012-04-29李雪
李雪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63-01
教科版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小猫咪穿鞋子》,是一篇极富童趣的知识性童话。文章篇幅虽短,内容却很丰富,它不仅告诉了读者几种动物脚爪的独特功能,而且饱含深情地塑造出了小猫咪这个非常可爱的形象。下面就按照课文的顺序,重点谈谈后者。
一、标题
“小猫咪”与“小猫”这两个词所指事物相同,而感情色彩大不相同。作者称之为“小猫咪”,明显地带有喜爱之情。儿童对这种语感是相当敏锐的,他们的头脑中会立刻浮现出他们认为最可爱的小猫形象,无论是黄色的,还是白色的,无论是长毛的还是短毛,也无论是真猫还是动画中的猫。可爱的小猫再穿上鞋子就更好玩了,该是什么样子呢?只能靠小读者的想像了——穿的可能是皮鞋,可能是旅游鞋,也可能是凉鞋……课文的标题对小读者的诱惑力太大了。
二、起因
“小猫咪看见人们穿着鞋子走来走去,很羡慕。”这句中的“走来走去”很有动感。如果只为了交代故事的起因,把“走来走去”换成“走路”也完全可以。而用了“走来走去”,读者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很生动的画面:路上,男女老少,穿着各式的鞋子,有的往这边走,有的往那边走;一只小猫,瞪着好奇的大眼睛,一会儿盯着这个人的脚步,一会端详着那个人的鞋子,左顾右盼,憨态可掬,整个画面就活起来了。如果用“走路”就很难产生这种效果。他“很羡慕”是因为他觉得人们穿鞋子走路很好看(从正文的几次问话可以看出),希望自己也能这样,可自己却没有鞋子。于是产生了疑问“我怎么没有鞋子呢?”这很符合儿童的心理:别人想有什么,我也想做什么;别人有什么,我也想有什么;没做过的事情都想试一试。于是他急着找鞋子穿。“东找西找”、“好容易”,表现出他穿鞋子的愿望很强烈,很迫切,也很执著。“好奇”意为“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现代汉语词典》)。小猫咪从未穿过鞋子,也未见过其他猫穿鞋子,因此穿上后觉得新奇、好玩,也觉得怪怪的。
在这一段中,小猫咪就是注意观察,继而发现问题,然后尝试着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他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求知、探索的内在动力,是可贵的心理品质。这是小猫咪的可爱之处。
三、经过
穿上鞋子后,效果究竟怎么样呢?小猫没有把握,因此去问别人。从下文看,他这样做不像是为了炫耀,而是真诚地想听听别人的意见。他问大公鸡:“这鞋子好看吗?”透露出他羡慕之心的主要原因。大公鸡回答“好看”以后,小猫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从大公鸡的回答中又发现了问题。他运用了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如果穿鞋子好看,公鸡也会穿鞋子;可是公鸡没有穿鞋子,所以穿鞋子不一定好看,于是问大公鸡:“那你为什么不穿鞋子呢?”这又是小猫思维品质的一个优点,却不是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而是认真分析、思考,有了疑问就要问个明白。这样,他得到了一个新知识:公鸡要用爪子刨土找虫子吃。
公鸡认为小猫穿鞋子好看,是不是个别的看法呢?个别可不能代替一般呀!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结论,他又相继问了麻雀、大白鹅和大黄狗,他们都证实了小猫穿确实好看,并且告诉了自己爪子的用途及不宜穿鞋子的原因,丰富了小猫的知识。到此,他才确信自己穿鞋子好看,并且适合穿鞋子,因此高兴地叫起来:“喵!喵!喵!”。这一过程中,小猫可贵的思维品质是:不轻易相信一个人的评价,多数人的评价才可靠。
然而由于他见识少,思维方法不当,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其他动物因为要刨土、抓住树枝、游泳、长跑而不能穿鞋子,而猫不需要做这些事,当然可以穿鞋子。这个推理的错误,原因在大前提不周延,列举的只是不穿鞋子现象的一部分,因此结论必然错误。然而,它喜欢动脑筋而又天真幼稚这一点还是满可爱的。
四、结果
看见孩子穿上了鞋,猫妈妈笑了,她觉得这样子很滑稽;猫的脚心有什么功能,这是无猫不晓的常识,可小猫咪却一无所知。所以猫妈妈称他“傻孩子”,指出了猫穿鞋子的要害。
小猫穿鞋子之前,也会通过脚心感觉到地面上的动静,但没有留心,没有意识到。听了妈妈的话,他也不是轻信,而是“脱下试了试”,结果证明妈妈的话是对的——实践出真知嘛!“再也不”说明小猫知错就改,绝不让同样的错误出现第二次。
到此,小猫不仅知道了公鸡、麻雀、大白鹅、大黄狗爪子的独特功能,又知道了自己爪子的功能。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这位好奇心强、善于发现问题、爱动脑筋的小猫咪获得的知识会愈来愈多,而做出的傻事会越来越少。